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困惑与解决方案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困惑与解决方案

【摘要】: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生态规划如何确定城市性质和产业发展政策,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布局原则,是值得广大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者重视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如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之间求得平衡,给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者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1.发展目标的矛盾与冲突

普遍的共识是城市发展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平等、环境保护等三方面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和冲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全球所关注,尽管从理论上设置了一种平衡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长远发展目标,但现实中多数城市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经济发展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城市人口的增长、就业的压力等所导致的经济增长追求往往超过了改善环境所作的努力,“生态城市”建设步履艰难。

2.经济发展政策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因而要求摒弃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技术进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的集约型发展模式,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技术。但现阶段由于多数城市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总体上工业技术还比较落后,短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可能根本改变,清洁生产和绿色产业还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而且在快速城市化和追求高速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传统产业规模在一定时期内仍会继续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生态规划如何确定城市性质和产业发展政策,并制定相应的产业布局原则,是值得广大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者重视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3.空间增长模式的两难选择

城市空间增长的方式主要有集中与分散两种。选择集中的空间发展模式,意味着要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并伴随着城市平面呈现某种程度的“摊大饼”式扩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增长模式无疑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交通能耗及各项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和运营成本,减小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范围。但是,这种集中式发展模式也有不少缺点,密集型开发一定带有某种程度的拥挤,城区内部绿色开敞空间有可能被进一步挤占,即有可能以牺牲城区内部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代价。选择分散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如建设卫星城及新城,鼓励城市郊区化等,其优缺点正好与集中式发展模式相反。各种空间增长模式利弊并存,使规划工作者很难确定出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www.chuimin.cn)

4.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不仅是组织城市功能的主要手段,而且还经常用作改善城市环境的工具或载体。传统的城市用地功能分区规划,强调功能单一性与均质性,固然有利于环境分区,但城市功能的空间分离,也给居民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加大了交通量,增加了交通能耗。因此,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尚有许多模糊问题值得探讨。

土地利用强度也就是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基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性,适度集约利用土地政策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但现实中城市中心区过高的开发强度已危及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环境质量需求,人口密度及开发强度高低的恰当平衡难有定论。

5.交通方式与道路网络问题

根据我国城市人口及各种设施密集的特点,采取发展公共交通为主要战略,提倡适度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但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工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城市的“机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部分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私人汽车已形成对住宅区大规模的空间“入侵”,蚕食区内有限的道路和绿地,单纯消极限制的效果有限。但倘若采取放任和鼓励私人汽车发展的政策,则需对居民现状空间格局进行彻底改造,大量增设道路和停车空间,大幅度提高交通设施的量化用地指标,先不论城市财力能否承受,这种改造的结果只能是进一步扩大城市占地规模,增加交通能耗,并且将在城市中形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严重相悖。如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要求之间求得平衡,给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者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