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改革开放后第一故事

中国电化教育改革开放后第一故事

【摘要】:经过半年多准备,1982年下半年原第四军医大学举办了第一期电影编导学习班,通过李铨印同志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吴天明厂长的同学关系,编导学习班得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力支持。新的电化教育楼启用,配备引进的技术骨干,购置的先进电影制作设备,为教学电影制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原第四军医大学电影制作中心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院校教学电影制片基地(厂)。

◎谢百治

图1 在辽宁大连普兰店拍摄《机上救护》

前排:南山(左1)、夏仁康(左3);后排:杨根源(左1)、李铨印(左2)、李云修(左5)

原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医科大学)电化教育室是在教材处照相室基础上于1978年筹备建立的。1979年春天,按照原总后勤部的统一部署,原第四军医大学启动教学电影中心建设。电化教育室主任江宗禧带着杨根源和西北建筑设计院一位工程师、学校营房处一位助理员组成电影用房建设考察组赴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厂等进行电化教育用房、设备及生产流程的考察学习,开始筹划电化教育楼的设计建设。除当时的照相、电视教材制作、维修与技术研发等电化教育用房外,还特别规划设计了电影的前期拍摄、美工动画和后期剪辑、录音与洗印发行等用房。同时,杨维智、杨根源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专门学习电影拍摄及剪辑、洗印、录音技术,夏仁康到上海学习灯光运用。原总后勤部配发的电影设备到位后,张乃光、杨根源刻苦学习电影摄影机的使用,开始了电影拍摄,并于1981年在辽宁大连普兰店拍摄了《机上救护》(见图1)。

1982年春天,为了加强医学电影编导力量,西京医院主治医生、讲师李铨印调入电化教育室任编导。经过半年多准备,1982年下半年原第四军医大学举办了第一期电影编导学习班,通过李铨印同志和西安电影制片厂吴天明厂长的同学关系,编导学习班得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大力支持。本期电影编导培训班,除原第四军医大学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外,西安地区军校的不少电化教育人员和教师也参加,大大推动了原第四军医大学和西安军队院校电化教育教材建设,提高了电影的制作水平与质量,取得了很好效果。之后,为了加强和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合作与联系,我们聘请西安电影制片厂吴天明厂长为原第四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并多次组织人员去该厂学习取经。1984年12月,原第四军医大学举办了第二期电影编导学习班(见图2)。吴天明、曹金山等知名导演和摄影师亲自授课,赵敏、毛天球、郭天文、秦秉志、彭兆知、王光华等众多知名教授及广大教师都曾为学习班成员。两期电影编导学习班的举办,大大推动了原第四军医大学电化教学工作。

1983年春天,4500平方米电化教育大楼建成,电化教育室搬进了新的电化教育楼,购买安装了电影拍摄、剪辑、录音和洗印设备,成立了由杨根源、夏仁康、彭建兰等组成的电影组,杨根源任组长。引进了张童、王小仲、赵兵、朱振林等一批技术干部和战士组成电影后期加工组,杨维智任组长。牛晓林、余寒、杨志伟、安建华成立了美工动画组,牛晓林任组长。还由吴朝、赵兵组成录音组。电化教育室人数达到40人,其中,在编军人(干部、战士)28人,职工12人,在当时的军队院校电化教育室中,原第四军医大学编制人数是名列前茅的。

(www.chuimin.cn)

图2 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二期电影编导学习班

20世纪80年代初,原第四军医大学的标准录音棚在西安属于稀缺资源,陕西电视台和西安电视台均没有配备。承担省市电视台的录音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经常陪省市电视台录制秦腔,与眉户剧组录音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拓了工作思路,学习了地方剧种的拍摄技巧,提高了电化教育教材制作水平与能力。

新的电化教育楼启用,配备引进的技术骨干,购置的先进电影制作设备,为教学电影制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广大教师及电化教育室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制作发行了100余部电影,一批优秀教学影片获我国全军表彰。《充填术》于1985年获全军第一届电化教育教材评比优秀电影教材一等奖,《实验动物方法》《消毒与隔离》分别获全国医药院校及西北地区军队院校电化教育教材评比一、二等奖。

原第四军医大学电影制作中心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院校教学电影制片基地(厂)。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化教育技术设备的发展,教学电影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原第四军医大学教学电影制作中心完成了历史使命。该基地的建立与发展在我国全军电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基地的顺利建立与运转,得益于原总后勤部首长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原第四军医大学的大力支持。难忘原总后勤部司令部军训局宋志平参谋曾多次来校指导电化教育楼建设和设备采购;难忘张乃光高工(原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修科毕业生),从电影摄影机引进到说明书翻译到应用探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难忘江宗禧主任为教学电影制作基地筹建做出了贡献;难忘李铨印主任热爱电影电视编导工作,编导了一批优秀影片;难忘杨根源、杨维智主任技师、夏仁康教授、彭建兰技工为教学电影制作贡献了青春;难忘华庄仪技师,她负责教学电影、电视配音解说工作,浑厚甜美的声音、准确的发音给全军院校电化教育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单位

谢百治,原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