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十位先行者

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十位先行者

【摘要】:1978年2月24日,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化教育组,程光同志任组长。当时,教育部电化教育组内部有个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负责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规划设计。1978年9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启用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印章的通知》。1978年11月9日,教育部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报送《中央电化教育馆计划任务书》。杨名甲一直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中央电化教育馆正式成立后任技术设备处处长。

程光同志,她是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的重要谋划者和领导人。40年过去了,至今,许多同志还很怀念她,特别是老一辈电化教育工作者。1978年2月24日,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化教育组,程光同志任组长。此前,她是教育部计划司副司长。改革的春风让她精神振奋,主动向教育部党组提出:要干电化教育事业。1978年年初,她开始搭班子,建队伍,搞调研,干事业。程光同志有一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的工作热情,勇于学习创新的工作担当。一个全新的事业,在她的带领下,搞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如何用好两块牌子,干好一个事业;如何做好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如何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推动国内电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搞好学科建设,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如何推进软件资源建设(当时主要是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推进学科教学应用;如何开展电化教育宣传报道,巩固扩大电化教育影响,等等工作,她都亲力亲为,精心谋划部署。1980年7月24日,教育部任命程光同志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局)长(中央电化教育馆与教育部电化教育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2年9月,程光调离中央电化教育馆,到机械工业部教育局任局长,直至离休

张玉池同志,“文革”以前就在教育部工作,是教育部的老同志。在教育部电化教育组,他一直协助程光同志工作。在我们的印象中,他除了当好程光同志的副手,还有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包括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规划设计、馆址选择、《建设计划任务书》撰写等。最初中央电化教育馆的选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供了三个方案:其一,北太平庄,现在远望楼的位置;其二,复兴路中央电视台西侧,现中国情报研究所的位置;其三,西长安街,复兴门立交桥东南角,现在电化教育大楼的位置。当时,教育部电化教育组内部有个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负责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规划设计。经过调研论证,否定了第一、第二方案(主要认为太远、太偏),选择了西长安街上二环路以内复兴门立交桥东南角的馆址。1978年9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启用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印章的通知》。1978年11月9日,教育部向国家计划委员会报送《中央电化教育馆计划任务书》。当时的建馆工作,真是争分夺秒,环环相扣。1980年7月24日,教育部任命张玉池同志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局)长。1982年11月17日,张玉池调离中央电化教育馆,到教育部办公厅任副主任。1985年教育部成立总务司,后改为行政管理局,张玉池任正司(局)长,直至离休(张玉池是抗战时期的干部,离休后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

吴在扬同志,是从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调教育部电化教育组的,他曾是上海外国语学院电化教育馆馆长。“文革”期间,上海外国语学院电化教育工作非但没有停止,而且还搞得挺红火。除了经常利用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等教学外,有时还为国家进口的影片组织翻译和配音,其口碑很好,影响也很大。吴在扬是最早调到电化教育组,协助程光同志筹备电化教育工作的。建馆初期,吴在扬是综合部门(电化教育研究室)负责人,负责电化教育方针政策的研究制定,负责开展电化教育研究推广工作。1982年初,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给时任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写信,商调吴在扬同志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吴在扬最终还是选择在北京工作。他对电化教育的历史研究颇感兴趣,建馆初期,他就开始收集与整理我国电化教育史研究资料。199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吴在扬同志编撰的《中国电化教育简史》。1986年,教育部决定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分开。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司,负责归口管理教育部电化教育工作,吴在扬到电化教育司工作,直至离休。

周君达同志,1978年初从教育部供应局调到电化教育组,筹备开展电化教育工作。周君达多才多艺,他曾师从著名花鸟画大师王雪涛先生学习绘画。周君达举办过个人画展,他的画作经常作为外交礼品馈赠友人。在北京电化教育馆工作期间,他编导拍摄过电影《首都北京》等。建馆初期,他像个秘书,经常为领导撰写报告、起草有关文件材料等;为提高电影、电视制作质量,他多次组织全国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研讨班,并担任主讲教师,他还担任过中央电化教育馆制作部主任。1991年10月10日,周君达任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1994年7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决定:周君达副馆长主持中央电化教育馆工作,直至1996年退休。

孙顺田同志,也是教育部的老同志,对待同事、工作总怀着满腔热情。孙顺田同志也是1978年初到电化教育组工作的,建馆初期负责综合协调工作。孙顺田同志工作能力强,嗓门很大,常常未见其人早闻其声了,人称“孙大炮”。孙顺田同志在负责对外合作项目过程中,一件最有影响和意义的事,就是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根据社会需要组织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并颁发证书。这件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www.chuimin.cn)

杨名甲同志,也是教育部的老同志,曾经在教育部沈阳教学仪器设备厂任厂长,后调教育部供应局,1978年从供应局调到电化教育组工作。杨名甲一直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中央电化教育馆正式成立后任技术设备处处长。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组建教育电视(台),杨名甲调教育电视(台)工作。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式成立后,他是首任总工程师(副司级)。

董汝达同志,是北京市工宣队进驻教育部工作结束后,留在教育部的干部。1978年初,教育部电化教育组成立后,他主动要求到教育部电化教育组工作。董汝达同志为人诚实厚道。建馆初期,他主要负责设备管理工作。1988年前后,教育部在深圳集资成立中国教育服务总公司,董汝达作为股东单位代表,直接调深圳中国教育服务总公司工作。

周兵同志,是从煤炭部调过来的干部,兢兢业业,刚直不阿,待人热情,一直负责中央电化教育馆(局)人事工作。高玉栓同志是教育部的老同志,1978年上半年就调教育部电化教育组工作,一直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孙华同志,是从机械工业部调过来的干部,建馆初期,她负责资料整理工作。

记叙他们,只为今天的电化教育人能够记住:他们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创建的功臣!今天信息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