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镇新坪村新张社张嗣功先生旧居大沟深处杏花村是会宁县境内现存古堡最多的地方,大大小小50多个古堡,见证了当时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发达,生动地记录了发生在清末民初那个动乱时代的故事。一走进古堡,走进那段历史,探索曾经的故事。古堡传奇,独树一帜。二穿行大沟深处杏花村,探索古堡秘密。50多个古堡成了清代西北地区的活历史。那些古堡见证了那些年发生的事件,沉淀成今天的故事。古堡已经苍老,故事仍在继续。......
2023-11-19
大沟镇韩岔村王五田堡子,民国时属长富乡七保三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为会宁县第六区屏阳乡第三村,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原名“应太堡”,人们习惯称“王五田堡子”,地方习惯称“川里王家堡子”。
堡子规模不大,一进两院,东、北、西三面有壕沟,四角有炮台,东南角炮台上有高房,正院边长60米、内边长42米、高11米、墙基宽4米、女儿墙行道宽1.5米,女儿墙每边3个格子,四面共12格,格墙有错开门依次类推有序排列。女儿墙因后来住户削平现不存在。二院墙体宽4.8米、高9米(比正院低一女儿墙的高度)。
王五田“应太堡”西南角堡敦
王五田“应太堡”鸟瞰图
正院内主要房屋情况:四合头大房四座皆为架子结构,有土柱有明柱,柱子有柱顶石,上房为七檩,过庭、东西房为五檩,墙面为青砖磨砖对缝,窗台下、杩头子皆为砖雕图案,四门八窗,格升架斗,起脊瓦兽头上房为五把鬃,其他为三把鬃。房面上为布瓦和筒筒瓦一仰一扣铺设。东房和西房的北侧连有耳房。1944年该房翻修时做了所有木结构油画,据当时人们评论,该房屋建筑工艺非常精巧。
正院大门为单扇铁门。二院子双扇木门高2.8米、宽6米,二院内有普通房子两座,东房为中药铺,西房住长工,东房后有苦水井一口。二院门楼和门两边的马头为青砖砌成,门额和马头都砌成字环框,额头按旧规矩自右向左排列雕刻三字为“应太堡”。门联为“荣联五桂称盛世,敦诗悦礼振家声”。皆在字框内刻成。门坡用石头砌成,门前有一柏树园子,高于门滩平面1.5米,此园给堡子环境增添了一景。
堡子西南150米处有一个16米见方、高8米的碉堡,该堡的四角各设有一个炮台、一处高窑。原有暗道与堡子相连。现在碉堡仍保留原来的大致轮廓。堡子西边场门口原有一墩,此墩于20世纪70年代修梯田时被推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会宁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在堡子里,一年后迁至大沟街道,当地将此堡分给数户另姓人家居住。经过住户的多次改建,原堡墙上的女儿墙(稍墙)、瞭望孔、射击孔等被削平了,二院子也挖平了。此堡子现为张姓人家居住。
“应太堡”主人公父子两代故事至今依然在当地流传。
“应太堡”最早的主人名叫王毓秀,原立于大沟镇新坪村新张社大路旁边“吏部候铨训导岁进士张老夫子先生”石碑上就有“生员王毓秀”。王毓秀曾在当地兴办私塾。(www.chuimin.cn)
“应太堡”第二代主人便是王五田。
王尊美(1901—1950),1901年为清光绪二十七年。字五田,号解甲居士,又号荷戈书生。大沟镇韩岔村页(xue)山人,旧称“川来王家”。毕业于平凉讲武学堂,原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一军第十旅第二团团长。
1994年版《会宁县志》记载:
解放王五田古堡战斗牺牲解放军烈士陵园
王五田,恶霸地主,曾任国民党新编第一军第十旅第二团团长,国民党会宁县自卫大队副大队长;当时在大沟区韩家岔村家中闲居。3月,王五田在家中接受亢瑾堂指示,同意在当地组织“西北反共自卫军”。亢回兰向韩子华汇报后,委任王五田为“西北反共自卫军陇中区游击司令”。亢、王先后在会宁、静宁、通渭等县发展“自卫军”180余人,组建起行动组、破坏组和1个特务连,9个游击队。从1950年5月至10月,在通渭县桥营、龙川街,会宁县青江驿、宝川岔、党家岘等地抢劫、杀人;并到处书写、张贴反动标语,严重扰乱社会治安。10月28日,定西军分区独立营三个连、甘肃省军区警卫团一个连和县公安局干警,奉命对王五田盘踞的堡子实行包围,先展开政治攻势,劝其投降;11月7日上午,王匪率先开火,射击包围军警;11月11日拂晓,围剿部队发起攻击,激战4个小时,全歼守敌。击毙王五田父子3人及其他匪徒共7人。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全国大部分地方已解放,国民党在大陆苟延残喘,做最后的挣扎。据中共地下党员康正芳老人回忆,1949年7月底,驻扎在平凉的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打得溃不成军,从平凉经会宁向兰州方向逃窜。慑于解放军的威名,会宁县县长刘肇华、警察局局长张范文、巡官亢锦堂、田粮处处长梁有仁、兵役科科长张孝友、自卫队队长王五田等人纷纷离职,有的随国民党溃军逃窜,国民党在会宁县的政权也随即处于瘫痪状态。王五田返回家中赋闲,会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曾委托王五田说服各地富户上缴私藏的枪支弹药,筹集钱款等工作。因王五田涉及“西北反共自卫军”案,1950年10月14日,定西地区公安处遵上级指示,会同定西军分区、会宁县公安局,抽调军、警、民兵50余人,将大沟王五田的土堡包围。在劝降无效后,11月11号凌晨,甘肃军区警卫团某连发起强攻,4个小时后战斗结束。王五田的一生画上了句号。《甘肃日报》1950年11月20日作了报道,解放军牺牲9人,其中7位烈士长眠在大沟韩岔烈士陵园。
解放王五田古堡战斗牺牲解放军烈士墓碑
(李进军)
有关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乡村旅游的文章
大沟镇新坪村新张社张嗣功先生旧居大沟深处杏花村是会宁县境内现存古堡最多的地方,大大小小50多个古堡,见证了当时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发达,生动地记录了发生在清末民初那个动乱时代的故事。一走进古堡,走进那段历史,探索曾经的故事。古堡传奇,独树一帜。二穿行大沟深处杏花村,探索古堡秘密。50多个古堡成了清代西北地区的活历史。那些古堡见证了那些年发生的事件,沉淀成今天的故事。古堡已经苍老,故事仍在继续。......
2023-11-19
大沟镇郭庄村阳山社韩绳武家堡子甘肃省会宁县大沟镇,其东面与宁夏西吉、海源、固原毗邻。一在王家集村东面的郭庄村,老住户韩慕德家珍藏的会宁进士苏耀泉撰并书的八条屏《韩绳武先生家传》,真实具体地记录了发生在这一区域的事件。事件人物:韩绳武,年27岁至37岁。韩绳武四代孙弟兄4人:老大韩慕太,已去世;老二韩慕会;老三韩慕德;老四韩慕斗。......
2023-11-19
自明清以来的古堡所在地,不约而同地都建有学窑。新坪村新张社张嗣功学窑旧址大沟深处的6个古学窑就藏在云雾缭绕的黄土高原深山中。故居东北面山崖下有一眼古窑洞,便是百年学窑。文贡生学窑教书育人……其后代已迁居孟窑村米粮川社。学窑较深,民国九年大地震时,村民正在学窑中观看皮影戏,地震突发,学窑前半部倒塌,大部分村民被埋其中,后半部分未倒,唱戏班子幸存下来。大沟深处杏花村,学窑深深深几许?......
2023-11-19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他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中表兄弟们怜悯他孤单贫困,纷纷送上办理丧事的财物,但管宁都没有接受,尽自己的能力安葬了父亲。管宁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公孙度闻讯空出馆舍等候他们。拜见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居住在山谷中。曹操担任司空时,曾征召管宁,但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扣下了征召令,没有告诉管宁。王烈字彦方,当时的名声还在邴原、管宁之上。魏文帝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2023-08-19
1000亩杏林连片种植在山坡上,蔚为壮观。早春的农历二月,正是杏花含苞待放的季节,进入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扑面而来的是杏花绽放前夕的嫣红,似点燃了春天的激情,大沟人家炊烟袅袅、鸡鸣犬吠、蜂飞蝶舞。南宋的范成大“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以及欧阳修的《田家》中“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都写尽了杏花之繁荣。......
2023-11-19
大沟深处杏花村多山多川,登高远眺,层峦叠嶂,辽阔旷远,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山不算高,但苍茫雄浑,大气磅礴;川也不大,但聚气藏风,人杰地灵。大沟深处杏花村山象奇伟,富于动感,放眼望去,自南向北,由远及近,四条东西走向的山梁宛如四条巨龙在五彩祥云中乘云驭风,浮空踏浪,向西奔涌而去。苍茫大山(一)苍茫大山(二)大沟深处杏花的苍茫大山承载了多少厚重的品德和理想。......
2023-11-19
老人将祖辈们传承的三位进士的字画视为珍宝,一直珍藏到现在。苏源泉一行虽然远去,但给王家留下了近代陇上三位著名进士的墨宝,历经岁月更迭更显弥足珍贵。......
2023-11-19
贡生刘运隆故居鸟瞰图从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出发,沿界双公路向东10公里便到王集村。刘运隆故居院内刘文景说,先人们曾讲过王集的故事,王集有上集和下集,有文昌阁、当铺,有前店、后店。贡生故居,堡子分为外院和内院,外院为东门,刘文景说取紫气东来之意。站在故居墙头,刘文景用文绉绉的话介绍,堡墙上的格子墙叫“遮火”,是挡“快枪”的。......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