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绿色工业与环境治理的关键对策

绿色工业与环境治理的关键对策

【摘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解决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逐步建立绿色工业体系,达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环境管理部门与工业部门要建立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伙伴关系,为建立中国的绿色工业体系而努力。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我国应该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体现预防为主的源头控制的战略性转变,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以环境保护的需求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以发展绿色经济作为环境质量改善的根本保证,逐步建立我国的绿色工业体系,解决我国水污染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

国家应继续加大淘汰、限制落后工艺、设备、产品,强制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改革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加强生产管理等手段,淘汰物耗高、能耗高、用水量大、排污量大、技术落后的工艺技术,淘汰或关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过剩的落后生产能力,提倡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施再达标工程,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将污染消灭在生产工艺过程之中,并逐步将全过程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产品和第三产业及消费中。对于污染严重的造纸、合成氨、酿酒皮革行业,凡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不符合行业政策的,坚决予以关停,以“关、停、禁”促“改、转”,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五”期间传统工业,特别是那些重污染行业,正在推进“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主要原材料生产总量基本维持目前水平,甚至低于目前水平,发展的目标是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水平和效益。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的历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对工业污染控制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工业污染控制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淘汰或关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原材料的深度加工。例如,造纸工业是主要污染行业,要进一步关停年产1万t甚至1.7 万t 或更大的、碱回收不经济的、小的碱法造纸厂,建设具有经济规模的先进的大型造纸厂。近几年,中国清洁生产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十五”期间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使其形成规模。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解决结构性工业污染问题,逐步建立绿色工业体系,达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www.chuimin.cn)

当前工业发展和污染控制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业污染控制,既是环保部门的任务,也是工业部门的任务。工业部门在制定工业结构调整计划时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纳入计划,优先淘汰或关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过剩的落后生产能力,在技术升级计划中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用清洁生产工艺改造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从环境执法的角度,促进和配合结构调整、淘汰或关停浪费资源的、污染环境的、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业污染控制,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工业发展,是一个双赢的事业。环境管理部门与工业部门要建立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伙伴关系,为建立中国的绿色工业体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