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建设及教师队伍的重要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建设及教师队伍的重要贡献

【摘要】:创办一个新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华南师范大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参加电化教育实践与实验研究”的三种途径。其中,余也鲁教授与南国农教授对本学科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如1982年派出叶力汉、刘瑞然到西北师范学院参加进修班学习。

创办一个新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华南师范大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立足于参加电化教育实践与实验研究”的三种途径。“请进来”,即引进人才,对有专业水平的教师能调来的调来,不能调来的聘为兼职教授。20世纪80年代,华南师范大学先后调入高汝淼副教授、秦兆年教授。在“九五”期间引进桑新民和丁新两位国内已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还引进了留日博士徐晓东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还通过主管领导批准登报招聘的方法,调进一批优秀的中学教师,如徐福荫教授就是通过这个渠道调进来的。对于调不进的,聘为兼职教授。先后聘任的有中国香港传播学专家余也鲁、美国传播学创始人宣伟伯、日本教育工学权威坂元昂、德国控制论专家弗兰克,还有从美国来长期参与教学工作的英健博士等。聘任的国内电化教育界元老、专家有南国农、萧树滋、廖泰初、孙明经、武克、郭厚登、周君达、李奈、佟力、费国福、宋成栋等。其中,余也鲁教授与南国农教授对本学科建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走出去”就是争取一切机会派出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或攻读博士学位。如1982年派出叶力汉、刘瑞然(均曾任副院长)到西北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参加进修班学习。1983—1985年先后三批派出李运林、李克东、徐福荫、黄乔峰、郑毅冰、许翔以访问学者身份赴香港中文大学研修。另外派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攻读博士或做访问学者的有吴社章、叶力汉、冯正元、李克东、郭琴、黄晓地、刘明琳、赵建华等。此外,还采用以在职博士生培养方式在本校进行提高培养。“立足于电教实践与实验研究”是指积极鼓励教师大量参加我国的电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多方面的电化教育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电化教育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从而能联系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实际,开设出新的课程,编写出新的教材。如《电化教育导论》《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幻灯投影教学》《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等都是教师在参加了大量电化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后,编写出的著作教材。作为一个新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曾经也成了一个难题,1986年李运林和李克东申报教授职称时,由于电化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东省高等教育厅为此专门聘请了国内电化教育界元老南国农教授、廖泰初教授、萧树滋教授、杜维涛教授等与广东地区教育学电子学、物理学的专家一起,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全国性评审组,评出我国首批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教授。(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