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及对策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还将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当成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包办。只对工业企业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而忽略污水处理大系统,必将形成无序发展和运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中,尤其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优先考虑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工农业生产,要规划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出水为原水的再生水处理和输配系统。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成了国外商人的市场。这是从事污水处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1.建设费用短缺和维护费用极度困乏

修建10×104m3/d污水厂的投资约1.5亿人民币,其维护费用每年约1000万元,耗资可观。按照国务院关于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要修建污水处理厂的规定,建设部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到2010年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将增加(5000~6000)×104m3/d,新建城市污水厂1000 余座,投资达750 亿~900 亿元,年维护费用60亿元。很多地方财政往往不能拨款修建污水处理厂,更没有钱支付电费等运行费用。以致有的城市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因交不起电费也往往停产,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为尽快控制我国的水污染,这种情况急待解决。

2.水的社会循环——给水与排水被人为割裂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人为地把给水与排水这个社会循环系统割裂开来,只关心用水,大力发展自来水,而不注重排水和污水处理。还将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当成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包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污水处理模式更是寸步难行。

城市给水与排水是形成水的社会循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自然水的加工制造、供应是人类社会的动脉;污水的收集、处理与排放是人类社会的静脉,不可偏废一方。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对污水处理的偏废,必将伤害自然水的水质、危害水的大循环,破坏饮用水源,城市供水事业也就不能得到保障,这必将制约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的做法是把城市供水与排水统筹管理起来,形成工业上专门的工业体系——水工业,按市场法则来运行,将“用水”与“废水”都注入商品的特性。自来水水价中应该也必须包括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的费用,以满足建设和运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需要,并使经营企业盈利。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是一个大系统,应进行居民生活、公共建筑和工业生产废水、城市雨水等统筹规划。只对工业企业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而忽略污水处理大系统,必将形成无序发展和运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中,尤其是在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优先考虑将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工农业生产,要规划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出水为原水的再生水处理和输配系统。

当前,城市供水事业与排水事业分别为自来水公司和排水公司(排水管理处)来经营,分属于公用事业局与城市建设局两个政府业务部门,不利于城市水系统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新的给水与排水管理体制中,应明确环保、城建、水利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环保部门是执法、立法建议部门,制定水质标准、法规,严格执法、认真监督是其主要任务。环保部门不应主持环境工程建设和运营项目。水利部门是统筹水资源的调蓄、分配和利用的国家机关,主要主管水利枢纽、水电,流域防洪等艰巨工作,也不应主持城市基础设施——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城市部门主管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统筹水的社会循环,并应由给排水公司按市场法则运营,统筹水的社会循环。

3.城市污水治理与流域防治规划指导思想混乱

我国各城市缺少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也考虑甚少。造成了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系统建设的混乱。

从流域上看,水资源多是重复利用的,上游城市的污水是下游城市取水水源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污水的处理程度应按水体自净能力和水体功能来决定。而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都是国家统一制定的,不能反映出各流域各城市的实际情况。

工业废水的治理上,长期以来奉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和“三同时”的方针。该方针虽在历史上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并不适应于城市污水工程的统一规划和建设的优化原则,而且在技术上、管理上、经济上都有很多问题,往往事倍功半。经验表明,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是最经济的,但必须符合工业废水排入下水道的水质标准,特别应防止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进入污水处理厂,以避免破坏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www.chuimin.cn)

4.尚未形成我国自己的污水处理技术体系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七五”、“八五”、“九五”的科技攻关,有了长足的进展,开发了适应于不同地方条件的污水处理与污水再生技术。如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业、氧化沟技术、载体活性污泥法,污水再生回用于工业冷却水、市政景观、农田灌溉技术,各种形式的间歇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等等。但是这些高效低耗技术在全国各地污水厂的设计与建设中很少采用,大多被束之高阁或者仅示范工程一花独放,得不到推广应用。其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为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提供贷款,这种贷款的绝大部分额度用来购买贷款国的技术和设备。其设备价格高于国内市场5~10 倍,高于国际市场2 倍之上,技术服务费就更高。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成了国外商人的市场。过分依赖国外贷款,致使自己的技术、设备丢掉了市场,没有用武之地,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今天,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今后应特别考虑适合我国利益的对策。

有些城市主管部门为争取贷款,不顾地方自然条件,盲目听信外国商人的宣传,耗费巨资争相建设了一批并不适用的污水处理厂。有些污水厂设计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过高,致使投产多年后仍低负荷下运转。有的引进A-B法处理浓度很淡的城市污水,不但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运行效果也不佳。

一些城市主管领导追求国外贷款,也依赖外商的先进技术,而外商技术年年都有新招,有的污水厂从可研到施工图,处理工艺换了3次,浪费了大量技术服务费又拖延了工期,延误了环境治理时间。

还有一些城市主管希望不花钱、少花钱解决水污染问题。不经处理将污水直接排至江河湖海,或是不经慎重规划、设计,滥用自然生化处理塘、土地处理等技术,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总之,适用于我国各地条件的、有生命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从事污水处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差异极大,不宜采用同一类污水处理技术或工艺,应根据各地气候、地理、水资源、经济实力等条件,发展、使用其适合的处理技术。

各中心城市要积极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在此基础上,将再生污水回用于农业、城市和工业用水。这不仅是缺水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心城市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放量,保护水环境的经济可行之路。大连市万吨级污水再生厂已为全国做出了示范。

小城镇,有条件的可以先实行污水的初级处理或强化一级处理、氧化塘、天然湿地等自然处理。但要认真地研究环境容量科学地制定规划和编制工程设计。既要经济合理,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与污水处理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我国应走污泥还原于农田作农业肥料的道路。污泥是与农家肥相近的有机肥料,用它取代部分化肥,可以减少面污染,保持土壤肥力。污泥堆肥是最经济的污泥处理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还是污水厂增收的途径。但是污泥作农业肥料的障碍是沉积在污泥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必须防止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进入下水道。

二级处理出水和深度净化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市政用水的技术已相对成熟,相应的规范与水质标准正在建立。当前我国每天产生约1 亿m3 的污水。如果利用其20%~30%就可以解决10~20年内的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减轻环境污染。污水回用的经济效益还能带动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是一箭双雕之举。一般条件下,污水回用比远距离调水要经济得多,可以节省水资源费、长距离输水管建设费和电费。建议制定以城市污水为第二水资源的有关法规,在地区与城市的水资源规划中,要求充分利用城市污水资源,以避免巨额资金的消耗,又能确保生态环境不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