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化教育之盛况空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化教育之盛况空前

【摘要】:为期三周的第一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于1982年3月底在广州隆重举办。这一期是四期中规模最大、教学最活跃的编导讲习班。1982年先后举办的四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总共为全国培养了470多名电视教材编导,成为我国首批教育软件骨干人才。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被誉为电化教育界的黄埔军校,当年的学员见面时往往以此为荣。

为期三周的第一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于1982年3月底在广州隆重举办。名额分配为:主办的三省市各选派10人参加,其他省市选送学员代表参加,共43人。时任电化教育局局长程光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局有关领导参加了第一期开班典礼,还特邀了香港几位专家讲课(见图2)。该班以讲课为主,结合观摩评片、实习,最后考试,合格的颁发证书。正如很多学员反映:这是一次管理严格,内容新颖,学习紧张,收获最大的培训班。第一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 盛况空前,在举国上下引起强烈而积极的反响。

图2 第一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广州)学员及主讲教师等(前排左7为程光)

1982年5月31日,为期三周的第二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在南京举办。第二期编导讲习班学员人数扩大到160人,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71所高校和4个省、自治区的师范学院。其中,粤、沪、苏三省市继续保持各有10人(我是参加本期学习的学员之一),其他省市高校有48人,正式学员共78人,考试合格发给证书的69人,其余9人学员由江苏省高校江苏师范学院研究会发给了讲习班期间学习情况的证明。另外参加学习的(不参加考试)还有军队院校学员40人,南京地区的旁听学员42人。在第一期的基础上,第二期的组织和安排更加合理、周全。时任江苏省高等教育局局长徐福基和教学处处长邱坤荣多次到讲习班看望并指导工作(见图3)。这一期是四期中规模最大、教学最活跃的编导讲习班。除了理论讲授外,还有优秀教学片的观摩,学员每人自带教学片的交流、互评、打分,以及参观有关高校。老师授课严谨,学员学习认真,白天上课,晚上看片、讨论,收获很大。

图3 第二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南京)的教师和工作人员(www.chuimin.cn)

前排左起:李议序(南京师范学院)、宋庆江(南京邮电学院)、辛显铭(南京大学)、李克东(华南师范学院)、徐福基(时任江苏省高等教育局局长)、李运林(华南师范学院)、周君达(中央电化教育馆)、曹揆申(华东师范大学)、邱坤荣(江苏省高等教育局)、徐志瑞(南京工学院)、鲍亦骧(南京邮电学院)

其间,1982年6月24日—7月10日,受教育部委托,由东北三省电化教育协会在沈阳举办了第三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名普通教育系统的学员参加了学习并结业。

1982年10月11—31日,在上海举办了为期三周的第四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是上海高校电化教育研究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规模最大的。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77所院校,以及中央电视台电化教育部和两个省、市电化教育馆的正式学员共83人参加了学习。同期,在空军政治学校还举办了平行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所属军事院校的正式学员79人参加。这次讲习班吸取了前两期在广州、南京办班的经验,做了几个月的准备,组织了讲课老师及辅导老师集体备课,撰写了补充讲义。教学内容较丰富,形式较多样。学员通过电视教材概论、稿本编写、导演过程、制作技巧,以及教材的运用和评议等内容的教学、实践及考核,较系统地掌握了编导的基本理论,交流了编导经验,进一步明确了电视教材编导的职责和要求。经过审核,合格者取得了结业证书。

1982年先后举办的四期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总共为全国培养了470多名电视教材编导,成为我国首批教育软件骨干人才。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被誉为电化教育界黄埔军校,当年的学员见面时往往以此为荣。1982年的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在中国电化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