首页 理论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摘要】: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通过协作组完成了特定的课题任务,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新办专业从筹备到开办,华南师范大学都在努力进行基础建设,包括学科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新建的学科专业更加具有生命力,对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一个新建的学科专业必须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才有生命力,华南师范大学非常重视这项对专业建设有重大意义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华南师范大学就邀请美国传播学创始人宣伟伯、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日本教育工学专家坂元昂、德国控制论教育学家弗兰克,以及几任美国AECT主席到本专业访问,其中一些受聘为本专业客座教授。1997年在广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现在GCCCE已成为国际上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一个重要论坛。2000年,本学科专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了首届亚太地区“网络时代的学与教”国际学术会议,产生重要影响。2001年,承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第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邀请一批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参加,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2005年创办第一届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等。

此外,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硕士生多次应邀参加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ICCE(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AAOU(亚洲开放大学协会)、ICDE(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等国际会议和学术访问。学科带头人参加教育部或广东省组团到美、日、加、澳和欧洲等国的教育考察。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通过协作组完成了特定的课题任务,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如参加全国理科院校协作组、东南11省师范院校电化教育系主任协作会议等。或举办各种全国性学术会议,如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术年会、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会、全国教育技术论坛等,使本学科专业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心。

作为新兴学科,亟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1984年起华南师范大学将原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升格为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由李克东任所长。为加强学科研究工作,根据电化教育发展需求定出研究课题,列入广东省和国家研究项目,并开展研究工作。如早期的电视教材编制研究工作,后期由李克东主持在高校开展的“八五”期间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实验”、“九五”期间的电化教育“五个一百工程”、“十五”期间的教育技术“151工程”等研究项目均取得很好的研究成果。

新办专业从筹备到开办,华南师范大学都在努力进行基础建设,包括学科教材建设、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学科教材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学科专业教材的空白,解决了专业教学的急需,为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科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科专业综合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出合乎现实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人才;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科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余也鲁教授与南国农教授对本学科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造就了本学科的骨干与带头人队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使新建的学科专业更加具有生命力,对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著,电化教育于1985年被列入首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此后每四年评审一次,电化教育每次都保持成为华南师范大学几个可数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之一,2002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以来保持至今。(www.chuimin.cn)

作者单位

李运林,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