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单纯的工业污染防治逐渐反映出治理效果与应达目标之间的极不平衡,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调整了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开始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政策。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1985年开始实施后,逐步收到了成效。1988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定量考核,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发展,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
2023-11-19
1.城市环境的界线相对明确
城市有明确的行政管理界线及法定范围。通常,城市有远郊区行政管理界线、近郊区行政管理界线;同时还有城区与郊区界线,城区内部还有建成区界线。这同江河、森林、草原、山川等的自然环境分布界线是有区别的。
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城市是人们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最强烈的地方,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强、影响力大。比如,城市的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耗的燃料多,释放的热量也多,因此城市气温明显升高,呈现“城市热岛”现象,从而导致城市雨量较郊区为多;大气的城市环流,又使城市污染较郊区为重。又如,城市集中过量地开采地下水,往往形成地下水漏斗区,这又使得城市成为地下水污染最严重之处。
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与自然环境纯自然、非人工性不同,城市环境的构成既有自然环境因素,又有人工环境因素,同时还有社会环境因素与经济环境因素。分别以人口分布动态、服务、娱乐设施及社会生活和资源、市场、就业、收入、技术条件等因子予以表征。城市环境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因素表明了城市这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是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加以人工改造后才得以形成;城市环境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因素则表明,城市既是人类社会聚落的一种形式,其社会性当与除城市之外的其他聚落形式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只是这一人类聚居点在经济生活中也是高度集聚的,并且经济的高集聚性导致了社会生活的高集聚性。除以上构成之外,美学因素也是城市环境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这表明城市在给人类提供一个经济、社会生活的人工性空间区域的同时,已将特定的美学特征同时赋予城市环境本身。这一美学因素将对城市人类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城市环境的结构较为复杂,诸多自然、人工因子使得城市环境兼具自然、人工的多种特性。同时,城市环境所具有的空间性、经济性、社会性及美学性特征,又使得其结构呈现多重及复式特征。
此外,城市环境所具有的多元素构成、多因素复合式结构又保证了其能够发挥多种功能,使得城市在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远远超过了其本身地域界线的范围。
4.城市环境限制众多,矛盾集中(www.chuimin.cn)
(1)城市环境系统直接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从生态学上讲,城市生态系统不是也不可能是封闭的,只能是开放性的。在城市,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必须由外部输入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等;同样,还必须把生产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转送到外部去,否则,城市将无法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人们也无法生存。这在学术界称为城市系统与外部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城市与外界还必然存在信息流。当城市系统内外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失去平衡,系统内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便出现中断或梗阻,后果不可想象。可见,城市环境系统对外界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这种系统间的流动维持平衡,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循环。
(2)城市环境不仅受自然环境(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植物等)影响,而且还受包括城市社会环境(人口、服务、社会生活等)与城市经济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制约。此外,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及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取向与调整也对城市环境产生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直接作用于城市环境,影响城市环境的质量。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既广泛又众多,其整治与改善也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5.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
城市越是现代化,其环境系统功能越复杂,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环境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其他环节的失衡,使环境问题变得严重。例如,城市供电系统发生故障,会使工厂停产、给排水停顿,而城市排水不畅,会造成污水外溢乃至横流,这又会影响城市交通,带来社会生活的一系列不便和烦恼。可以说,当今城市中的任何主要环节出了问题而不能及时解决,都可能导致城市的困扰和运转失常,甚至会使城市瘫痪。可见,城市环境系统具有相当的脆弱性。
6.城市环境对居民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大
城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十分有限,但城市所居住的人口众多。我国的500多个城市,占地面积加起来也只占国土面积的0.13%左右;但在城市中聚居的人口达1.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可见,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直接与人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饮用水源污染一旦发生,便会给人民健康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洪水、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城市经济活动的危害巨大,使居民难以承受。
长时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近些年来,在改革大潮中,城市建筑业、商业、公用和民用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使城市承受了增加约5000万流动人口的巨大压力。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城市环境和生态方面的特点,有系统观念,进行综合整治,才能求得城市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
有关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的文章
由于单纯的工业污染防治逐渐反映出治理效果与应达目标之间的极不平衡,因此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调整了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开始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新政策。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1985年开始实施后,逐步收到了成效。1988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定量考核,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发展,使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由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
2023-11-19
城市环境规划就是人类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城市居民与自然达到和谐,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达到统一而采取的主动行为。为了达到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要求,城市环境规划必须包括两方面内容。城市环境规划是一种克服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因而规划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
2023-11-19
城市生态规划既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又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城市生态规划则是紧紧围绕“生态”主题,是针对城市生态问题而进行的界定性研究。由于城市生态关系的关联性和复杂性,相对于其他专项规划而言,城市生态规划更具有综合性。城市规划需要借鉴和利用城市生态规划的理念和成果。......
2023-11-19
生态思维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生态思维下的行为法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补偿原则即要求人类对这些伤害有所补偿,以使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2)绿色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应自觉抵制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物质产品和消费行为。......
2023-11-19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可控制特性,相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言,人们更容易更准确认识城市生态系统。具体来说,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其生态平衡只有通过人们的正确参与才能维持。......
2023-11-19
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2023-11-19
由于城市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城市生态规划,也已成为对人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决策行为。因此,强调生态思维与城市生态规划的结合,是提高城市生态规划的有效性、科学性的重要举措。城市生态规划中运用协同的调控思维具体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在城市生态规划范畴,城市生态位的概念主要反映在城市区位理论。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目标。......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