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的侵略终止了印度哲学的伟大时代。印度哲学始于欧洲哲学终止之处——一种对于知识的性质与理性的限制的研究。它认为心灵是最直接被知的,因此拒绝把哲学归依于一种仅为间接地经由心灵所知晓的物质。某些特殊的性质,从印度的观点看似不足为缺点,却使得这番哲学在其他文明中未能有较广大的影响。因此印度思想对于其他文化的影响最大时,是在它们削弱或衰颓的日子。......
2023-11-20
印度的优先较明显的是在于哲学而不在医学,虽然在这方面最初的起源也是蒙昧不明的,因而每一项的结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优波尼沙》比任何流传后世的希腊哲学都要古老些,而毕达哥拉斯、巴曼尼狄斯以及柏拉图,好像都曾受到印度形而上学的影响,但台利斯、亚诺芝曼德、Anaximenes、赫拉克利特、亚拿萨哥拉与恩贝多克利的玄学思想不仅时间上先于印度的世俗哲学,并且具有一种怀疑性与物理学的格调,它们毫无源出于印度的迹象。库赞(Victor Cousin)相信“我们无法不在这个人类的摇篮里见到最高明的哲学的故乡”。更加可能的是,没有一个已知的文明是任何一种文明的要素的创始者。
但是没有一个地域中有过像在印度这样强烈的哲学欲望。在印度它不是一种装饰品或娱乐,而是生活的主要兴趣与实践。哲人在印度所接受的荣耀,在西方是给予富人与实行者的。在庆祝节日时,可曾有其他的国家想到过让敌对派别哲学的领袖来进行论争?我们在《优波尼沙》里读到Videhas的皇帝在一次宗教性的盛宴中留出一天让Yajnavalkya、Asvala、Artabhaga与Gargi等人作哲学辩论,皇帝答应并且赐给优胜者1000头牛和许多金币。在印度一位哲学大师通常的办法是用口讲而非笔写。他不用稳妥的白纸印黑字的方法来攻击对手,人们期待他以生动的辩论来应接对手,以及去访问其他的教派以迎受争论和辩诘。首要的哲学家如Shankara便花了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辩白真理的旅行。有时皇帝也参加这类讨论,带着一个君王在哲学家面前所会有的那种谦虚——假如我们能相信哲学家们所做的报导的话。一场重要辩论的胜利者在他的同胞之中成为大英雄,其伟大一如血战凯旋的将军。
在18世纪一幅Rajput的绘画中我们见到典型的印度“哲学教派”,教师坐在树下一张席子上,学生们跪在前面的草上。这种景象到处可见,因为在印度哲学教师好比在巴比伦的商人那样多。没有一个国家有过这样多思想的派别。在佛陀的一番对话中,我们得知在当时的哲学家中间有62种关于灵魂的不同理论。“这种超等的哲学之国,”Count Keyserling说:“关于哲学与宗教思想所用的梵文比希腊文拉丁文,与德文加在一起还要多。”
印度思想的传递既然主要是口传而非笔传,不同教派的理论之流传下来的最老形式乃是“经”——是一些格言式的“经线”,由教师或学生记下来,并非用来向别人解释他的思想,而是用来帮助自己的记忆的。这些现存的经,年代各有不同,有些早到公元前200年,有些晚至公元1400年。在所有的情况,它们比那些它们所概述的思想传统要年轻得多,因为这些哲学派别的原始是和佛陀同样早的,有些如Sankhya,则大概在佛陀出生时已经是根基稳固的了。(www.chuimin.cn)
一切印度哲学被印度人分列于两个范畴:Astika的体系,是肯定的;Nastika的体系,是否定的。[5]我们已经研究了否定的各系,那些主要是察婆伽教徒、佛教徒及耆那教徒的哲学。但是说来奇怪,这些系统被叫做Nastika,异端与虚无的,并非因为它们质疑或否认上帝的存在(它们确然如此),而是因为它们质疑、否认或忽视《吠陀》的权威性。很多Astika的系统也怀疑或否认上帝,它们却被称为正统,因为它们接受经典的绝对可靠性,以及阶级制度。只要是承认这些印度社会之基本要素的派别,其思想的自由,无论抹杀神明到如何的程度,都不会受到妨害。在阐释圣书方面的自由幅度是非常大的,并且聪明的辩证家在《吠陀经》内也找得出任何他需要的教理,于是保持知识方面的可敬地位的惟一实际条件乃是对于阶级制度的承认,这本是印度真正的统治机构,摒弃它也就是反叛,接受它则可掩盖许多罪恶。因此实际上,印度的哲学家所享有的自由比欧洲情况类似的繁琐哲学家所享有的要大得多。虽然也许比文艺复兴时代开明教皇辖下的基督教地域的思想家,其自由又稍为逊色。
在正统的若干教派或“论”(darshanas)之中,有六种变成非常的杰出,以致于后来每一个承认婆罗门权威的印度思想家都归依于这些教派里面的一种。此六大教派都作某些的假设,那便是印度思想的基础,即《吠陀经》是神灵启示的。推理作为引向实相(reality)与真理(truth)的向导,其可靠性不若一个经过苦行与多年修习的个人所具有的直接了悟与感觉,因为他在精神的感受性与精细方面已有了适当的准备。知识与哲学的目标不是控制世界而是获得解脱,思想的目的则是要免除欲求不得满足之苦,其法为根本地免除欲求本身。这些哲学,是人们厌倦了野心、奋斗、财富、“进步”以及“成功”等等以后,所去寻求的。
有关印度文化奇观的文章
回教的侵略终止了印度哲学的伟大时代。印度哲学始于欧洲哲学终止之处——一种对于知识的性质与理性的限制的研究。它认为心灵是最直接被知的,因此拒绝把哲学归依于一种仅为间接地经由心灵所知晓的物质。某些特殊的性质,从印度的观点看似不足为缺点,却使得这番哲学在其他文明中未能有较广大的影响。因此印度思想对于其他文化的影响最大时,是在它们削弱或衰颓的日子。......
2023-11-20
印度教诸神的特色为肢体上的繁复,隐然象征着异常的知识、活动或力量。聪明的婆罗门为大多数的民众所跟随,对于这两个神同样地给予荣耀。例如变为神明Ganesha被认为是湿婆之子,他象征了人的兽性,同时他的形象又借以祛灾。一切动物中对于印度教徒最为神圣的莫过于牛。印度人认为对牛怀有深爱与想及吃牛肉的深刻厌恶,比对猫狗等家畜一视同仁的相同感情更为合理。......
2023-11-20
在12世纪它又产生了印度官话,作为印度北半部的语言。最后,入侵的回教徒使印度官话中充满了波斯字,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Urdu方言。这一些全是“印度—日耳曼”语言,限于印度斯坦地域。即使在今天,印度还是有上百种语言,而自治运动所用的则为征服者的语言。在很早的时候,印度便开始追溯字的根源、历史、关系与组合。......
2023-11-20
在印度历史上,我们从最早看起,便发现有一种教育制度,老是掌握在僧侣手中。读写算被包括在内,但并非教育的主要事务。德性被放在智能之上,学校教育基本的要项是纪律。有幸运进入的候选者得到免费修习及食宿的待遇,但须遵守近乎是僧院里的那种戒律。回教徒毁了北印度所有的庙宇,无论是佛教或是婆罗门教的。在回教徒中间教育大多是私人性质的,是由富贵的父亲雇教师施行的。......
2023-11-20
佛陀死后200年内便有18派佛教的教理,分别承继师尊的遗教。当初损及佛陀佛教的多神主义、奇迹及神话的大众偏爱,最后也破坏印度的大乘佛教本身。最后的一击是外来的,在某种意义下也是佛教自找的。在佛教与其他成百教派兴衰的全部历史中,虽无迫害事例,但我们可见到许许多多的争端。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文化巅峰来自佛教的刺激。......
2023-11-20
大半生研究Sankhya哲学的Garbe教授因如此的想法而感到安慰,“在Kapila的理论之中,人类心灵的完全独立与自由,对于本身力量的充分自信,在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显示。”[7]关于Kapila本人的事迹后人一无所知,只不过印度的传统奉他为公元前6世纪时创始Sankhya哲学的人。它的名称得于他的历数的25真实。很多Sankhya的经文明白地否认一个人格化的创造者的存在。Kapila承认了《吠陀经》的权威以保护他自己。在Sankhya哲学中,心灵的为身体的部分是和其他器官一样的。......
2023-11-20
和这种复杂的神学理论相混合的是一套既属迷信又甚深刻的神秘理论。但是由于文字易晓,譬喻动人,立论符合正统,它们成了印度教的第二《圣经》,它是迷信、神话,甚至哲学的大贮藏库。一千年以后Ribhu来了,到Nidagha城市,为要授予更多的知识。然后世界将遭遇它的一次周期性的死亡,接着梵天将开始另一个梵天日,即又一次43.2亿年的循环。行为无论大小好坏,不会没有后果,每一事都将被知悉。......
2023-11-20
印度在科学方面的工作既古老又年轻,作为一宗独立的尘世间的事业它是年轻的,但作为僧侣的附带的兴趣则是古老的。宗教既然是印度生活的核心,有助于宗教的科学便首先被培植,天文学的成长,是由于天体的崇拜,观察它们的运行则是为了确定载有节期祭祀等事的历法。和西方中古时代一样,印度的科学家,姑且不论利弊如何,都是一些僧侣。印度论音乐的文章分析,[3]并且用数学计算音符与音程。......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