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贝克提出了“全球风险社会”概念,生态危机、全球经济危机、跨国恐怖主义网络所带来的危险等使得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不可预测、不可控制、不可言传的局面,这种局面将使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环境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三个部分。......
2023-11-19
1.基本概念
“生态风险”和“环境风险”这两个术语非常相似,容易混淆。本书中的“生态环境风险”包含了“生态风险”和“环境风险”两部分的内容。
1)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是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导致人居环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支持系统(水文、土壤、空气、气候、生物、地质)及人群生态健康损害的连锁反应型风险。这种风险引起的生态灾难是各类生态因子从量变到质变长期积累、集中爆发或慢性释放的结果,而不只是直接的单因单果关系。这种类型的灾难跨越大的时间尺度(累积性)、空间尺度(区域性)、管理尺度(行业、部门),产生多种复合的生态效应(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和多环节的链式反应,打破正常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生物和人的致病、致残、致畸、致癌,给区域、部门和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直接和间接的负面影响。
2)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环境压力对人体或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有害后果的可能性,一般包括自然环境风险和人为环境风险。其中人为环境风险主要是由工业发展产生的污染等造成的。可用下式表示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事件导致环境损失的大小×事件发生的概率
即不论成因(自然或人为),只要发生环境损害后果,并且这种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概率),即可界定为环境风险。
我国环境风险有如下特点:一是环境风险呈区域复合态势;二是环境高压态势下环境风险事件呈陡增趋势;三是环境痕量毒害污染物成为普遍性环境风险;四是区域性生态失衡风险已构成生存环境安全的潜在威胁。
2.环境风险系统与环境风险链
在实际风险管理中,环境风险系统的概念更加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知以及环境风险管理实践,它是由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及控制机制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www.chuimin.cn)
1)环境风险源
环境风险源指可能产生环境危害的源头,是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先决条件。易燃易爆或者有毒有害危险物生产、存储和使用设施,危险物供应过程中的运输、“三废”处理设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的污染(如污染物排放导致的长期空气污染),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等都可能成为环境风险源。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工业设施中化学品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一定会造成外界环境污染及损害,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即其环境风险是存在的。
2)环境风险受体
环境风险受体即风险承受者,主要包括区域内人群、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主体等。
3)环境风险控制机制
环境风险控制机制指降低环境风险的政策、措施、技术等,包括控制环境风险源的维护、管理等主要与人有关的因素,以及对传播风险的自然条件的控制。
环境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初级控制机制和次级控制机制。初级控制机制是指控制环境风险源释放风险因子(如污染物、能量因子等)这一转化过程的系统,其失效的引发因素包括排污、自然灾害、管理故障、机械故障、人为故障等。次级控制机制是指对风险因子转运的控制(如阻断和削减进入环境介质的污染物),以及减轻受体暴露及受危害程度的措施(如对潜在暴露人群的撤离)。对于自然灾害引发的环境风险,次级控制机制对于缓解环境危害更为重要。
环境风险系统的各个部分依次发生作用,最终导致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称为环境风险链,大体包含社会经济活动、初级控制失效、次级控制失效、暴露反应关系(易损性)四个环节。
在从社会需求到环境风险事件产生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诱发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在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各节点中,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手段等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减小风险事件的损害后果,实现“环境风险最小化”,确保人群健康,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安全。
有关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的文章
“9·11”事件后,贝克提出了“全球风险社会”概念,生态危机、全球经济危机、跨国恐怖主义网络所带来的危险等使得我们开始进入了一个不可预测、不可控制、不可言传的局面,这种局面将使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环境要素包括物质要素、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三个部分。......
2023-11-19
城市人群的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个体数,含固定人口总数和流动人口总数。2)城市人群组成城市人群组成亦称人群分类,即将城市人群分为不同的类别。城市人群的分类方法因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异。②城市服务人群。城市被扶养人群是指未成年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群。城市流动人群是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群。①城市人群或某个年龄级的个体群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2023-11-19
因此,我国总体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可设定为:防范和消减风险的发生,降低灾害的损失,符合国家绿色与发展共同进步的战略,满足公众的美好生活愿望,保障人群健康、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和完整性,保护国家自然资源财产安全。......
2023-11-19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与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相关,因此在所有的原则中,健康原则应为主导原则。因此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前提应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生产力原则来改善城市环境条件。沿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受海陆边界层和海陆风影响。因此,进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时,必须对城市和郊区以及周围环境进行综合考虑。随后就要抓住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2023-11-19
城市政府领导者在审定城市生态规划方案时,往往有注重政绩、图形象的倾向,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和经济指标,因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进行城市生态规划审定时,一定要针对规划中所设计的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生态建设目标,综合平衡,求得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023-11-19
我国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政府组织管理体系。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企业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知识信息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2023-11-19
进入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或已为人们所注意到的有100多种。气体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它们从多方面影响城市乃至全球的环境。城市空气污染不仅与燃料性质和污染种类有关,也与该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