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近岸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中国江河湖海水污染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经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降低饮用水的安全性,使人民健康受到直接威胁;对农业、渔业、工业造成严重危害;对湖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2023-11-20
1.经济结构调整分析
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关停“十五小”企业,合理流域产业布局,实现产业规模化,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是进行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一项基本对策。“九五”期间,三河三湖流域共关停取缔“十五小”企业3 万余家。在此基础上,海河规划进一步提出关停草浆造纸规模在17000t以下、木浆造纸规模在50000t以下的造纸企业及不采用两水闭路循环等清洁生产措施的小化肥企业。河北、山东两省年治浆能力在10000t以下的治浆生产线已经关闭,新的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正在进行。
经济结构调整对削减水污染负荷、提高企业技术含金量、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以山东省为例,主要污染行业为造纸和食品加工,其COD排放量分别占工业COD排放量的71.9%和9.9%,而产值仅占山东省工业产值的5%。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模式不仅造成当地水环境污染,也制约了经济发展。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山东省工业逐渐走上规模化、集约化、技术化的道路,为山东省的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2.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分析
(1)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概述。“九五”期间,三河三湖流域5148家日排水100t以上的工业污染企业中,实现达标排放的企业3631 家,占71%。三湖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均在80%以上,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实现水污染防治重点向生活污染源防治、面源污染治理的转变。淮河流域因不能实现达标排放而关停的工业企业占29%,是产生偷排及造成污染反弹的隐患。海河、辽河流域工业企业达标率分别为60%和58%,“十五”期间应继续治理。各流域工业企业治理情况见表1-13。
表1-13 三河三湖流域工业企业达标情况
(2)重点工业治理项目“九五”实施情况。“九五”期间,三河三湖流域共需完成工业点源治理项目1138 个,投资298.5 亿元,实际完成项目858 个,占全部工业项目的75.4%;实际完成投资135 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5.2%。投资和项目完成情况的不匹配说明三河三湖流域的工业企业达标仍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污水处理设施是否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出水能否稳定满足排放标准、停产治理的企业能否按时完成达标治理,偷排偷放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等诸多问题,在“十五”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淮河流域工业项目189个,其中工业点源治理项目153个,污染源技术改造项目36个,共需投资54.8亿元,实际完成项目150个,完成投资38亿元,占总投资的70%。海河规划中工业点源项目共369个,“九五”期间186家完成达标排放,183家未完成达标治理,其中大部分企业正在进行停产治理或者搬迁改造。总投资161.8亿元,已完成投资58亿元,占35.8%,未落实投资103.8 亿元,见表1-14。辽河流域“九五”期间计划项目225 项,因企业变动撤销60 项,实际完成72 项,未完成93项。计划投资46.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7.2亿元,占计划投资的36.7%,尚有29.6 亿元没有落实,见表1-15。太湖流域“九五”期间计划完成工业点源治理项目203 个,投资5.5 亿元,这些工业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巢湖流域“九五”期间计划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13 个,计划投资26 亿元,实际完成治理项目108 个,完成投资12.2 亿元。滇池流域“九五”期间完成工业点源治理项目49 项,完成投资3.6 亿元。
表1-14 海河流域“九五”工业点源治理情况
表1-15 辽河流域“九五”工业点源治理情况
3.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分析
三河三湖流域“九五”期间共需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252座,实际完成61座,占全部项目的24.2%;在建100座,占全部的39.7%。
淮河流域“九五”计划修建城市污水处理厂59座。到2000年底,全流域5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已建成并运行12座,在建33座,其中将于2001年底完成的27座,未动工的14座。59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为70.9亿元,已完成投资32.9亿元,未完成投资38亿元,见表1-16。
表1-16 淮河流域“九五”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
海河流域共有8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应于2000年底完成,目前已建成10座,在建21座,尚有55座未动工。总投资132.4亿元,已完成47.4亿元,未完成85 亿元,见表1-17。
表1-17 海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
辽河流域“九五”计划要求建设34 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计划投资82.52 亿元。目前,已建成4座,在建项目21座,完成投资31.44亿元。见表1-18。
表1-18 辽河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
太湖流域“九五”期间计划建设96 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因行政区划和乡村合并等原因调整为54 个,目前已完成或部分完成的有29 个,在建项目25 个。(www.chuimin.cn)
巢湖流域“九五”期间计划建设城市污水及垃圾处理项目5个,计划投资8.8亿元,实际完成项目2个,完成投资6.3亿元。
滇池流域“九五”期间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4 个,完成投资4.2亿元。
4.面源污染治理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乡村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面污染源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日益显著。来自农业面源(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的流失、牲畜粪便、湖海水产过度养殖等方面)的氮、磷已经成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据资料统计,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首位,化肥使用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氮肥的使用量一直占化肥使用量的一半以上,而大部分地区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率低于40%,大量氮、磷等有机物随农田退水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河流氨氮超标,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此外大型养殖场与集中养殖户的畜禽粪便污染、废弃秸秆污染、农业生活源污染都给水体特别是地下水带来直接或间接威胁。随着“菜篮子工程”的推广,以集约化规模饲养方式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得到了高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物中的COD、总氮和总磷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率较大。由农药、化肥、禽畜养殖业造成的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湖泊流域甚至已经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好转的主要因素。
滇池所有入湖污染物中,来自面污染源的总氮占57%,总磷占58%,悬浮固体占94%,COD 则占16%。
太湖流域每年的化肥使用量超过300 万t,农药接近10 万t,大量未分解吸收的化肥和农药随地表径流进入湖体,湖中的氮、磷浓度一直处于超标状态。1998年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也显示,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排放的COD 占全部入湖总量的88%,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排放的总磷和总氮仅占30.3%和29.6%,其他总磷和总氮污染物都来源于农田流失、农业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面源。江苏省1998年进行了全省26个县市的COD排放量的系统调查,数据显示,因产业结构、生活水平、人口经济等因素的不同,农田径流、畜禽养殖等面源排放所占比率在全省各地有一定的区别,最低为扬州市区(3.59%),最高为南京江浦县(52.91%),全省平均为23.84%,这基本上可以反映全国面源污染状况。
据上海市农委调查,1992年底,上海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743 个,其中规模在千头以上的猪场443个,10万羽以上的肉鸡场5个,万羽以上的蛋鸡场146 个,百头以上的奶牛场149 个。全市100%的奶牛和肉禽,90%以上的肉猪和85%左右的蛋禽由大中型畜禽场、集体小型场和农民专业户等集中饲养,上海市环境监理所通过调查研究,估算了各类畜禽污染物排泄系数,见表1-19。
表1-19 各类畜禽养殖业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量表 [g(/头·d)]
1997年全国肉类总产量5152.1万t,猪、牛出栏量分别为45077.2万头和3105.7 万头,家禽出栏量为765865.3 万只。如果家畜和家禽分别按40% 和50% 规模化养殖计算,估计全国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COD、总氮和总磷分别为324.8 万t、97.9 万t 和21 万t,COD 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8.5%,畜禽养殖污染不容忽视,中国不少城市和地区已经遭遇到类似日本20世纪60年代“畜产公害”。
5.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和环境管理薄弱。乡镇企业污染控制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应给予充分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得到的迅猛发展(图1-16)。1998年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值达到了15530 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15145 亿元,1998年乡镇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GNP 的27.9%,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60.8%,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3%。1989~1998年的10年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从1989年的56.8%下降到1998年的21.2%,而以集体企业和城乡个体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所占的比例却从1989年的39.7%上升到1998年的54%。
图1-16 乡镇企业发展趋势图(1978~1996年)
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1.0%(表1-20),而COD排放量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44.3%,说明乡镇企业工业废水的浓度非常高,处理率低(仅为40.1%,比同期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率低36个百分点)。在1998年,2.5万家乡镇企业的污水排放量为29.2亿m3,占全国的14.7%;COD排放量为291.5万t,占全国的36.7%。与1995年相比,1998年的同类指标分别下降了6.3%和7.6%。
表1-20 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就乡镇企业COD排放的行业分布来看,造纸、纺织、煤炭选矿、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及食品等6个行业的废水排放占整个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的73.1%,其中造纸行业就占了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的44.9%,占了COD排放量的67.7%。
由于相当数量的乡镇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差,故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较大。但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环境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乡镇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并在1996年取缔关闭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仅1996年全国就取缔、关闭了60845个小企业,其中:小皮革7392家,小造纸4081 家,仅淮河流域4省就关闭了1100 家小造纸企业。目前,全国已累积关闭严重污染的小型企业10000多家,对减少废水排放、控制水污染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图1-17显示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图1-17 乡镇企业与县及县以上企业的工业COD 排放状况图
(注:数据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公报和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整理。)
有关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的文章
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近岸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中国江河湖海水污染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经对我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降低饮用水的安全性,使人民健康受到直接威胁;对农业、渔业、工业造成严重危害;对湖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
2023-11-20
这些方法的技术进步主要有:将厌氧引进到好氧工艺之中,在二级生化处理中去除有机物的同时可完成生物脱氮除磷的任务,或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费用的条件下,提高污水处理程度。将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的特点结合起来,可研究不同形式的、添加不同类型载体的活性污泥法。......
2023-11-20
防范大气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必要时在环境问题未发生时采取“超前行动”,限制排放。由于城市大、人口密集、经济活动发达使污染负荷量大量集中于某些河口排放,形成强大的点源负荷。......
2023-11-20
根据国外经验,污染治理的投资占GNP的比例达1.5%时,环境污染恶化有可能得到基本控制,环境状况大体维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污染治理投资占GNP的2%~3%时,环境质量可得到改善。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投资占GNP的比例已达2%以上。但必须看到这些投入将会确保农业与渔业的安全生产,确保工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并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灾害。......
2023-11-20
上游城市的排水也是下游城市水源的一部分,就绝对意义上讲城市用水都是重复利用的。城市污水经处理后,如能达到水体自净能力的要求,就满足了自然水不断循环重复利用的要求,也就在普遍意义上实现了水的再生回用。污水回用确是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行的战略方针,是一箭双雕之举。......
2023-11-20
重大涉海污染事故控制:①制定各地的重大污染事故应急计划;②沿海具有有毒化学品、储油设施可能发生涉海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安排;③沿海油田的溢油应急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在陆源重金属已完全控制以后,对河口附近严重污染的沉积物进行清除,恢复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旅游场所、海滨浴场、特殊生态区、自然保护区石油污染,要根据应急计划,尽快进行抢救性恢复。......
2023-11-20
首先是不恰当的企业发展政策所造成的不恰当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极为沉重的负担。1974年实施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工业废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BOD5 60mg/L,COD 100mg/L,而要满足这样高的标准,不经相当程度的生物处理,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城镇地区污染较重的工业废水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生物处理。......
2023-11-20
淮河干流水质经过不懈的努力有所改善,以Ⅲ类、Ⅳ类为主,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仍占50%以上。长江干流水质被监测河段的67.7%,以Ⅱ类、Ⅲ类为主,但局部岸边污染带的水质往往不能满足饮用水源的标准,支流水质也已受到严重污染。据调查,长江干流将近500 个饮用水取水点已受污染,近岸已越来越难找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源。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报道过饮用水致突变试验的阳性结果。油田地区受地下油气污染。......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