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者情绪,并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从而产生共情心理。如舞蹈小品《快乐的罗嗦》抒发的是彝族人民获得自由解放后开始崭新生活的情绪,舞蹈动作活泼、轻快,整个作品洋溢着无比的兴奋、喜悦、欢乐,富有青春活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来自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以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不住的快乐。......
2023-11-19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特殊的艺术载体——人体。人们往往简单地认为,舞蹈是一种带有技术性的肢体表演艺术,这种想法忽视了情感在舞蹈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我国当代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先生始终坚持情感是舞蹈艺术的第一要素,他认为“动作来源于人们高度激动的感情”,而情是通过力去表现的,外在的动作受内在的情感支配,动作的快慢、轻重、缓急都是由情感来决定的。[5]
舞蹈是情感的抒发这一认识由来已久。把舞蹈与“情感”联系得最直接而紧密的是我国老一代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他认为,舞蹈是单独用动作来传达感情的,它所表现的是感情的高度的集中,因此,舞蹈是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6]
我国汉代传书《毛诗序》如是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7]这段文字很清楚地向我们传达了两重意思:一是人处在非常激动,以至内心的情感用语言,甚至用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便会情不自禁地以手舞足蹈的形式来抒发,这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自然演进历程;二是内心情感是舞蹈产生的原始动因,是舞蹈作品的灵魂。舞蹈是内心情感最有力、最充分的直观形象表现,这应该是对舞蹈艺术最为精准的阐释。
从舞蹈的各种分类来看,抒情舞蹈本身就是用来抒发某种思想感情,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的。即使是叙事舞蹈,其根本也是通过剧情描述,表达作者在生活中领悟到的一些思想感情。这种舞蹈设事表情,直抒胸臆,感物而动,缘物寄情,情景交融。
(二)舞蹈与情感的密切关系
20世纪初现代舞的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以及在她之后的许多现代舞的艺术家们,在解放身体的同时,也更强调对人的情感的宣泄,要求舞蹈要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以身体来带动心灵,使情感更真、更美。[8]舞蹈是透过动作来表达人类心灵的艺术。而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更是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的,它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情之所至”,因此,舞蹈与情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舞蹈编创与情感
在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它既是艺术家情感体验的再现与凝结,也是艺术家一次新的情感体验。艺术家将情感物化,经过艰辛的创作劳动,形成崭新的艺术作品,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完全的情感体验过程。
舞蹈艺术家只有在对生活有很深的领会和体验时,其审美情感才会激发出创作灵感,才会创作出生动的作品,而作品中的情感往往比实际生活的情感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具有普遍性。编导将自己的情感,将自己设计好的动作转移到演员身上,这种情感经过舞蹈演员的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又要带领观众进行情感体验,使其与舞者同呼吸、同运动、同悲同喜,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感受到舞蹈的美。
舞蹈的情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它既是演员体验并释放出来的情感,又不是纯个人情感;它既是舞蹈自身的艺术情感,又必须经过活生生的演员释放出来。只有舞蹈家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永远与情感连接在一起,达成“物我一体”“情舞一体”,这是真正能实现“神形俱似”的艺术。[9]
舞蹈情感既不是纯感性阶段的“人情”,也不是纯理性阶段的思想、意识,它是介于常人感性与哲人理性的中间层次的情感——“艺术情感”,它的“物化形式”是演员。[10]舞者要准确地表达这种情感,就要有足够的学识和多种修养做情感底蕴,要多读书,懂音乐、懂美术、懂戏剧、懂人生、爱人生,兴趣广泛,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和表现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而同时,这所有的情感都是建立在人之常情上,尤其是“爱”,它是一切情感中最基本的情感,它唤起舞者对舞蹈真诚的爱,并激发带动舞蹈行为中的种种情感,它使舞者身心合一,激情充沛如泉涌。
在舞蹈欣赏过程中,舞蹈的情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发乎情感,又反过来激动人心,在畅快的宣泄中把积郁的苦闷或热望化为迷人的闪光,为平淡的、艰辛的日常生活平添几分斑斓的色彩。由此可以看出,舞蹈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真切、纯朴、激越、丰富、深厚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同时,舞蹈既表现人的情感,也表现人的思想,舞蹈表现人的思想必须借助于情感这个中介,舞蹈中人物的思想是在舞蹈情感形象的内涵意蕴中表现出来的。
2.舞蹈演员与情感
舞蹈通过人体动作和姿态的有序结构表现各式各样的人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和情感反应。舞蹈演员通过塑造各种性格的角色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理想欲望。因此,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将自身的情感因素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人物内心情感相融合,由此达到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艺术境界,是舞蹈演员成功塑造角色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舞蹈演员表演的内部技术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情感表现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最为复杂的难题,其复杂性正源于情感。在人类生活中,情感属于非意志性,情感的流露总是处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直接受意志所支配,甚至常常与人们的意志相悖。[11]但是在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必须在理性的控制之下,它要求舞蹈演员必须做到需要什么情感就得有什么情感,需要强烈则强烈,需要深沉则深沉,需要启动则启动,需要终止就得立即终止。这种舞台情感的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真正做起来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现实中往往是当剧情需要哭的时候演员却很难伤心,当剧情需要笑的时候演员越想笑却越不自然。之所以会这样,其一,是因为舞台情感并不属于演员的个人之情,而是角色之情,这是其复杂性之一。其二,舞台情感并非现实生活之情,而是艺术之情,是具有舞、乐、诗等艺术特征之情,是源于现实的非现实之情。其三,舞蹈表演不同于影视、绘画、摄影等艺术,影视、绘画、摄影等都属于一次成功的创造便可以永久保留的艺术门类。而舞蹈艺术却有不同,无论舞蹈演员的创造多么成功,每一次演出他都必须重新进行情感的再创造,否则艺术的生命活力将不复存在。其四,舞台情感属于非常难于把握的精神范畴,舞台表演中它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演员稍有杂念、稍有紧张或是遇到身体技术上的难点,都会直接地甚至严重地影响情感创造。
这些都是横亘在舞蹈演员面前的一道道难关,又是必须逾越的障碍。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每一场演出时,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艺术创作之中,在对角色意向性活动作出准确判断、深刻理解的前提下,设身处地地融入人物内心情感,唤起角色的情感,获得在一个躯体内经历着双重情感生活的体验,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排除一切干扰,为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迈出成功的一步。
3.舞蹈技巧与情感
舞蹈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动作性,只有经过提炼、美化及节律化的动作才可能成为舞蹈。[12]舞蹈动作是通过舞蹈者的肢体语言呈现的,要想获得表现对象的形似,达到跳什么像什么、得心应手地表现舞蹈内容的境界,就必须对舞蹈者的动作进行规范化训练,只有通过科学、规范、严谨的训练,进行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掌握高超的舞蹈技巧。(www.chuimin.cn)
舞蹈技巧包括基本的舞蹈技能和高难度技术技巧以及刻画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创作能力。古往今来,人们习惯通过对舞蹈演员高超技巧表演的欣赏达到怡情悦性,获得美感享受的目的,舞蹈创编者为了这一审美需求,不断增加舞蹈艺术的技巧性,即以跳、翻、转等动作为基础的高难度技术变换、连接与重组。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不仅起到了烘托气氛、渲染情绪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更使舞蹈艺术富有魅力。
但是,无论多么高超的舞蹈技巧,无论这个舞蹈技巧的表现多么完美,它都只能是舞蹈表演者完成舞蹈作品,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表达的外部手段。只有“情”才是创造角色、塑造形象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情”是舞者的灵魂。[13]所以,优秀的舞者首先注重的总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与感悟,并且始终抓住人物内心情感的发展与变化,以“情”作为“舞”的内核,“舞”则为“情”的外显。只有这种内与外的紧密结合、协调统一,才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舞蹈艺术形象。形神兼备才是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才是成功完成作品主题的终极目标。
4.人物塑造与情感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必须要深刻理解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特征,要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个性化的再创作,将审美意象变为直观的、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舞台上。艺术完美境界的抵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艺术理论和丰富的表演技巧为支撑。作为一名舞蹈演员,要在不断地体验和表现,再体验、再表现的循环系统中逐步提高、升华。只有不断地增加艺术积累,丰富知识,运用高超的表演技巧,才能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舞台艺术形象。
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一经问世,就带给了我们十分强烈的情感冲击。优秀的青年舞蹈家于晓雪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曾二度奔赴山西体验生活。一代又一代民间舞老艺人的辛酸悲苦,给予他艺术再创造的灵感,他由“手舞足蹈”变成“用心起舞”,他用真挚的情感,朴素的形体,把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清晰地告诉了观众。老艺人时而振绸起舞,时而循循善诱,年轻时的生气、显摆、神采飞扬,垂暮时的凄清、落寞、形影相吊,以及那始终伴随他的、已经“记在脑子里,融化在血液中”、成为他生命中一部分的“秧歌情结”都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
如果说舞蹈《一个扭秧歌的人》表现的是某个社会小人物对相伴了一生的秧歌艺术的“痴情”,是一种“私情”或“小情”的话,那么舞蹈《挂帅》则表现了一代巾帼英雄穆桂英面对灾难的突然降临,强忍住悲伤,顾全大局,舍小情存大情,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展现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和高尚情操,这应当视为志存高远的民族之大情。这个作品以主人公穆桂英一系列的内心情感活动及思想斗争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从而充分展示了舞蹈抒情性的特征,并以一个“情”贯穿了整个舞蹈,也以一个“情”字将舞者、舞蹈与观众三者紧紧联系起来,共同完成了这一个“穆桂英”形象的完美塑造,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她因情而活,因情而感人,因情而丰满。
(三)舞蹈情感表现的特性
1.审美性
以情感表现为主的舞蹈,其主要特点首先体现在所表现的情感具有审美性。舞蹈里的情感并不是随意表现生活里的任何情感,而是要表现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如舞蹈小品《心之翼》,通过对沉醉于如火恋情的彝族男女爱情的抒发,向我们证明人类爱情的美好,揭示人类生命价值所在。这个舞蹈让我们理解生命存在的美妙,使我们对爱情本质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舞蹈编导不仅挖掘和发展了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而且也对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做了精心加工。开始,小伙的情感炽热大胆,而姑娘的情感含蓄娇羞,姑娘那既躲闪又亲近,既拒绝又应允的情态,显得含情脉脉,真实动人。在表现他们互相接受对方的情感时,其爱意浓郁而含蓄,而后热情而欢快。它细腻地表现了男女对爱情的态度以及爱情的阶段体验。
2.多样性
情感是人们对与自己发生关系的现实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的内容取决于人与现实事物的关系。[14]人们对自然事物的情感反映比较接近,对社会事物的情感反映则由于人与之关系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所以,情感的现实内容来自生活本身,舞蹈的情感表现同样也决定于内容,内容的千差万别带来的正是情感的丰富性。
在情感表现上,舞蹈形体运动或表现快乐、或表现悲哀、或表现恐惧、或表现痛苦,等等,既有激情的火焰燃烧,也有快乐情感的浪花跳荡。如舞蹈小品《红绸舞》洋溢着人民获得解放的快乐之情;《萎萎长亭》演绎的是夫妻别离缠绵悱恻、忧伤痛苦之情;《庭院深深》表现的是寂寞、压抑、幽怨、渴望、无奈却又有着憧憬的少妇愁情;《无边的思念》抒发的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蓝蓝的天》表达的是草原儿女对美丽广阔家乡的赞颂之情。
3.典型性
舞蹈情感是舞蹈编导在自然情感上予以艺术升华的具有个性化、本质化特点的情感,既有其普遍性、必然性又有其独特性、差异性。从表现上看,舞蹈情感必须具有个别、生动、丰富、具体的形态,而且要经过舞蹈编导的精心选择、集中、概括、提炼,所以它比自然情感更加突出、鲜明、精粹、独特、新颖、强烈、充分,并且也更具有普遍意义。
4.社会性
人的生理情感在体验上是单纯的,而基于个体的社会经验与文化影响而产生的高级社会情感,如道德感、审美感、理智感等,在体验上则比较复杂。就舞蹈而言,形体动作若单纯地表现生理情感,如厌恶感、饱食感、舒适感等,会因没有内涵而显得浮浅;若形体动作表现社会性情感,则其丰富的内涵会带来较多的审美价值。
如组舞《黄河》表现的是中华儿女对黄河的复杂而深厚的情感,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并且使我们生存、发展和成长,而且给予了我们一种坚毅、顽强、勇敢的精神,同时中华儿女们也在黄河精神的激励下,在人生的旅途中搏击、奋进。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这一舞蹈作品里的形体动作表现出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感、爱国情感。
有关舞蹈艺术解读与舞蹈治疗的文章
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者情绪,并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从而产生共情心理。如舞蹈小品《快乐的罗嗦》抒发的是彝族人民获得自由解放后开始崭新生活的情绪,舞蹈动作活泼、轻快,整个作品洋溢着无比的兴奋、喜悦、欢乐,富有青春活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来自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以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不住的快乐。......
2023-11-19
舞蹈只有注入了舞者的真挚情感,才能具有丰富的感染力。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将对舞蹈的理解表现在肢体动作上,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有生命力的舞蹈吸引观赏者,使之为之沉醉。舞蹈表演的过程可以说是情感诠释的过程,不仅仅要求舞者要流畅地做完一整套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其要将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之中。......
2023-11-19
(一)舞蹈的动作性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刀美兰的艺术植根于傣族民间艺术的深厚土壤,同时又借鉴了东方其他民族舞蹈艺术的语言和手法,主要利用整个身体来模仿孔雀的形态,她的舞蹈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东方色彩。舞蹈这种表演艺术,表演性是其重要特征。总之,在舞蹈艺术中,无论是塑造人物性格,还是表现意境,都要通过舞蹈形象来实现。......
2023-11-19
可见,舞蹈艺术从古至今都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社会作用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内容。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审美观念方面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这还只是舞蹈和其他艺术所共有的一般的本质属性。而只有了解了舞蹈和其他艺术不同的社会生活审美特点,才能弄清楚舞蹈的真正本质内涵。舞蹈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而主导生命机能的则是人的生命活力。......
2023-11-19
舞蹈表演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是指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之前,对舞蹈作品中角色情感的体验以及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对舞蹈角色的情感表现。......
2023-11-19
情感是舞蹈艺术想象的内驱力,舞蹈编导在舞蹈艺术想象中总是以情贯通、以情渲染的。这种“力”的存在形式其实是虚幻的,是被舞蹈者和欣赏者主观感知的,这些“力”相互之间的作用构成了舞蹈表现的想象世界,即情感的世界。......
2023-11-19
尽管舞蹈治疗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但是舞蹈治疗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小视的,也是现如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需要大力推广和宣传的。舞蹈治疗的专业学习和学科建设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舞蹈治疗已经逐渐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2023-11-19
恢复过程是指及时消除舞蹈者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过程。[12]舞蹈训练的恢复过程通常要经过消耗、恢复、超量恢复和还原四个阶段。在机体对这一负荷产生新的适应性及由此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后,再施加新的负荷,如此循环反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训练水平的目的,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