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结合城市化进程,综合治理流域点源、面源和内源

结合城市化进程,综合治理流域点源、面源和内源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大,又缺乏治理面污染源的经验,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启动对面污染源的防治。面源治理应与生态农业的建设相结合,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回收利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渣和秸秆等农业废料,以及在乡镇工业推行清洁生产,防治污染,将面源污染减少到最小限度。面源治理还必须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减少乡镇企业污染,综合防治面源污染。

我国虽然还没有根治点污染源,但面污染源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农田径流、畜禽粪尿、秸秆废渣、乡镇中小企业排污等,已经占据了环境污染中的1/3 左右,在2010年中国解决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染之后,面源污染问题将凸现出来。我国国土面积大,又缺乏治理面污染源的经验,应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启动对面污染源的防治。

面源治理应与生态农业的建设相结合,通过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回收利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渣和秸秆等农业废料,以及在乡镇工业推行清洁生产,防治污染,将面源污染减少到最小限度。我国生态农业村的成功经验已表明,建设生态农业不仅可减少面污染,还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面源治理还必须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减少乡镇企业污染,综合防治面源污染。面源治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施用化肥以减少化肥的流失

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化肥流失严重是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施用化肥结构单一,合成氨过多,钾磷不足,而且施用方式不合理,致使化肥利用率低,流失和挥发严重。改变化肥结构必须从化肥生产抓起,以提供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化肥。另外,要鼓励农民多施用有机肥。发展城市垃圾高温堆肥,既可以使垃圾无害化,又可以提供安全的有机肥,应大力提倡。通过认证等手段引导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制定农药、化肥减量控制标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建议提高化肥使用价格或增收化肥使用销售税,使化肥价格高于有机肥,达到减污、增效“双赢”的效果。

2.实施综合虫害防治措施以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

单一化学农药的施用,一方面使过量的农药流失,另一方面使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又导致施药量的增加。实施综合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流失量。所谓综合虫害管理是通过使用一系列互补的方法来实现虫害防治,包括:利用害虫天敌消灭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培养和推广各种抗虫害的作物物种;改善环境,降低害虫生境的最优性;仔细监测害虫的数量,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当需要时,审慎地施用农药。

3.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以减少在消费领域的污染(www.chuimin.cn)

使用含磷洗涤剂是造成富营养物化磷的重要来源。逐步减少和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是解决营养物质污染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湖泊流域更为重要。控制污染不仅要在生产领域,也要在消费领域。生产领域要鼓励生产厂家生产绿色产品或环境标志产品,消费领域要动员广大公众自觉地使用不含磷的洗涤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可持续消费。

4.重视城乡结合部的畜禽养殖场以控制污染

近十年来,中国城乡结合部的畜禽养殖场发展较快,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排放而污染环境的问题已较普遍,应加以重视。畜禽粪便是一种较好的有机肥料,管理得好可以“变废为宝”,可以生产沼气,残渣还可以作肥料。大型畜禽养殖场要建设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控制污染。

5.重视对乡镇企业的管理以控制污染

乡镇企业要抓住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进行二次创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淘汰或关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过剩的落后生产能力,发展农副业产品的深加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产业的技术升级;以技术、质量、效益和有利于环境为宗旨,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河流、湖泊中的沉积物以及湖泊、沿海海域的养殖场,是主要的内污染源。它们不断向水体释放各种污染物,消耗水中溶解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近年来,国外对于水体沉积物的研究及控制方兴未艾,我国应急起直追。我国近十余年来湖泊、水库、沿海海域中网箱养鱼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应严加控制,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或饮用水源地,应禁止发展网箱养鱼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