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舞蹈艺术解读与情感本质分析

舞蹈艺术解读与情感本质分析

【摘要】:舞蹈表演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是指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之前,对舞蹈作品中角色情感的体验以及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对舞蹈角色的情感表现。

舞蹈表演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舞蹈表演中的情感,是指表演者在进行舞蹈表演之前,对舞蹈作品中角色情感的体验以及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对舞蹈角色的情感表现。“情感对于表演者只是角色情感形式的某种反映。这种情感形式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不能完全归于演员的情感先导。因为在角色身上的情感内涵只有当演员进行身体四肢的全身心交流,才能被认识和把握。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情感形式的角色本身就是主体,而不是单纯为表演者存在的附属物。因此,演员与角色的情感特质虽然发生着某种关系,但从表演的整体构成上看,它们之间只意味着某种存在方式。演员的情感只有首先被肢体感受和吸收,才能变成某种智慧的能力。这时,情感的意义才能由肢体去解读、去阐释。”[5]

舞蹈情感的体验离不开情感表现,情感表现也离不开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离不开对角色情感的想象。在表现角色情感时,如果这种情感并没有先变成演员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么,产生对别人情感的体验是不可能的。情感体验作为一种表演的先导,一种职业的习惯,就是要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去寻找相矛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并将这一相似用不相似、甚至完全相反的方式表演出来。约翰·马丁(Johann Martin)认为:“舞蹈演员的动作不可避免地要带上感情的内涵,否则他是不能完成任何种类的动作的。没有与生活经验的确定关系,任何人体动作都是不可能的。”[6]

有时舞蹈演员的情感表现是发自演员自身单纯的情感冲动,有时又产生于各种诸如舞蹈的名字、音乐色彩、结构对比等激发的情感想象,演员有意识地寻找舞蹈表演情感基调与身体表现的结合点,逐步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把想象、情感和复杂的肢体表现融为一体并连贯起来,演员表演的形象就有了鲜活的生命。(www.chuimin.cn)

“情感作为演员表演行为的最本质的支配力,能在众多肢体运动的方式中选择出更合适的那一种,它支配舞蹈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什么样的方式表演,决定着舞蹈行为的方向。虽然有时它并不能直接表现为可以直观的动作形式,但它却能在表演者的内心深处打破机体内的情感平衡,对身体的运动产生某种力的引导。因此,情感活动是舞蹈表演的先导,而舞蹈表演是情感活动的结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