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规划还需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相协调。......
2025-09-30
萨缪尔逊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20世纪的伟大创造,没有它,宏观经济学可能还在杂乱无章的数据海洋中漂泊。但是,以GDP为核心的SNA由于没有涵盖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内容,因此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需要,这就要求发展出能包括资源与环境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两个阶段的核算。实物量核算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单位,围绕资源环境对经济的投入物流量、经济活动向环境排放物流量,将这两种实物流量统一视作经济对资源环境利用的实物量进行核算,同时核算资源环境实物存量。价值量核算建立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价格体系,将各类资源和环境的经济使用实物量货币化,统一了不同资产之间的度量单位,使得不同资产之间可以加总,体现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整体联系。实物量核算不仅提供认识和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关系的直观资料,而且为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货币核算打下基础。价值量核算通过不同指标加总,为评价特定时期内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资源环境经济关系提供依据。
1.资源-环境-经济实物量核算
SNA对经济资产流量与存量有详尽的描述,在此不重复其具体内容。自然环境实物核算的对象为自然资产,是对自然资产存量及其变化量的描述。
因此,自然资产的核算范围就是自然环境实物量覆盖范围,即生物资产(生产的或野生的)、地下资产(已探明储量)、水、空气以及陆上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地域或水域。实物量核算的不仅是因经济使用导致的自然资产变化,还应包括非经济原因导致的自然资产变动。由于自然资产涉及资源与环境两方面,所以实物量核算应包括这两个方面的数量与质量变化。实物量核算反映自然资产的存量及变化量。引起自然资产存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
1)自然资产的增加
自然资产的增加途径:①自然资产的自然增加,即通过自然再生产过程实现的资源量增加和面积扩大,也称为自然资源的增殖,如生物资源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而使其数量增加和面积扩大;②资源发现以及因资源开发而使资源面积扩大,如石油资源的发现,水域因修建水坝而扩大等;③经济活动使环境质量得到提高,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均能使水质变好。
2)自然资产的减少
自然资产的减少途径:①自然资源的自然减少,如动植物的死亡,自然灾害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等;②经济使用造成的自然资源消耗,如直接开采矿产,间接的如发展水电而淹没的土地等;③经济使用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如工农业生产向自然环境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都能导致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恶化。
根据自然资产存量及变化量可以建造一个自然资产实物账户核算框架,从而描述一定时期内各种特定资产的存量及其动态平衡关系,即:(https://www.chuimin.cn)
期初存量+期内增加-期内减少=期末存量
2.资源-环境-经济价值量核算
在实物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各类资产的价格就可以得到各类资产的价值量。价值量核算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资源环境的价格体系。在所有资产中,生产资产与无形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价格市场,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却没有一个现成的市场价格体系。有的自然资产如森林木材,虽然有市场价格,但体现的仅是经济对木材的直接使用价值,却不包含森林提供的环境服务价值,这些环境服务价值会因森林的砍伐而消失或减少。除此之外,更多的自然资产由于其公共产品性质而完全没有市场价格体系(如新鲜空气)。所以,为了核算资源环境价值量,有必要对各类自然资产进行估价,形成一个自然资产的价格体系。
根据经济学的定价原理可以得到自然资产定价的基本内涵:①开采或获取成本;②资源使用价值;③开采、获取、使用相关的环境成本;④由于当前使用单位资源而被迫放弃的未来效益,即使用者成本。自然资产的完整价格为:
自然资产价格=开采或获取成本+资源使用价值+环境成本+使用者成本
在自然资产价格的上述四项组成成分中,只有第一项“开采或获取成本”是现行会计核算中已计算的,其他三项则是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新任务。后三项可以统称为自然资产经济价值,则有:
自然资产经济价值=资产使用价值+环境成本+使用者成本
=自然资产价格-开采或获取成本
目前自然资产经济价值有多种定价方法,但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不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因此,可以说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城市也就成为统治者和上流人士首选的居住地,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形式从简单的聚落向内容多样、结构复杂的聚居地发展的过程。就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来说,可以借助其文字含义来说明。......
2025-09-30
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具有三种基本关系。2)不与能流、物流直接偶联的资金流这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与财政和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通过投资、补贴、贷款等方式,资金从财政、金融部门流向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类工商企业,企业的资金又以税收、上缴、还本付息等方式流向财政、金融部门。......
2025-09-30
生态城市规划可以被看作是复合生态系统观念在各层次的城市及其区域规划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促进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该组织从1990年开始组织召开了四次生态城市国际会议。这四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和有关人居环境的各种生态建设会议,使得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第二届和第三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提出了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即国际生态重建计划。......
2025-09-30
①城市经济发展的高效、集约化趋势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离散、多样化特征之间的不协调。③城市设计方法往往模式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内在属性,使城市丧失个性,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失去原有魅力。城市空间包括建筑空间及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建设始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指挥棒下展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城市广场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09-30
由此可知,城市环境规划主要关注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为人类生存寻求良好环境支撑。因此,城市环境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可考虑作为城市生态规划内容的组成部分。而在城市生态规划的专项规划层次,城市环境规划应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30
从区域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城市生态规划应解决的问题来看,这种在规划过程中更加强调公众和决策者参与的规划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城市生态规划应该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其目标,研究和制定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的规划理论与对策。......
2025-09-30
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复苏与发展中,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和他的同事为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1969年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麦克哈格提出了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作了较全面的探讨。1970年以来的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更多地将生态系统学说与景观生态学的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景观生态规划在此过程中也有了新的发展。......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