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污染。其中以微生物污染范围最广、危害也最大,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合适的环境温度可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食品经高温处理可杀灭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巴氏消毒法多用于牛奶和酱油、果汁、啤酒及其他饮料,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性质。......
2023-07-15
1.我国湖泊总体污染现状及特征
20世纪50年代我国面积大于1km2 的湖泊共有2848个,现仅有2305 个,已有543个湖泊由于各种原因而消失,总面积减少9657km2。目前全国湖泊总面积71787km2,总蓄水量7088亿m3,其中淡水量为2250 亿m3。我国有水库86852座,总库容4130亿m3。我国湖泊、水库总淡水量为6380亿m3。
20世纪70年代调查的34个湖泊中,呈现富营养化的湖泊占所评价面积的5%;据1986~1989年调查结果显示,富营养化湖泊面积所占比例增加至35.76%;90年代我国东部的湖泊几乎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可见湖泊水污染现象在近30年来呈迅速加剧趋势。全国的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达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大型湖泊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滇池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湖水质均劣于Ⅴ类,草海蓝藻泛滥严重。巢湖的氮磷污染也十分严重,西半湖区呈重富营养化状态,全湖水质劣于Ⅴ类。太湖的有机污染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氮磷污染和乡镇企业污染仍较严重,全湖水质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五里湖、梅梁湖等部分湖区污染严重。2000年7月太湖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蓝藻爆发。
我国湖泊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富营养化严重。我国是国际上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淡水湖泊普遍受到总磷、总氮的污染,个别湖泊水库出现重金属污染,而具备富营养化发生条件的湖泊更多,具备富营养化发生条件的湖泊面积约为5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淡水湖泊面积20%的城市湖泊则都已处于重富营养或异常营养状态(表1-9)。根据预测,至2010年我国的城市湖泊面积将达到6700km2,占全国淡水湖泊面积的25%,如果不加强湖泊的污染防治,目前处于中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湖泊都有可能转化为重富营养化和极富营养化。
表1-9 中国城市湖泊富营养化状况
注 Chla 为叶绿素a。
(2)蓝藻水华灾害频发。湖泊富营养化主要表征是巨大与异常的生产力,即以藻类为代表的生物量增加,同时并发恶臭并滋生藻毒素,蓝藻水华爆发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集中体现。滇池、太湖、巢湖、洱海、浙江千岛湖、内蒙古呼伦湖、广州麓湖、广州流花湖、广州东山湖、广州荔湾湖、杭州西湖、武汉墨水湖、南京玄武湖、九江甘棠湖、长春南湖、南宁南湖、云南杞麓湖、新疆柴窝堡湖、山东南四湖、内蒙古哈素海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爆发,形成灾害。部分湖泊蓝藻水华爆发持续时间长,面积大,甚至是全湖性的。
(3)水质恶化,威胁人畜饮水安全。由于湖泊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水质不断恶化,最终结果是湖泊沼泽化,还会由于有毒藻类大量滋生而使水体毒性化,直接威胁到湖泊沿岸人民群众及牲畜的饮水安全。
(4)湖泊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由于湖泊水质污染,以及修筑堤坝、围湖造田、网箱养鱼、侵占湿地等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湖泊水生生态系统逐渐遭到破坏,生态平衡非常脆弱,水体自净能力差。
2.太湖、滇池和巢湖污染现状及特征
(1)太湖污染现状及特征。
1)水质现状及特征:太湖湖体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根据2000年太湖湖体20 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评价:高锰酸盐指数达Ⅲ类和Ⅳ类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分别为17个和3个,所占比例分别为85%和15%。总磷除1个监测点达Ⅳ类水质标准外,其余19个监测点全为劣Ⅴ类。氨氮14个监测点达Ⅰ类标准,占65%;1 个监测点达Ⅳ类水质标准,占5%;其余5 个监测点为Ⅴ类或劣Ⅴ类。太湖湖体水质超标项目主要为总磷。
2)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特征。太湖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COD 为49.15万t、TP 1.44万t、氨氮13.00万t(表1-10)。太湖地区内污染物排放构成可分为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和农田面源及其他(如大气降雨污染、河流内源等)四大类,详见表1-11。COD以工业污染源排放为主,达44%;其次是城市生活源排放,占29%。因此,削减工业污染和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应是COD控制的重点。氨氮以农田面源及其他(包括大气降雨污染、河流内源等)污染为主,达57%;同时还有城镇生活源和农村生活源共占38%。因此要特别加强农业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必要时应对城镇污水增加脱氮措施。总磷排放总量除农田面源略高,占38%外,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也是重点,分别占27%和28%。因此应分别对农田面源、城镇生活源、农村生活源三部分采取相应的治污措施。
表1-10 太湖流域2000年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万t/年)
表1-11 太湖流域各类污染源产生总量百分比 (%)
(2)滇池污染现状及特征。
1)水质现状及特征:滇池水域面积300km2,平均水深4.4m,水位1886.5m(海拔)的对应的湖容量12.9亿m3。通过人工闸将滇池水域分隔为草海、外海两部分,外海为滇池的主体,面积约占全湖的96.7%。草海、外海各有一人工控制出口,分别为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滇池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草海位于滇池北部,2000年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超标率分别为25%、100%、100%,其年均值超标倍数分别为0.25倍、16.0倍、16.7倍。外海2000年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超标率分别为8.3%、100%、100%,总氮、总磷年均值超标倍数分别为5.5倍、9.9倍。由于草海水面及容积很小,湖水浅,水体交换受人为控制,水质受湖水置换及来水状况影响,波动较大;而外海水面及环境容量较大,缓冲能力强,水质变化相对较为平缓(图1-10~图1-12)。(www.chuimin.cn)
图1-10 滇池流域高锰酸盐指数趋势变化图
2)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特征:据调查,2000年进入滇池的污水总量为2.4亿m3,其中生活污水1.8亿m3,约占污水总量的75%。2000年进入滇池的主要污染物量为:化学需氧量43957t、总氮10939t、总磷1321t。2000年进入滇池的总氮、总磷分别是1988年的2.3倍、2.9倍。滇池所有入湖污染物中,来自面污染源的总氮占57%,总磷占58%,悬浮固体占94%,COD则占16%。
图1-11 滇池流域总氮变化趋势图
图1-12 滇池流域总磷变化趋势图
(3)巢湖污染现状及特征。
1)流域生态环境状况:20世纪50年代初,巢湖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多种使用功能。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湖泊功能部分丧失。①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严重。巢湖流域森林覆盖率仅2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8 个百分点。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舒城、庐江两县,平原圩区防护林网标准较低。林分质量差,低效、残次林占大多数,幼林比重大,森林防护效益差。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较弱,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1773km2,占流域面积的19%。由于沿岸缺乏防风防浪林和水保工程防护,属严重崩塌和轻微岸塌的土岸长66km,年崩塌入湖土方34 万m3,约57万t,损失农田26hm2,造成湖体淤积。沿岸植物因控制水位提高而减少,加剧了风浪淘蚀作用,破坏了湖泊景观与植被缓冲带,巢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加速了湖泊衰老。②水生生物种类贫乏,湖泊生态系统脆弱。巢湖曾有各种鱼类达94种,虾类8种,各种水鸟44种,由于生态系统破坏和水污染等因素,部分名贵鱼种绝迹,湖面水鸟甚少。③湖区面积减少,湖床上升。据估算,1963年,巢湖年入沙量81.18 万m3,年出沙量29.51万m3,年淤积量51.67 万m3;1986年重测湖盆地形图表明,24年来淤积总量达1240万m3,湖盆平均淤积高度为15.4mm。近年来,丰乐河、杭埠河等主要入湖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有所加重,每年因地表侵蚀进入巢湖的泥沙达260多万吨,淤积量达200万t。④污染负荷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由于人类活动,巢湖湖体氮磷污染物大幅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利用率低造成严重污染。据统计,每年滞留于湖内的氮约14961t、磷约219.8t,在湖泊生态系统内循环转化,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营养源,导致藻类“疯长”,“水华”频繁发生,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2)水质现状及特征:1999年,全湖区12个采样点中有6个监测点水质劣于Ⅴ类,另6个监测点水质均为Ⅴ类。巢湖全湖区水质为Ⅳ类。总磷、总氮是湖区污染最重且污染范围最广的两项污染物。湖区依据评分模式的评分方法,确定巢湖西半湖6个监测点中有5个水体已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东半湖6个监测点中有3个水体已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因此,巢湖西半湖湖区富营养化问题已相当严重。巢湖湖区1996~1999年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一直在5.0~7.1之间波动(图1-13),且稳定保持在Ⅲ类水体水质标准。总磷、总氮自1998年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图1-14、图1-15),这主要是1999年巢湖主要企业达标排放带来的成效。
图1-13 巢湖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趋势
图1-14 巢湖总磷变化趋势
图1-15 巢湖总氮变化趋势
3)污染物排放现状及特征:巢湖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其分布见表1-12。从表1-12可以得出:影响巢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是总磷和总氮,来自于面源和生活污水的量合计分别占88.3%和86.3%,其中生活污染分别占44.9%和47.0%,面源污染分别占43.4%和39.3%。由此,巢湖下一阶段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是在巩固工业企业达标的基础上,加强对面源和生活源的污染控制。
表1-12 巢湖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其分布
有关中国江河湖海防污减灾对策的文章
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昆虫污染。其中以微生物污染范围最广、危害也最大,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合适的环境温度可加速食品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食品经高温处理可杀灭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巴氏消毒法多用于牛奶和酱油、果汁、啤酒及其他饮料,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性质。......
2023-07-15
三河三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淮河、太湖两个流域开展得最早。因此这两个流域暴露的问题最具代表性。对面源污染未作有效控制。湖泊集中全流域汇水,是流域污染的综合反映。......
2023-11-20
家居装修常见的声污染,除了在施工过程会存在声污染外,如果房子的装修设计不合理,或者家具家电的摆放不合理也会造成声污染。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建筑、家庭现代化设施的增多,环境噪声也已经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公害之一。因此,在家居装修时一定要避免声污染。家庭熟悉声音测试结果表在家居装修时,注意防止家用电器的噪声污染。......
2023-11-17
(一)燃料燃烧对大气的污染燃料燃烧产物排空时,将许多污染物带入大气,不仅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还破坏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燃料燃烧对大气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酸雨主要原因是燃烧产生的SOx、NOx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NOx、CmHn等污染物在强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
2023-10-11
淮河干流水质经过不懈的努力有所改善,以Ⅲ类、Ⅳ类为主,不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的仍占50%以上。长江干流水质被监测河段的67.7%,以Ⅱ类、Ⅲ类为主,但局部岸边污染带的水质往往不能满足饮用水源的标准,支流水质也已受到严重污染。据调查,长江干流将近500 个饮用水取水点已受污染,近岸已越来越难找到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源。上海、北京、武汉等地报道过饮用水致突变试验的阳性结果。油田地区受地下油气污染。......
2023-11-20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通常指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杂质超过规定的含量,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物理性污染分为两类,即食品的杂物污染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2023-07-15
在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污染物浓度限值折算成的空气质量分指数最高为500。目前大气污染的防治主要分为三大块:控制大气污染源:减少汽车排放的废气,改变燃料结构与成分等。这种汽油可有效减少汽车尾气中的碳排放、PM2.5细颗粒物排放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图5.8乙醇汽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更严重。......
2023-07-04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开采。新建煤矿应当同步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的硫分、灰分含量达到规定标准。第二十四条燃煤电力企业、焦化企业、钢铁企业以及其他燃煤单位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第二十五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在燃煤供热地区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用散煤管理。......
2023-0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