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研究现状与发展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复苏与发展中,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和他的同事为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1969年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麦克哈格提出了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作了较全面的探讨。1970年以来的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更多地将生态系统学说与景观生态学的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景观生态规划在此过程中也有了新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掀起了生态热、环保热,城市生态规划在这一大环境下走向第二个发展高潮。

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复苏与发展中,美国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和他的同事为现代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1969年出版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麦克哈格提出了城市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流程及应用方法作了较全面的探讨。麦克哈格的生态规划框架对后来的城市生态规划影响很大,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许多规划工作大多是遵循这一思路展开的,这个框架被称为“麦克哈格方法”。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城市的项目,明确指出应该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进行研究,并开始了国际性协作,许多大城市,如华盛顿堪培拉莫斯科、柏林、法兰克福布达佩斯、东京、香港、北京、天津长沙、广州、上海等都进行了生态规划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马祖尔(Mazur)和卢基伽(Ruzicka)等景观生态学家的研究工作逐步发展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这奠定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基础。1970年以来的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更多地将生态系统学说与景观生态学的新成果应用于实践,景观生态规划在此过程中也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态规划的各个方面。(www.chuimin.cn)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广泛应用,城市生态规划逐渐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方向发展,从单项规划向综合规划方向发展,更加侧重基于城市生态对策的规划研究。城市生态对策规划是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理论,试图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与控制论的原理,在分析系统各要素的变换及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的基础上,作出决策规划。城市生态对策规划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规划模型,如灵敏度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泛目标规划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等,对于处理复杂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变动关系,以及在决策中预测系统的发展趋势有较好的辅助作用。目前,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城市生态规划模型的定量化研究,作为其基础工作的对于城市化所产生的生态影响的定量研究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2001年,惠特福德(Whitford)等提出了一个量化城市生态影响的简单模型,主要考虑地面温度、水文、碳存储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等,并成功地应用于英国默西赛德(Merseyside)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在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上更多地应用了现代生态学的新成果,从强调人对环境适应,偏重分析生态适宜度,转向对生态系统,尤其是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对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整体探讨。城市生态规划从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城市规划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进而走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正体现着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