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舞蹈治疗最终的目的是可以帮助和解决现代社会中人们存在的身体与心理的问题,但舞蹈治疗这一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还存在一定距离。舞蹈治疗这一舞蹈心理疗法最初是由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多使用现代舞动作为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舞蹈治疗的实践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群体治疗模式,一种是个体治疗模式。群体舞蹈治疗中的治疗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做出适当调整。......
2023-11-19
(一)舞蹈形象塑造的生活美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对于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能动的,渗透着艺术家的美学理想和对生活的激情,是一种意识形态。艺术和艺术美,都必然作用于人们的意识,审美活动也是一种意识的活动,绝没有什么知觉上与知觉下之分,舞蹈亦然。
很多舞蹈家明白其中的真谛,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辞千辛万苦,到当地去采风,和当地的人民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了创作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他们长期认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从而获得超常的灵感,为所要创作的艺术作品找到了最为独特的表现方式。比如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许多观众非常喜爱她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尤其是作品《雀之灵》。当采访到她何以能够创作出如此独特的舞蹈精品时,她不假思索地娓娓道来:“是生活,是大自然教会了我舞蹈。”[19]她从小就经常在家乡的河水边,看云彩怎样变化,看河水怎样流动,看植物怎样发芽,看树叶怎样摇动,尤其仔细观察孔雀的姿态和行动,包括孔雀怎样走路、怎样戏水、怎样飞翔、怎样雀跃,感受孔雀的思想和情感,并升华到感受孔雀的内心世界,甚至灵魂。因此,杨丽萍的孔雀舞升华到了对孔雀的内在气质、灵性、思想和灵魂上的演绎,使孔雀在灵与躯体、人与孔雀之间可以互为幻化,从而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和高度。这些无不来源于舞蹈家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
舞蹈美来自生活美,是生活中的真、善、美的集中表现,这是坚定不移的。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探求舞蹈美,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舞蹈与生活的关系,既不要机械地把这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相互对立和排斥。[20]笔者不能同意那种狭隘的探求舞蹈美的方法,即为了强调舞蹈的艺术特征,孤立地从舞蹈特征出发来探求舞蹈美,竟然把舞蹈与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排斥舞蹈的生活内容,把舞蹈美理解为单纯的人体动作美,那是得不到真正的舞蹈美的。我们当前的舞蹈创作的一个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能够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加以概括、提炼,在舞蹈中作出充分的反映,没有能够把它们铸炼成为舞蹈美,相反,本来是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在舞蹈中表现得反而不美,至于那些生活中的丑,那就更不懂得怎样表现为艺术美了。这都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美与丑认识、体会不足,不熟悉生活的缘故。要得到真正的舞蹈美,必须首先解决舞蹈与生活的关系,熟悉生活和正确地对待生活,并且对生活抱有炽热的感情,只有这样,舞蹈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和灵魂。
(二)舞蹈表演的内涵美
舞蹈作品通过对舞蹈的内容、思想的揭示,以及舞蹈家对于作品主题及内涵的理解,进而诠释出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这些共同构成了舞蹈的内涵美,即便是所表达的内容具有间接性和含蓄性,观众依然能够通过舞蹈作品深层次的表现感悟到舞蹈作品的内涵美。
优秀的舞蹈作品一经产生,它一定是经过提炼和美化的,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肢体语言。通过舞蹈家有思想、有内涵的艺术处理和加工而形成舞蹈的内在美。
舞蹈在反映社会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时有自己的美学原则,即它并不是直白地再现生活的原貌,如实地模拟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而是要用艺术表现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对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的情感反映及在特定情景中人物内心的感情波动和性格特征。[21]
舞蹈在反映作品内涵的时候,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因为舞蹈家进行舞蹈创作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观众呈现出更好、更美的艺术作品,并通过舞蹈艺术作品表现出舞蹈的主题和内涵,把自己对某种社会生活的感受、理解和看法,通过舞蹈作品传递给观众,在情感和思想上给观众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
(三)舞蹈表演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它以直接感官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很多美的享受都是从形式上开始的,因而形式美具有相对的审美独立性。
舞蹈是一种具有很强烈的形式美的表演艺术形式,真正美的舞蹈首先应具有内容美,但同时也应具备形式美,应该达到从动作的统一到主旨的统一的升华。舞蹈的形式美在舞蹈作品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古至今舞蹈家们都十分重视舞蹈表演中的形式美。
舞蹈形式包括人体、舞蹈动作、舞蹈语言、舞蹈造型等。
1.人体
人体美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结合。自然美方面包括人的体态、体形和容貌,如和谐的体形、健康的肤色、飘柔的黑发;社会美方面包括丰富的创造力、表现力和高尚的内心世界。人体美是舞蹈审美的基本物质载体,是舞蹈美的有机构成,无论什么舞蹈,首先跃入观众眼帘的是舞蹈演员匀称健美的形体,如男演员矫健的身躯、女演员优美迷人的曲线,要想创造出生动的舞蹈美,首先必须具备足以担负起艺术创造责任的人体。
2.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是指为特定社会所认可的具有广泛群众审美基础的人体动作的动律及其造型。舞蹈动作要具有审美意义必须要具备下列条件:
首先,规律性。艺术家可以依据某种风格去加工需要的舞蹈动作,但艺术家不能凭空创造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作为具有特定风格的美的呈现,是一个社会生活实践历史过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一般来说,舞蹈动作要简洁、整齐、丰满、平衡,从而负荷一定的美学内容。所谓简洁就是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所谓整齐就是动作条理分明,依照人体运动的自然法则发展;所谓丰满就是动作充盈自足,不生硬板滞;所谓平衡,指的是矛盾论观念上的自然平衡,强调的是动作的和谐流畅。
其次,节奏性。舞蹈是以有节律的人体动作表达人的内在心态,从而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以律动性的艺术反映表现生命。“所谓律动性就是指舞蹈中的全部人体的形态动作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有规律地进行流动”[22],包括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沉浮等,其核心就是节奏。节奏使舞蹈者的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部的展现形态和谐统一。舞蹈动作的节奏包括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前者是人的心理张力、情感活动的节律,后者是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强弱变化和时间分配。舞蹈的节奏表现在舞蹈动作中,而舞蹈动作又必须在舞蹈节奏中表现出来。舞蹈动作是伴随着节奏而存在的,凡是舞蹈动作开始时也就产生了节奏,从生活中搬来的节奏可能是零散的、不明显的、不规则的和不十分固定的。为了表现出生活的真正节奏,把生活中的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时,就需要把生活中的节奏抽象化为舞蹈节奏。有节奏的舞蹈动作起着抒发情感、表现思想、展示心灵、刻画性格的作用。如由孙颖编导的中国古典舞《踏歌》,以“踏足”为典型显要动作,以敛肩、含颌、掩臂、摆背、松膝、拧腰、倾胯为基本动作,以肩的前后耸动带动手臂的摆动为基本动律,就极具节奏性。另外,相同的舞蹈动作由于节奏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不同的内容。
3.舞蹈语言
舞蹈语言(舞句)是舞蹈动作(舞蹈单词)的连缀,这种连缀不仅要有量的变化而且要有质的变化,舞蹈动作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成为舞句:首先,舞蹈动作的形象要鲜明,其内在的含义易于观众感受和理解;其次,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要顺畅,注意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对比变化,使其具有舞蹈的形式美;再次,舞蹈动作的排列组织,要根据作者表现情意的方式进行建构,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特色。一般来说,舞蹈语言要有饱满的感情,要和谐流畅,富有表现力。[23]
4.舞蹈造型
舞蹈造型是指以人体作为物质材料,通过生动美化流动的舞蹈姿态和相对静止的动作造型及舞蹈队形、路线、结构的变化或变迁来达到塑造形象、烘托氛围、丰富情节、深化主题的艺术目的。因此,有人把舞蹈称之为“动态的造型艺术”。如果从舞蹈形体运动的动与静构成的规律看,造型是属于相对静止的范畴。动是渲染,是展开;静是交替,是重复,是深化。舞蹈动作进行中一瞬间的造型停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舞蹈动作转瞬即逝的缺陷,通过静的造型,去加强观众的记忆和印象,从而增强舞蹈的审美效果。
舞蹈的形式美,是舞蹈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的必要条件。无论怎样的艺术构思也只是编导意象中的一种构思,只有以舞蹈表演的形式美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它才会转化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当然,舞蹈的形式美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舞蹈演员精湛的表演,同时也需要舞美、音乐、服装、灯光等外在因素的配合,这样整体的舞台形象才更加完善。
(四)舞蹈表演的动作美
动作是构成舞蹈最基本的元素,是舞蹈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手段。一部舞蹈作品,就是在一定的时空中,通过人体各部位连续的、有节奏、有韵律的动作来完成的。舞蹈表演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位舞蹈家的表演也都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不同,总体来看都离不开动作美的特征。从我国十大青年舞蹈家杨丽萍、沈培艺、刘敏、卓玛、黄豆豆等的舞蹈风格来看,各有特色,但他们的舞蹈动作,无论从哪个角度或位置,甚至是每一个动作的轨迹来观察都是美的。美是舞蹈的特质,如果没有了美,舞蹈将一无是处,所以舞蹈家们为了追寻舞蹈动作的美,不惜付出常人所不知的汗水和代价。
舞蹈的动作美主要表现在舞蹈家对舞蹈动作的驾驭能力、感知力、敏锐性和对舞蹈动作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上,所以,舞蹈家在做舞蹈动作时,通常会将舞蹈动作的美展现到极致,人们在欣赏完这些美到极致的动作后会流连忘返、难以忘怀。舞蹈动作的美通常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舞蹈动作的舒展美
舞蹈表演的动作美首先表现在舞蹈动作的舒展。在拥有了良好的基本功和软开度的前提下,舞蹈动作才可以做到舒展、优美。舞蹈动作同样是由肢体的末梢神经支配的,当有了良好的软开度,大脑需要肢体到达某个位置,肢体就可以很轻松地到达某个位置,而不是僵硬地去接触到那个位置。当大脑需要肢体做无限延伸时,在意识的支配下,舞蹈可以使手臂或腿部做无限延伸。延伸是舞蹈动作舒展的重要因素,在舞蹈动作外在美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舞蹈的内在情绪更赋予了动作美的内在激情,在肢体的内在激情和外在动作的共同作用下,舞蹈呈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舒展美。[24]比如舞蹈家沈培艺,她的舞姿非常舒展,延伸感非常好,所以给人的视觉美感也非常到位,再加上好的呼吸状态,使她所表演的每一部舞蹈作品,都充满了舒展的美感。
人体舞蹈动作大致分四个部分:一是头部,主要包括面部、颈部。二是躯干,主要包括胸、腰、腹、背。三是上肢,主要包括指、腕、小臂、大臂。四是下肢,主要包括脚、腕、小腿、膝、大腿、胯等。上述各部位,每一个部位的动,都有方向、速度、幅度、节律、力度,这些因素的不同,再加之舞蹈的情感的不同渗入,促使舞蹈产生了不同的美感状态。比如颈部要自然放松,有松弛、自然延伸的感觉;肩部的松弛、展开、下沉会使舞蹈动作舒展、优美,等等。(www.chuimin.cn)
总之,舞蹈动作的舒展不单单是某一个部位的作用,而是多个甚至是几十个部位复合的结果,这样,在大脑和神经的支配下,以不同的方向、角度,以不同的速度、力度和幅度赋予了各种动作以不同的美感。
2.舞蹈动作的放松美
放松才会自然,自然的才是美的。放松并不等于松懈,舞蹈也不例外。舞蹈中的放松是一种状态,因为舞蹈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动态,在动态中呈现它的流动美,如果说身体的各部位是僵硬的,那么,处在僵硬之中的动态是不可能给人以美感的,舞蹈表演中的放松,是在呼吸下的一种状态。动态之中的放松比起静止中的放松较难把握,所以动态中的放松,再加之舞蹈动律的运用,是舞蹈美感的来源。如舞蹈家卓玛,其舞姿状态是非常放松的,这使得她的手臂,看上去修长、延伸了许多。在其舞蹈《走进西藏》中,由于她放松的状态保持得非常到位,使得舞蹈从始至终都呈现出藏族舞蹈特有的美感和韵律。所以好的放松状态一直是舞蹈家追求的最佳状态,同时好的呼吸更为舞蹈动作的放松增添了无限的美的韵味和魅力。
3.舞蹈动作的流畅美
舞蹈动作的流畅是在舞蹈动作到位、舒展、放松的基础上呈现出来的状态美,舞蹈动作的流畅不单单是指舞蹈动作的流动,而是指在舞蹈动作优美、舒展、到位的基础上动静结合,意味深长,包括舞蹈动作的控制和收放的自如。如中国古典舞作品《扇舞丹青》,可以说是舞姿流畅的典范。舞者由于较好地控制了呼吸和身体的各部位,在行云流水中间,完美地演绎了该作品,博得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其实动作的流畅来源于舞蹈家长期以来对舞蹈的思考、理解和训练,包括对情感的投入,综合在一起促成了舞蹈家舞蹈动作的流畅美。
[1]潘志涛.高校舞蹈教学设计创新与教案编写(第4卷)[M].北京:中国艺术出版社,2007:1149.
[2]徐成龙.舞蹈学基本理论概述[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133.
[3]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93.
[4]杰伊·弗里曼.当代西方舞蹈美学(第一卷)[M].欧建平,宁玲,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127.
[5]何群.论舞蹈表演的情感特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2).
[6]约翰·马丁.生命的律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33.
[7]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68.
[8]杨丽萍.舞蹈艺术欣赏漫谈[J].艺术评鉴,2019(23).
[9]饶开芹,蔡昕宇.舞蹈表演“情”之解[J].大舞台,2010(11).
[10]黎娜.浅议舞蹈中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理论),2009(08).
[11]回冬颖.分析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8,38(15).
[12]刘晓甜.舞蹈情感基调本质与把握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
[13]王海田.论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9.
[14]贡泽慧.意识与舞蹈关系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6.
[15]官效臣.舞蹈意境初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6]彭吉象,吕艺生,平心.舞蹈美学漫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
[17]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舞蹈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66.
[18]史红.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
[19]范新阗.舞蹈艺术审美中的异趣[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0]武艳.中国舞蹈美学的问题域与发展趋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S2).
[21]史红.舞蹈美学体系的研究现状及整体理论建构[J].艺术百家,2010,26(04).
[22]吴建秀.舞蹈训练中的身体语言分析与应用[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8:114.
[23]白碧珏.舞蹈形态分析的鉴赏引导[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4]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
有关舞蹈艺术解读与舞蹈治疗的文章
学习舞蹈治疗最终的目的是可以帮助和解决现代社会中人们存在的身体与心理的问题,但舞蹈治疗这一理论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还存在一定距离。舞蹈治疗这一舞蹈心理疗法最初是由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多使用现代舞动作为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舞蹈治疗的实践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群体治疗模式,一种是个体治疗模式。群体舞蹈治疗中的治疗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做出适当调整。......
2023-11-19
可见,舞蹈艺术从古至今都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社会作用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内容。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审美观念方面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这还只是舞蹈和其他艺术所共有的一般的本质属性。而只有了解了舞蹈和其他艺术不同的社会生活审美特点,才能弄清楚舞蹈的真正本质内涵。舞蹈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而主导生命机能的则是人的生命活力。......
2023-11-19
舞蹈只有注入了舞者的真挚情感,才能具有丰富的感染力。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将对舞蹈的理解表现在肢体动作上,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有生命力的舞蹈吸引观赏者,使之为之沉醉。舞蹈表演的过程可以说是情感诠释的过程,不仅仅要求舞者要流畅地做完一整套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其要将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之中。......
2023-11-19
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者情绪,并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从而产生共情心理。如舞蹈小品《快乐的罗嗦》抒发的是彝族人民获得自由解放后开始崭新生活的情绪,舞蹈动作活泼、轻快,整个作品洋溢着无比的兴奋、喜悦、欢乐,富有青春活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来自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以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不住的快乐。......
2023-11-19
(一)舞蹈的动作性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刀美兰的艺术植根于傣族民间艺术的深厚土壤,同时又借鉴了东方其他民族舞蹈艺术的语言和手法,主要利用整个身体来模仿孔雀的形态,她的舞蹈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东方色彩。舞蹈这种表演艺术,表演性是其重要特征。总之,在舞蹈艺术中,无论是塑造人物性格,还是表现意境,都要通过舞蹈形象来实现。......
2023-11-19
尽管舞蹈治疗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但是舞蹈治疗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小视的,也是现如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需要大力推广和宣传的。舞蹈治疗的专业学习和学科建设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舞蹈治疗已经逐渐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2023-11-19
恢复过程是指及时消除舞蹈者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过程。[12]舞蹈训练的恢复过程通常要经过消耗、恢复、超量恢复和还原四个阶段。在机体对这一负荷产生新的适应性及由此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后,再施加新的负荷,如此循环反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训练水平的目的,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2023-11-19
舞蹈夸张因其特有的表现方式,区别于一般概念上的夸张。[18](二)夸张手法在舞蹈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夸张”作为舞蹈艺术的创作手法之一,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创作手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夸张手法在舞蹈创作中的利弊,对于作品编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