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富勒被公认为美国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她的《19世纪的妇女》一书被视为美国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对富勒本人而言,妇女会谈也激发了她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在书中,富勒将性别压迫与种族压迫相提并论,因为在废奴运动的影响下,美国民众已认识到体制化不公的严酷性,她希望藉此唤起民众对女权运动的认同和支持。......
2024-01-18
(一)现代舞发展阶段
现代舞产生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这些社会变革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状态在舞蹈中则产生了特有的实体形态和精神结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它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叛逆,特别是对古典芭蕾那种固定模式化、规范化的一种变革。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现代舞不同,所以它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包容性,生成的派别也越来越多。对现代舞主要按时间和阶段特点交叉进行分类,分为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后现代舞时期和舞蹈剧场时期。
1.奠基阶段
西方现代舞的肇端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地美国被史学家称为“没有舞蹈的国家”。这一时期的美国是移民国家,尚未积累本土文化,而且受到清教传统的影响,思想相当保守,除了特殊的社交场合,大多数人是不会轻易去跳舞的。打破此状态的是来自美国的女性舞蹈家洛伊·富勒(Loïe Fuller)。
洛伊·富勒作为美国现代舞蹈的先驱,在现代舞的发展史上有着多方面的贡献。第一,洛伊·富勒在舞台艺术的探索领域具有先锋作用,被誉为“光的创造者”。她通过使用轻若薄雾的织物和变幻莫测的灯光,进行了许多舞台美术方面的革新。如,她用黑丝绒把舞台罩住,并发明了最早的舞台灯光投射系统,即使用了白炽照明灯、聚光灯、旋转盘灯和魔幻灯等灯光系统。第二,她建立了“整体舞蹈”的概念。她通过对光的折射的思考而引发了对舞蹈本质的思考,认为舞蹈艺术是既独立又与其他艺术紧密联系的,除了舞蹈动作之外,还要考虑灯光、色彩和音乐的因素。[9]
2.发展阶段
在现代舞发展过程中,德国鲁道夫·冯·拉班(Rudolf von Laban)作为“世界现代舞理论之父”,最伟大的贡献是他对现代人体动作科学的研究,建立了“人体动律学”,还发明了至今为止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拉班舞谱”。以他所建立的系统理论为中心的表现主义流派,与其他表现主义一样,主张感觉第一,把直觉看成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法。
魏格曼作为表现主义舞蹈的代表人物,其舞蹈以“紧张—放松”为原理,来揭示人的情感变化。其主要特点是企图切断舞蹈从属于音乐的关系,使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而存在。
在现代舞发展期的驱动者中,不得不提及的是跨越20世纪4/5年轮的美国一代宗师玛莎·格雷姆(Martha Graham),她一生创作了约200部舞蹈和舞剧,其数量和质量在舞蹈史上均可谓空前。她认为舞蹈是一种艺术,舞蹈家需要接受训练来得到技术和自由,而且要以感恩的心对待身体;舞蹈还是一种经验,人只有身心整体参与进去,才能获得这种经验,它会随着时过境迁而变化,这就需要姿态的变化。[10]她创造的“格雷姆技巧”,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流传最广的现代舞经典训练方法之一。
3.后现代舞阶段
后现代艺术一般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再度兴起的欧美现代派艺术。这一阶段艺术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首先,同归到现实主义的轨道,题材注重挖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细节,语言上也较少运用冷僻典故;其次,艺术表现的形式和技巧具有多变性,并追求怪诞、新奇。现代舞也受到这一时期现代派哲学、美学和文艺学的影响,进一步解放了身体,在艺术风格方面,特别是在艺术倾向力方面“具有反传统、反美学、反文化、反理性、反艺术、反舞蹈的后现代主义倾向”[11]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打破古典现代舞语言高度公式化的束缚,使舞蹈艺术回归生活。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默斯·堪宁汉(Merce Cunningham)。
默斯·堪宁汉是美国著名舞蹈家,也是“机遇舞蹈”的创始人。他反对玛莎·格雷姆艺术中过分的心理刻画,以及对音乐、文学和舞美等因素的过度依赖,在中国古代哲学《易经》的基础上创造了“机遇编舞法”;在训练体系中,吸收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形成了“堪宁汉技术”。他重视舞蹈中动作本身的意义,注重纯粹的肢体动作,认为应该避免传达自己的意识、表现内容。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有了“生活大剧院”供现代舞蹈家表演,舞蹈家们寻找到可以发表他们实验作品的地方。艺术家们在此进行创作时,不使用任何编舞模式,脱离特定的技术、训练方法和设备,无拘无束地进行实验。而后,实验的地点逐步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如美术馆、亭子、画廊等非框架式的空间。
4.舞蹈剧场时期
德国作为现代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战争的阴霾下一直充满了悲观的情调,以“表现性”的方式流露着内省的特质和理性的思辨。德国舞蹈家们对所有前人的风格和长处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并且表现出随心所欲的极高境界。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皮娜·鲍什(Pina Bausch)。
20世纪60年代之后,德国著名现代派舞蹈家皮娜·鲍什打破了德国现代舞始终所处的沉寂状态,带着她的“舞蹈剧场”闻名遐迩于世界的舞蹈界、戏剧界,乃至文艺界。“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注重的是动作真正的动机、表现力,运用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表达真实的人性,并且不断拓展舞台的空间运用及艺术的突破。这些都使得德国现代舞更具有吸引力,能打动观众的内心,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舞蹈艺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使得舞蹈剧场的表现手段进一步加强了。
(二)中国舞蹈发展问题及建议
1.中国舞蹈发展问题(www.chuimin.cn)
(1)舞蹈风格不明显,舞蹈的中国性不突出
风格即“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舞蹈的风格决定了舞蹈的归属”[12]。“中国近代的舞蹈艺术,是在清末民初纯舞寥落、戏曲繁盛的背景下的一种再度复兴和新的崛起”[13],芭蕾舞、古典舞等舞蹈形式都是在当时形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考古学、舞蹈史论研究等不发达,许多材料没有更新,再加上当时舞蹈的中心已转入西方,舞蹈家受西方流派的影响比较深,导致当时中国的舞蹈大多致力于运用西洋形式展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西方舞蹈特点。以至于发展至今天,中国舞蹈的风格不明显,西洋化严重。芭蕾舞、现代舞等原本起源于西方的舞蹈形式自不必说,古典舞、民间舞等风格也逐渐模糊。
(2)舞蹈演出市场良莠不齐,舞蹈作品缺乏创新性、独立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舞蹈工作者不可避免地卷入市场的旋涡之中,舞蹈创作也陷入了两难局面。舞蹈工作者埋头创作、故步自封,编创的作品或是缺少生活语汇,抓不住人们的眼球,或是缺乏创新性,致使观众“不买账”。创作的舞蹈作品没有了受众,舞蹈团队自然也就无法正常维持,更难谈得上长期发展。这种创作忽视了创作规律,盲目跟随群众需求、标新立异的创作,使舞蹈作品过于市场化,缺乏独立性,脱离了舞蹈的本质。舞蹈编导不能真正从舞蹈本体出发,舞蹈趋于媚俗化,这非常不利于优秀作品的创作,更不利于舞蹈的长远发展。
(3)舞蹈选秀盛行,舞蹈综艺化、功利化倾向严重
当今社会,电视节目影响了人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舞蹈。电视编导看到了舞蹈的发展前景,将节目视角伸向舞蹈领域,开始举办各项电视舞蹈选秀,大批优秀的舞者、作品走到了大众面前。伴随着电视舞蹈的推广,舞蹈综艺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舞蹈选秀归根到底是一项综艺节目,电视编导等大都唯收视率是图,节目会根据情况裁剪、制造冲突,或者选取一些“笑料”。而随着多媒体形式的日趋火热,电视舞蹈愈加泛滥。媒体在提高舞蹈影响力的同时,舞蹈综艺化、功利化的趋势也逐渐显现。
2.中国舞蹈发展建议
中国舞蹈只有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走下去。中国舞蹈的走向与舞蹈工作者的努力息息相关。笔者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立足当下,寻中华舞蹈文化精髓
每一时期的舞蹈都是融合当前的历史背景和舞蹈文化而形成的,舞蹈的瞬时性决定了舞蹈不可完全复制。现今,中国舞蹈独特性面貌缺失主要在于舞蹈工作者对中华舞蹈文化认识不彻底。只有立足当下,向传统学习,才能追寻中华舞蹈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舞蹈的风格性,丰富中国舞蹈的创作。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舞蹈创作和发展十分重要。欧阳予倩先生曾提到“我们在向传统学习的时候,要真正懂得好坏……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来丰富创作……”[14]要想寻得舞蹈文化精髓必先追寻中国舞蹈历史的脉络,必先从史料中不断找寻中国舞蹈于历史留下的种种印迹,而后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要素,丰富创作,发展舞蹈文化。
(2)舞蹈创作尊重艺术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应坚持以观众为导向
市场经济条件和社会主义的国情要求我们的舞蹈创作必然以人民为导向。以人民为导向就要求舞蹈工作者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见人民之所见,想人民之所想,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当下,舞蹈界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舞蹈编创本身。媚俗舞蹈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舞蹈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不自信。优秀的舞蹈作品包含“炫技、抒情、立意、造型”四大要素[15]。舞蹈编创时应综合考虑四大要素,做到技艺融合。舞蹈编导、编创舞蹈,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还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触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艺术工作者还需努力将舞蹈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故步自封只会阻碍舞蹈艺术的发展。
(3)正确对待多媒体等艺术形式
进入21世纪,社会日新月异,舞蹈工作者难免会接受到来自各方的机遇和挑战,舞蹈编创者应努力化压力为动力,妥善处理好多媒体在舞蹈中的地位,使其真正为舞蹈服务。
有关舞蹈艺术解读与舞蹈治疗的文章
今天,富勒被公认为美国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她的《19世纪的妇女》一书被视为美国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对富勒本人而言,妇女会谈也激发了她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在书中,富勒将性别压迫与种族压迫相提并论,因为在废奴运动的影响下,美国民众已认识到体制化不公的严酷性,她希望藉此唤起民众对女权运动的认同和支持。......
2024-01-18
舞板灯,据传是富溪桥村方氏后裔为纪念方姓始祖方储而举办的。每年元宵节前,富溪桥村各家各户都应事先做好造型独特的板灯,规定一丁一灯。富溪桥板灯游灯队串村、绕村巡游一圈后,最后仍回祠堂拜祖宗。富溪桥板灯舞有如下特色:一是板灯造型的独特性。此灯形状全县仅富溪桥村一带有;二是制作工艺的传承性。......
2023-11-21
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感受到舞者情绪,并被这种情绪所感染,从而产生共情心理。如舞蹈小品《快乐的罗嗦》抒发的是彝族人民获得自由解放后开始崭新生活的情绪,舞蹈动作活泼、轻快,整个作品洋溢着无比的兴奋、喜悦、欢乐,富有青春活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彝族人民的喜悦之情来自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以至于使人产生压抑不住的快乐。......
2023-11-19
武狮,即与舞狮子相结合的耍杂技表演,称之为武狮。据富文乡富文村原武狮班老艺人邵三林回忆,富文村武狮班创建于1944年初,武狮师傅是淳安老城港口镇王村人,姓邵,人称“邵师傅”,是邵师傅到富文村组建武狮班,才开始带徒传艺的。富文村武狮班多在民俗节庆日及民间喜庆活动中演出,每年春节期间,先在本村及周边村演出,后应邀到邻县乡村表演。......
2023-11-21
可见,舞蹈艺术从古至今都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社会作用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生活内容。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审美观念方面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而这还只是舞蹈和其他艺术所共有的一般的本质属性。而只有了解了舞蹈和其他艺术不同的社会生活审美特点,才能弄清楚舞蹈的真正本质内涵。舞蹈是生命机能的表演,而主导生命机能的则是人的生命活力。......
2023-11-19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常生活可以为舞蹈题材的借鉴提供广泛的来源,但它们需要通过编舞者的悉心提炼和艺术加工后才能真正成为适宜、可用的舞蹈题材,否则只能被视为原始的创作素材。舞蹈创作的实践表明,当编导所择取的事件或现象运用舞蹈的动态语汇能够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表现之时,这样的题材通常被认为是适合用作舞蹈题材的。......
2023-11-19
恢复过程是指及时消除舞蹈者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过程。[12]舞蹈训练的恢复过程通常要经过消耗、恢复、超量恢复和还原四个阶段。在机体对这一负荷产生新的适应性及由此形成新的平衡状态后,再施加新的负荷,如此循环反复,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训练水平的目的,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在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2023-11-19
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将原为民间舞蹈形式的艺术,以独特的当代性市场手段赋予了经营性艺术打造。为更好地追求舞蹈艺术在经营状态中的发展性和存在性,应把关注的重点着力在舞蹈艺术产品非营利性的认知上。舞蹈艺术的非营利性艺术范畴行为一般有传统性、教育性、公益性、实验性、经济脆弱性等基本特征。......
2023-11-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