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WCCE’81)成果总结

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WCCE’81)成果总结

【摘要】: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等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的关于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大家的重要收获是听取了苏联计算机教育专家叶尔肖夫的“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主题报告,并且亲身了解了各国在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应用方面的情况,给我们震动很大。

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WCCE)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等组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的关于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的国际学术会议。1981年8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WCCE’81是第三届,我国第一次组织学术代表团参加,代表团团长是清华大学唐泽圣,副团长是北京大学杜淑敏,还有南京大学孙钟秀、复旦大学何永保等。我是最年轻的成员,第一次带着我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一篇技术方面的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大家的重要收获是听取了苏联计算机教育专家叶尔肖夫的“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主题报告,并且亲身了解了各国(包括匈牙利这样的国家)在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应用方面的情况,给我们震动很大。叶尔肖夫的报告首先进行了现有文化与程序设计的对比分析,他指出:程序设计与现有文化都一样有着它的来源、开始以及发展;都一样起源于某种技术的发明(现有文化起源于印刷技术的发明);都一样反映了人的组织能力,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如沟通交流的能力、工作能力、自辩能力等;而最重要的是一方面它们相互平行地发展而又相互沟通,另一方面相互补充,使人们形成新想法与新观念。同时,他还分析了现代社会中的人由于需要与他人一起工作和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因此,除了读、写、算等基本文化以外,还需要一切都有预先的安排和计划,即程序。计算机的核心是程序,因此,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不仅可以学习新技术,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学会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程序设计,因此,成了人类所必需的第二文化。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既然是第二文化,就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与熏陶。(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