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班结束后,时任甘肃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电化教育中心主任的南国农教授提出筹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申请。《电化教育研究》创办时为季刊,逢季度末在甘肃兰州出版。《电化教育研究》封面套色双色印刷,内页单色黑白印刷,16开本,64面,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0年《电化教育研究》创刊号刊登了发刊词和14篇文章,体现四个主题:评论、基础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软件制作、技术知识等。......
2023-11-20
◎许 林
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之初,各地迸发出开展电化教育的巨大积极性,电化教育事业发展迅猛。1978年,经邓小平等领导同志批准,教育部正式成立了直属事业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年1月4日,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留学生管理司和电化教育局的报告》,明确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电化教育局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与此同时,创办电化教育报刊的呼声更加迫切,这也是电化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需求。1979年7月,在首届“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上,提出了创办《电化教育》(现《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的建议,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当时的电化教育方针政策和经验交流,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载着广大电化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1980年4月,一个崭新的权威性的期刊——《电化教育》诞生。刊物创办之初其定位主要是作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综合性刊物,面向全国教育战线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师和电化教育工作者、高等师范院校的师生,介绍电化教育基础知识,交流国内外电化教育工作经验,推动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丰富教学内容,研究改革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1980年4月25日,《电化教育》(双月刊)正式创刊,内部发行,当时教育部分管电化教育工作的张健同志撰写题为《要逐步推行电化教育》的文章。1980年8月20日,教育部批准《电化教育》杂志自1981年开始改为公开发行,成为我国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以后,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杂志之一。
1980年9月5日,教育部批准《电化教育》编辑部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的一个处级机构。1994年1月,《电化教育》杂志由双月刊改为月刊,1995年7月《电化教育》杂志被确定为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996年1月更名为《中国电化教育》。
屈指细数,《中国电化教育》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国电化教育》伴随着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壮大,见证了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人的心血和智慧。
在回眸与梳理《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的自己。一些浮光掠影的东西过去了,不同时代的影像慢慢地浮现出来。我们始于编辑《电教工作简报》,继而由双月刊到月刊,由电化教育事业的工作指导刊到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学术性综合刊,由《电化教育》到《中国电化教育》,由国家拨款到自负盈亏,历经40年,举众人之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评价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40年里,作为一个专业刊物,我们忠实地记录着教育技术学领域、事业、学科的发展历史。在面对发展中的每一个热潮时,我们时时勉励自己:热情而不失去敏锐,敏锐而不失稳重。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在编选每一篇稿件时,我们致力于创设一个平等的氛围,真实地传递每位作者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真知,努力让广大读者感受到作者们的思想光芒与力量。有作者在,有读者在,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正在和作者、读者一起经历着教育信息化历史的嬗变。从幻灯、电影、广播、电视、投影到计算机与互联网,从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到教育的现代化,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到联通主义,从西部试点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促进教师的教到促进学生的学,从教材改革、课程改革到学习革命,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具有变革教育的巨大潜力,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一个专业刊物,我们应该思考和关注什么?我们要传播什么?我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要坚守什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什么?(www.chuimin.cn)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管跋涉者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毕竟留下了前进者的足迹。40年风雨,数千万字文章,在这充满艰辛与拼搏的发展道路上,《中国电化教育》走过40年辉煌历史,发表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凝聚了广大电化教育工作者不懈的支持,无私的奉献。电化教育界不少老前辈为我们的事业披荆斩棘,开创了一条道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回顾过去,路途坎坷,成果来之不易,自当珍惜。在《中国电化教育》创刊40周年之际,梳理回顾我们的来路,旨在追寻一代又一代学人前辈的脚印,厘清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吸取经验教训,为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贡献我们的解决方案。
教育的对象永远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体。用教师的生命和爱去育人,和仅仅靠机器、用技术教人大不相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不是培养工具人、技术人、知识人或运动人,而是多方面整体发展的人。人的创造不能伤害人,这是技术伦理的底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引领学生、教师、校长在运用技术时,成为技术的主人,适度合理地运用技术,避免技术对人的异化,让技术在教育中成为“人的自由发展”的工具,提高技术伦理意识,引导人归回教育的终极根本,让刊物所传播的信息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永恒性,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文化作为一种观念的力量不能直接改变社会,但却能改变人,而人则能改变社会。学术期刊不同于其他刊物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它是思想者创造思想、展示思想、传播思想,探寻真理的学术平台。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文化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有文化价值感和责任感的人维系着学术期刊的运行,决定着学术期刊的品质与道德高下。我们是传递教育真理的管道,如何让知识与良知同在,学术与正义共存,以高贵而正直的文化力量影响教育,影响社会,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40年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征程已在前方,我们祈望在作者、读者和所有朋友的支持下,放飞新的梦想,扬帆再起航,创造崭新的未来。
作者单位
许林,中央电化教育馆。
讨论班结束后,时任甘肃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电化教育中心主任的南国农教授提出筹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申请。《电化教育研究》创办时为季刊,逢季度末在甘肃兰州出版。《电化教育研究》封面套色双色印刷,内页单色黑白印刷,16开本,64面,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0年《电化教育研究》创刊号刊登了发刊词和14篇文章,体现四个主题:评论、基础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软件制作、技术知识等。......
2023-11-20
但真正会为无人机带来颠覆式影响的,将是更加智能。这是无人机的发展路径,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后两个层级上赋予无人机以更多的自主性。智能化是无人机值得探索的未来。在应用层面上,无人机集群化已经得到了军民的共同认可。无人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行业。无人机正处于一个由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领导的更大的环境之中。......
2023-07-23
阅读了邮件之后,我的回复邮件既快又简单:“同学你好,你悟性很好,见解独到,思维正确,定位准确。只要有目标,勤于研修,自然就能够收获知识,山高人为峰!”从第二天起,我就主动抽课余时间和这位同学在室外的林荫道边交流:“我给你的回复邮件收到了吗?”在这有限的生命时光里,能够用于研修、提升个人能力的时间更是短暂,所以我在看到孩子们早早确定目标并一步一步实现时才会如此欣喜。主动研修,放飞梦想。......
2023-09-19
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论”课程在创建之初,就注重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此次获批的国家精品课程共151门,“学习论”课程成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此外,“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还作为大学生公共选修课,在许多高校开设和推广。作为公共课的“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更偏重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2023-11-20
随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足球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体育项目。因国际足联在涉台问题上的态度,中国足球协会在1958年6月退出国际足联。但中国足球事业并未终止,多次与亚非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举行友谊赛,向世界传递中国足球的声音。1966年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男子足球队1比2惜败当时的世界杯八强球队朝鲜队。......
2023-10-23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联盟成员积极参与各项区域教育活动。同时,为引领教育产业创新创业,推动产业生态健康有序发展,2016—2019年,联盟连续举办三届全国大学生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大赛。......
2023-11-20
一次检测,我在班级监考,薇早早就答完了试卷,拿着涂卡的2B铅笔在答题纸的背面描描画画。起初,薇的眼神里透露着焦虑、惶恐与不安。于是,我和薇达成了一项协议,以后每节自习课,不能再开小差、睡觉,但作业完成以后,可以完成两幅绘画作品。从那以后,我鼓励薇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班上只要有板报、教室布置一类的事情全然不用我操心。......
2023-10-29
“全国电化教育知识大奖赛”主要是通过阅读给定的材料回答问题,寄送答案进行参赛。《电化教育研究》于1991年第3期刊登了文章《首届“全国电化教育知识大奖赛”隆重举行》。图2南国农先生在“首届全国电化教育知识大奖赛”开奖仪式上作者单位杨改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