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改革开放第1故事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改革开放第1故事

【摘要】:1980年11月,教育部根据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压缩基建规模,将中央电化教育馆由原来的中型建设项目改为小型项目。1985年2月19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向教育部报送《合建工程计划任务书》。同年6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电化教育大楼工程指挥部”。

1.中央电化教育馆的馆址

1979年2月1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就批复教育部《关于中央电化教育馆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9日上报)。其主要批复内容:同意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总建筑面积为32500平方米。定员300人左右。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及室外工程900万元,设备投资450万元。

很快,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在复兴门立交桥东南角处划给用地12600平方米。1980年11月,教育部根据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压缩基建规模,将中央电化教育馆由原来的中型建设项目改为小型项目。人员编制暂定为150人,各项建设用房面积为20500平方米。

2.“两电”工程指挥部

1981年6月18日,教育部决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两单位基建工程合建,成立“联合基建办公室”。1985年2月19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向教育部报送《合建工程计划任务书》。198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意“两电”《合建工程计划任务书》,总建筑面积为90300平方米,总投资控制在1.3656亿元之内。同年6月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电化教育大楼工程指挥部”。

3.演播楼的消失

电化教育大楼是由中国广播电视设计院设计的,设计为一个建筑群,包括主楼(主要是办公用房)+东配楼(报告厅、展厅、会议厅)+西配楼(招待所和食堂)+演播楼(演播室、配音室、服装道具室、化妆室等)。1987年,在演播楼设计关键阶段,我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技术负责人多次参与“电化教育大楼工程指挥部”组织的工艺设计讨论,并于1987年11月,应邀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设计院刘真一起赴日本考察演播楼工艺设计的技术问题。现在电化教育大楼后面的停车场位置,就是原设计中的演播楼位置。演播楼的消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成立,没有办公和业务工作场所,也要进到电化教育大楼;二是演播楼的设计要发生变化,其建造成本要成倍增加,预算早已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丢“卒”保车了。

4.电化教育大楼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房产

1989年3月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组建的“电化教育大楼工程指挥部”改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大楼工程领导小组”,电化教育大楼工程直接由领导小组领导。“电化教育大楼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除选留少部分技术人员配合工作外,其余均回到原单位安排工作。(www.chuimin.cn)

由于电化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化教育大楼工程设计一变再变,最后成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大楼。

5.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16年无固定办公和业务场所的经历,锻炼和培养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人的颠簸生存能力和事业创新能力。1994年10月20日,中央电化教育馆办公地点开始从国家教育委员会留学生招待所搬迁到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大楼,至此,结束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没有固定办公地点的历史

中央电化教育馆从最初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到现在归口教育部业务司局指导,始终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取得了令社会满意的成绩。

在《中央电化教育馆计划任务书》中,提出的设计蓝图和基本构想是组织编辑、收集、整理、存储、发行、出借各种电化教育资料,与全国各地电化教育机构形成网络(网络中心);展览示范,组织交流,出版电化教育刊物和情报资料(展览与出版中心);研究电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电化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电化教育设备的技术标准和选型(技术中心);培训电化教育技术和业务人员(培训中心)等。中央电化教育馆当初的五大任务即五大“中心” 的设计,基本上都实现了,现在的五大中心任务,仍然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基本任务中的主要内容。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2.0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同4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教育正在向着现代化教育迈进,中央电化教育馆将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不负众望,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

陈庆贵,中央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