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教材编制的重要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化教育教材编制的重要进展

【摘要】: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时,对南国农、萧树滋二位教授的电化教育理念十分赞同,确定工科院校协作组开展电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清华大学的唐锡宽教授也带头与一批青年教师亲自编制《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等电化教育教材,他是推动“机械原理”课程电化教育教材编制和全校电化教育工作的老教授之一。电化教育教材是电化教育的“食粮”,是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基础。

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时,对南国农、萧树滋二位教授的电化教育理念十分赞同,确定工科院校协作组开展电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由此将电化教育要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堂的“三深入”作为工科院校协作组的指导思想,大家坚持了15年的电化教育实践,也对电化教育“三深入”和“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做了大量工作。

1.起步

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后,大家积极落实编制电化教育教材的计划,程光局长一再要求工科院校协作组要发挥名校名师效应,在全国开展电化教育起带头作用。工科院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是西安交通大学沈尚贤教授,副主任是清华大学的童诗白教授,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后就请他俩出来挂帅,首先在这门课程中编制电化教育教材(见图2)。

图2 沈尚贤教授、童诗白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制作电化教育教材

图3 恽英、童诗白、唐锡宽、邱宣怀等教授在工科院校协作组10周年纪念大会上

清华大学的童诗白教授在教研室积极带头,带领一批青年教师亲自制作电化教育教材,还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电化教育论文,在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初期,在普及和发展电化教育方面尽心尽力,把电化教育工作看作是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对待,他和沈尚贤教授在推动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开展中起了带头与示范作用,功不可没(见图3)。

(www.chuimin.cn)

图4 来虔教授在演播室拍摄录像片

第一批《常用电子测试仪器原理与使用》(14部)和《电子技术基础绪论》等电视教材,在四院校共同协作下于1981年1月完成,审片完全符合工科院校协作组所制定的制片质量标准,得到中央电化教育馆验收人员的高度评价,充分发挥了工科院校协作组的优势和作用。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快速编制电化教育教材的同时,“机械原理”课程也由该课程的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来虔教授和副主任清华大学唐锡宽教授挂帅,也快速开展了编制工作(见图4)。

清华大学的唐锡宽教授也带头与一批青年教师亲自编制《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等电化教育教材,他是推动“机械原理”课程电化教育教材编制和全校电化教育工作的老教授之一。

这两门课程都是工科院校的重点技术基础课,工科院校协作组编制的电化教育教材,都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选题,在课堂上应用时,电化教育教材与文字教材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试用后明显具有实用性,起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的作用。因制作的电化教育教材都是由两门学科的教育部教材编审委员主任亲自挂帅编制的,试用后又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工科院校协作组编制的电化教育教材在国内具有权威性,均由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收购并出版发行。

随着各学科编制电化教育教材的深入,工科院校协作组又将教育部由西安交通大学主管的“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原理”两门课程的教材编审委员会联成一体,由教育部批准,在电化教育局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这两门课程的“电化教育教材编审组”,组长由沈尚贤、来虔两位教授担任,从此这两门课程更有计划、有组织地与文字教材配合编制系列电化教育教材,发挥电化教育教材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沈尚贤教授和来虔教授亲自带头并组织优秀教师与电化教育室的编导与技术人员相结合编制电化教育教材,深入在教学中的应用并研究教学法,并在全国推广,在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初期,对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和兄弟院校的电化教育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教育部又批准成立“机械零件电化教育教材编审组”,聘任天津大学邱宣怀教授为组长,浙江大学陈秀宁教授为副组长。以上3个电化教育教材编审组还分别聘请西安交通大学任祖扬、清华大学王绍忠、华南理工大学袁家广3位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为电化教育教材编审组顾问。继而又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化教育教材编审组”由西安交通大学胡正家任组长。由于编审组组长不仅是该学科文字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还是该学科的学术权威,大大推进了我国电化教育工作走上了“深入教学、深入学科、深入课堂”的进程,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使我国电化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工科院校协作组多快好省地编制高质量的电化教育教材

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后,四院校按计划积极投入电化教育教材的建设。电化教育教材是电化教育的“食粮”,是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基础。如何多快好省地进行电化教育教材建设是19世纪80年代初电化教育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工科高校有300余所,很多学校有编制力量,如何加强计划性,避免重复编制,防止人力物力浪费,是工科院校协作组成立的宗旨。工科院校协作组先后在“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原理”等九门课程中有计划地在课程重点、难点上进行选题编制电化教育教材,都请各学科有威望的著名教授挂帅,编委由重点大学优秀教师、电化教育中心负责人组成,还逐步建立起一套选题、审稿、审片的标准和制度。每个环节均数次讨论、修改,保证电化教育教材质量合格才交付出版发行,这些教材均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各校和社会上的广泛好评。也由于协作院校遍布全国各地,学科上各有专长,在选题分工时尽量考虑因地制宜,发挥各校专长,且节约了经费和时间。到1986年工科院校协作组组织编制的电化教育教材有26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