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发展故事:《外语电化教学》第一篇

中国电化教育发展故事:《外语电化教学》第一篇

【摘要】:◎胡加圣《外语电化教学》刊物的创办和发展,是一个很长的、光荣的创业故事。1985年《外语电教》又恢复了《外语电化教学》的全称,直至今日,名称依旧。我是200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的。《外语电化教学》见证和记录了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聊以自慰的是,《外语电化教学》共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办刊水平、质量和视野不断提高,目前正努力开始向国际化期刊迈进。

◎胡加圣

《外语电化教学》刊物的创办和发展,是一个很长的、光荣的创业故事。《外语电化教学》最早是1978年以《外语电化教学(资料汇编)》的形式出现,当时仅作为内部参考资料使用。1979年,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创办了《外语电化教学》杂志,作为不定期刊物出版了2期,而后在1980年出版了2期,总计不定期出版4期,是我国最早的一份电化教育刊物。1981年《外语电化教学》正式创刊,由中国高校外语电化教育协会与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合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改名《外语电教》(出版了1期)。1985年《外语电教》又恢复了《外语电化教学》的全称,直至今日,名称依旧。感谢数字技术,让中国知网保存了我们《外语电化教学》创刊以来的所有资料,关于我们刊物的早期活动和各位前辈学者,上面几乎都有记录,篇幅所限,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上网查阅。

我是200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的。自那时至今一干就是18年。对于中国外语教学改革40年来的电化教学故事,前20年看得多干得少,后20年则相反,一直在外语电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前沿观察、思考和学习。相较于改革开放伊始开拓外语电化教育事业的大批奠基者,我作为一个晚辈,几乎没啥故事可讲。但是在我个人学习成长中的一件轶事,确实终生难忘,也特别想抽空好好记录一下传示后人。

我本人入职本刊的时间,也正是国内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风头日盛,且“听说领先”教学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面对外部世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实践的冲击,以及学界内部各种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的推动,作为一家独具特色的技术化学术刊物,《外语电化教学》究竟如何定位发展,如何摆脱20多年来的老旧概念和形象,如何使其既能保持信息化外语教学支持的定位,又能超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度,和外语语言学及学科教学理论融合到一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刊方针和宗旨,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成为当时我终日探索思考的一个重要理论转向问题。这期间,随着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壮大,我一面不失时机地向各位教育技术学界的专家学者请教,一边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往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方向上去论证,试图在教育技术和外语教学中间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融合之道。虽然尽最大努力尝试了,但是“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学” 在彼时还没有正式的发表或论证过,我也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初生牛犊式的“蛮干”而已。一晃到了2014年,当我的《外语教育技术——从范式到学科》专著付梓之前,我有幸被几位教育技术专家朋友引荐给中国电化教育的先驱、西北师范大学的南国农先生。我在邮件里尝试恳请90多高龄的南老先生为我的拙作写个序言,没承想老先生立即应允下来。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老人家竟然不顾眼疾刚刚术后的疲累和不便,亲自给我回复了一封上千字的邮件。在邮件里,他老人家对拙作给予了太多的肯定:“作者创建了一门新兴学科……为外语教学论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学论,是首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创建,使教育技术领域长期存在的难题,有望得到破解。”等,溢美之词,赞不绝口,奖掖之心,跃然纸上。

南先生回信表扬这件事情对我本人来讲,着实令我激动不已。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跨学科的、年轻后生之辈的请求,一位我国电化教育资深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竟然这样的谦逊低调、平易近人,不吝褒扬与赞美,真的使我倍感鼓舞和振奋。我决定待小书出版后亲自前往西北师范大学当面拜访,好好说声谢谢!

之所以记住并特别感动于南先生这件回信,可能读者有所不知的是,这对于我国电化教育事业更具有重要的学科发展意义。彼时正值教育部对教育技术学学科进行更名,从上到下到处充满着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逻辑起点的怀疑,教育技术学作为二级学科产生了生存危机。可贵的是,南先生在本人的专著里看到了外语教育技术学科论证的逻辑基础,那就是外语教育信息化范式的产生与转换,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外语教育技术学作为外语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及时地、逻辑地证明了教育技术学学科存在的价值和基础,恰如南先生所言:“当前要破解教育技术领域上述世界难题,慕课和翻转课堂是两股巨大力量,还应有第三股巨大力量,就是由外语教育技术学引发的各种学科教育技术学的建立。”这也是和本人一直认为的,教育技术离不开具体的学科教学论的想法是一致的。(www.chuimin.cn)

但是让人深感惋惜的是,几个月后的2014年9月底,在烟台举办的外语慕课教学会场上,听到了南先生仙逝的噩耗!当时的我真的为这突然的信息而悲痛不已,也由于还没有来得及去兰州拜谒老人家而深感惋惜。扼腕之余,我还是决定当场在大会上向大家通报了这哀讯,以寄托一个后辈学人对他老人家的哀思。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南国农先生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学者风范将长存我心中,并激励和褒扬我继续前行。我时常关注以南国农先生名字命名的信息化教育发展基金的工作,闲暇时也经常翻阅学者所撰写的南先生的生平传记,聊以作为我对南先生为人师表的崇高敬意和怀念!

《外语电化教学》见证和记录了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外语电化教学》作为媒介,让我也有幸结识了南国农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辈教育技术的探险者和开拓者,实为吾辈之幸事!

聊以自慰的是,《外语电化教学》共经历了几次质的飞跃,办刊水平、质量和视野不断提高,目前正努力开始向国际化期刊迈进。我想这也一定会是南国农先生等老一辈办刊人所殷切期待的结果。我们一定会以此激励自己更好地做好自己手头的外语“电化”教育事业,办好刊物和出版社,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外语教育技术新理念、新产品!

作者单位

胡加圣,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