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洁生产需加强源头控制

清洁生产需加强源头控制

【摘要】:尽管目前中国清洁生产的推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所进行的清洁生产试点项目基本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的,并且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清洁生产工作组侧重于从区域性实施清洁生产层次加强清洁生产的思想意识培训教育、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刺激机制以及环境政策与执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表3-24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障碍分析

尽管目前中国清洁生产的推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所进行的清洁生产试点项目基本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的,并且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应当看到,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远远没有得到改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仍然非常巨大,推行清洁生产的范围和深度与需要相比还差得很多,清洁生产离最终的目的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目前在清洁生产推行上主要面临的有如下问题:

1.政府的指导和政策导向不够得力

尽管我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清洁生产政策机制研究,并且进行了初步的清洁生产政策制订试点,但是距离清洁生产推进所需要的、理想的、有效的政策体系相差较远,在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投资制度、工业发展政策与清洁生产政策之间的协调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我国的环境法律和法规尽管反映出了对清洁生产的鼓励,但这些法律仍然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末端控制的战略,以达标排放为污染控制的目标;在工业发展政策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侧重于生产量的增长,较忽视产品及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管理制度方面,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大多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多是针对特定环境问题而制定;经济、环境、技术等各种政策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清洁生产的精神也没有纳入政府的公共政策当中;条块分割的后果是导致政府各职能机构缺乏及时有效沟通的机制,致使政府层面上存在职能部门“单打一”的局面,其他部门处于观望状态,严重影响清洁生产的整体推进。

2.环保政策和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缺乏力度

我国的执法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环境执法的软弱使得企业感受不到必须削减污染的巨大压力,其后果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动力不足,甚至有些企业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要求;而另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已经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人为地造成市场竞争的不公正性,不利于清洁生产的推广。

3.教育与培训的普及程度偏低

我国环境保护最大的障碍仍然是环境意识较低,认识不到位。不仅表现在公众的环境意识较差,对实施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较弱,也表现在各级决策人员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较低。在企业方面,企业决策者往往将清洁生产放在从属的位置,而没有将清洁生产纳入企业运营的核心中去。当政府决策者要解决发展和环保暂时的冲突时,短期的经济利益受到的重视程度往往优于长期的环境影响及推行清洁生产。

4.企业管理水平较低及技术力量薄弱(www.chuimin.cn)

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科技与经济、研究开发与生产脱离的状况没有从体制上根本解决,产业化能力差,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体系尚未形成,技术改造、技术引进与国内研究开发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存在重引进、轻开发,重新建、轻改造等现象。

我国企业科技水平也较低,传统产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中小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使用落后、淘汰的技术和设备,效率低,管理不善等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大量的清洁生产机会得不到注意,直接导致了企业竞争力不足。在2000年瑞士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由25位下降到28位。

5.经费投入不足及投资机制不畅

资金筹措与供应困难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障碍。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案例表明,企业需要实施清洁生产启动资金,实施中高费用清洁生产方案更需要资金,而银行等投资部门对此缺乏足够的兴趣。由于企业决策者对于清洁生产认识方面的问题,也导致了清洁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在环境投资制度方面,我国政府的环境投资体系比较单一,投资力度偏弱。

世界银行B-4项目曾从思想意识、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知识信息以及方法学等角度归纳了实施清洁生产的障碍;中加项目从企业和国家政策两个层次在观念意识、资金、技术与知识信息、企业生产管理和工业、金融、环境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障碍分析。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清洁生产工作组侧重于从区域性实施清洁生产层次加强清洁生产的思想意识培训教育、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刺激机制以及环境政策与执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上述研究所分析出的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障碍总结见表3-24。

表3-24 中国推行清洁生产的障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