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环境整治:规划城市生态

城市环境整治:规划城市生态

【摘要】:由于单纯的工业污染防治逐渐反映出治理效果与应达目标之间的极不平衡,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调整了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开始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政策。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1985年开始实施后,逐步收到了成效。1988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定量考核,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发展,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

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情形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首先在城市显露和暴发。在环境问题中,城市环境污染较为突出。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就占了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80%以上,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在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方面,情况类似,噪声污染更是集中在城市。但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分布方面,又占特殊地位:城市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70%,工业产值和税利占全国的90%,能源消耗占全国的70%~80%。

由于以上原因,中国很早就把城市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1973年首先在城市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机构,随后开展了城市污染源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1973—1978年,中国在城市进行了以重金属为代表的重点污染物的治理和城市燃煤锅炉改造及消烟除尘,这一阶段被称为“城市污染的点源治理阶段”。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对现有布点不合理、危害职工和居民健康的工厂限期转产、合并、搬迁,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改造工业技术。这一过程持续到1984年。这一阶段被称为“工业污染综合防治阶段”。(www.chuimin.cn)

这些措施对城市污染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也越来越暴露出局限性:所能治理的污染仅占城市全部污染的很小一部分,有的甚至赶不上增加的污染量。这一现象源于中国的特定历史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工业化进程是重工业导向型的,对城市发展采取了“先生产后生活”和“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战略,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市功能严重失调,从而产生许多城市环境问题。由于单纯的工业污染防治逐渐反映出治理效果与应达目标之间的极不平衡,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调整了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开始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政策。这一战略在1985年正式提出,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城市环境看作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的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必须通过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大改进以及对城市污染进行集中治理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1985年开始实施后,逐步收到了成效。1988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定量考核,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发展,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随后,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制度从1989年起正式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