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设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

开设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

【摘要】: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电化教育教材特别是电视教材的编制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编制人员基本上是非专业出身,使得电化教育教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不好与教学结合。因此,提高编制人员的制作业务水平迫在眉睫!

我国电化教育工作于1978年重新起步,规模大,步伐快,涉及面广,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为了发扬团队精神,1980年9月18—26日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四院校组成的电化教育软件制作协作组(称为“全国工科院校电化教育协作组”,简称“工科院校协作组”),时任电化教育局程光局长出席了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会议。1980年11月25—29日在北京国家教育部招待所成立了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共8所院校组成的电化教育软件制作协作组(后改称“理科院校协作组”,1983年5月吸收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为协作组成员),时任电化教育局程光局长、武克副局长出席了理科院校协作组成立会议。理、工科院校协作组的宗旨是加速高校之间各门课程电化教育软件的制作和配套,尽快制作出较高水平的电化教育软件,扬长避短,发挥各校优势,促进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理、工科院校协作组的协作内容,最初只是软件制作,涉及各门学科。《中共党史电视教材的制作及发行、使用,在全国影响较大,得到中央宣传部的肯定和赞许,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高校电化教育机构赢得了地位。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电化教育教材特别是电视教材的编制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编制人员基本上是非专业出身,使得电化教育教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不好与教学结合。

要使电化教育工作“三深入”(深入学科、深入课程、深入课堂),则要紧紧抓住电化教育教材这一“牛鼻子”。但不少人意识到,电化教育教材的缺乏一直是我们工作难以深入发展的“瓶颈”。我们的电化教育教材,特别是电视教材数量并不算少,但使用率很低,有的只用一两次就束之高阁,有的是“常年睡大觉”。造成的原因主要有:(1)内容陈旧,无法适应学科新要求;(2)手法不对,有的用拍故事片的手法去拍教学片,有的片子只有10分钟左右,而开头、结尾就占去较大篇幅;(3)教育性不够,与课程结合不紧,如有的地理教学片拍成了风光片,有的教学片拍成了科普片;(4)针对性不强,有的教学片对适用哪些年级、哪些专业、哪些课程其目的性不明确,教师想用而担心不能与课程同步、吻合;(5)教学法不当,有的教学片内容较多,涉及面太宽,时间又长,又不注意教学方法和传播心理,不适合课堂教学,因而教师弃之不用。凡此种种,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电化教育教材要大换血,或重新编制,或进行改制。(www.chuimin.cn)

在1983年10月的全国第一次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在报告中提出要求:“电化教育教材的编制工作要和教育部各有关文字教材编审组织密切配合。”这句话我们可以解读为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些电化教育教材偏离文字教材或结合不紧密,教学中实用性差。他指出:“为保证电化教育教材的质量,要有质量标准,防止粗制滥造。”

因此,提高编制人员的制作业务水平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