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就是,在中国文明的价值系统中,语言和文字的地位恰好相反。从古史起源上,中国的文字从来就不是语言的衍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商人到周人,又都明确赋予了文字不只超越语言,而且超越有限人间现世的地位。如果说有文化价值上的本质论的话,在中国,文字才是本质。从历史角度应该予以补充解释的是:中国早就存在一套非表音文字,并不意味着就必然不会,不能再创造出另外不一样的表音符号系统。......
2023-08-28
大沟镇境内的通安城向西30公里通到甘沟驿,向东经平头川万弆直通固原。在宋、金、西夏对峙时期,是宋、金、西夏进入中原地区的战略重地。
一
根据《宋史》记载,在北宋时期,西北鄜延、秦凤、环庆、泾原、熙河五路大部在甘肃境内,这一地区也是宋朝市马之地,西夏、吐蕃向宋朝供给马匹,民众骁勇善战,吃苦耐劳。《宋史·李纲传》记载,“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载,两宋时期(10世纪—13世纪),今宁夏固原、甘肃静宁一带散居着许多吐蕃人,《宋史》载,他们“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秦凤、泾原二路是宋代甘肃吐蕃的重要分布区。
归附宋朝的吐蕃首领曾担任会州刺史,楚南毕蓂阶纂修《会宁县志》卷之八,州职—宋记载,癿遇,检校司空,为会州刺史。本熟藏首领也,来归附,故宫之。癿遇一心向汉,誓死不移,诏以为会州刺史,赐帛50匹、茶50斤。
北宋时期,秦陇境内行政设置中,泾原路辖区设“会州,唐会宁郡,古西宁城,领会宁、乌兰两县,广德(763—764)后陷于吐蕃。崇宁三年(1104),以会州隶泾原路,领一县”。
宋金争夺西北五路的战争异常激烈,金天会八年(1130年,宋建炎四年)十一月,在金军的强大攻势下,金副元帅宗辅军攻下泾州(泾州的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十二月宗辅进兵降甘泉等三堡,取保川城。于是,西北五路尽为金朝占领。
通安古城鸟瞰图
甘泉堡(今会宁县城东15公里),北宋绍圣三年(1096),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章楶筑甘泉堡。
二
金时,秦陇地区主要归庆原、临洮二路管辖。《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第202页记载,金皇统二年(1142)改熙州为临洮府,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四、县十三、镇六、堡十二、寨九、关二。该路北与西夏,西与河湟吐蕃,南与南宋相接。
会州,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宋熙河路属州,旧名汝遮。辖县一、寨二、关一。保川县(今靖远县南)辖平西、通安二寨,会安关旧为会宁关。
由此看来,这一时期的会宁一带成为金朝经营西北的主要战略之地。甘泉堡(今甘肃会宁县城东15公里)也叫西宁城,地势险要,南临河沟,北依高山,几乎占据了整个川道,极具扼守之势。“秦陇锁钥”由此而来。
据《会宁旧志集注》记载,通安故城,在县东北35公里。本金通安寨,盖昔通西安要路。
通安寨东通西安(今固原市海原县),西通甘沟,建于北面山坡之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属于咽喉般的战略位置,便于扼守。
今通安出土的箭镞、流星锤等兵器,亦能证明那个时代通安的战略地位。
据《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第208页记载,为巩固西北边防,北宋时期,就依靠弓箭手防御西夏。金占领西北后,也重视西北沿边且耕且战的弓箭手,使其成为防御西夏的一支劲旅。为解决粮饷问题,必须采取中原王朝的屯田政策。
通安城东面本地叫东校场,西面为西校场,北面山顶上是盘盘营……
由此看来,当地人的传说和流传至今的地名并非演绎。
三
南宋名将曲端(1091—1131),镇戎(今宁夏固原)人,历任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泾原路第三将。
通安寨下设监押一职,说明北宋时期通安寨的建制和规模,曲端在通安寨从掌管招募、训练兵马的下层军官得到历练,逐渐成长为南宋名将。同时是否与他出生于固原,熟悉西北风土地理、骁勇善战有关系,建炎二年(1128),曲端在泾原治理军队召集流民溃卒,供给粮食。六月以集英殿修撰身份至延安府,曾多次击败西夏。此后由于王庶、张浚诬陷,并任命曲端鞭打过的部将康随提点刑狱。曲端听说后说,“我这回死定了”。不久,曲端突死狱中,时年41岁。陕西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惋惜。
据《宋史》卷之三百六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八记载:“曲端字正甫,镇戎人。父涣,任左班殿直,战死。端三岁,授三班借职。警敏知书,善属文,长于兵略,历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寨兵马监押、泾原路第三将。”
《宋史》评论:“端有将略,使展其才要未可量。然刚愎、恃才凌物,此其所以取祸之。”(www.chuimin.cn)
四
宋政府采取用土地招抚蕃部的政策,使堡寨土地四周吐蕃人得以安居。宋朝还重视利用蕃部首领作用,封赐官爵。同时,宋王朝对蕃部修建寺院给予支持,采取“佛事怀柔”策略。
通安城东南面山上,当地人相传建有规模较大的寺院,从散落山坡的砖瓦和建筑残件的面积、数量看,可推测当时寺院建筑的规模。王河社在修路时挖出的多头多臂神像是否与吐蕃佛像有关?
据《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第123页会州蕃部载:会州,其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会宁郡、古西戎城,唐广德(763—764)后陷于吐蕃。宋元丰四年(1081),李宪率军进至屈吴山,招降以裕藏颖沁萨勒为首的蕃部,进至打啰城川下营,打啰城后讹为打拉池(今甘肃平川区内)。
宋政府还在甘肃地区设置牧监、马坊与坑冶铸钱。
通安既是军事要地,也是吐蕃屯垦之地,又是商贸重镇。
蕃汉弓箭手联合守护,周边盘盘营联保联防,军队戍边屯守,对通安开发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即便是堡寨高垒,这里却仍然硝烟弥漫。可见,通安已成为宋、金对峙西夏的最前沿。
五
北宋立国后,由于党项的崛起,宋政府将修筑堡寨作为御夏的主要举措和设施。秦凤、泾原、环庆三路所辖区域是北宋前沿阵地,在控扼要冲之地修筑城、关、堡、寨成为主要措施。众多的城寨由蕃民、寨户、弓箭手戍守。堡寨成为聚集兵力、抵御西夏的阵地。遇贼抄掠,人畜进入堡寨隐蔽。敌退,各堡寨人马一起出动,拦截追击,使敌进无所得,退有所失。
堡寨成为大量人口的聚集地,由于地处前沿,又屯驻军队,因而成为商品贸易集散地。北宋以茶叶换取战马,茶马互市发挥着促进交流、互通有无的作用。
据《固原市志》大事记第414页记载,元至正十二年三月,“陇西地震百余日,城郭被毁,陵谷变迁,定西、会州、静宁、庄浪尤甚。会州公廨中墙崩塌,获弩五百余张,长者丈余,短者九尺,人莫能挽”。为求安宁,将定西县更名为安定,会州更名为会宁。
据《元史·地理志三》载,“陷于河西,侨治州西南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会州的治所,在今甘肃省会宁县,唐初改西会州,又为粟州,会宁郡,又为会州。宋置敷川县。金置保川县。
今甘肃东部是北宋泾原、环庆二路辖区,汉蕃杂居,与西夏党项毗邻。是北宋重点经营之地。庆历元年(1041),范仲淹在庆州的一年时间里,重视恢复生产,主张蕃汉弓箭手就近戍守。被庆州羌民称作“龙图老子”。
按泾原路辖区,通安作为战略要地,范仲淹是否视察,无从考证,但按军事战略地位看,通安在金以前应该就有建置。
如此,范仲淹经略西北边防,或许曾登上通安城。只是通安为小寨,没有记载而已。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所写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就是对通安城的生动写照。
六
南宋名将曲端曾在通安城秣马厉兵。
宋朝名相范仲淹是否在通安城运筹帷幄?
宋朝名将章楶是否曾在通安整顿山河?
宋朝名将杨延昭是否从固原到通安跃马扬鞭?
残存的宋代城砖,散布在通安的残留瓦片,宋代官窑的青花瓷片,唐宋时期的古钱币,菱形箭头,圆锥形箭头,铜制流星锤,大量的粗陶生活瓷片,民用的、官用的,军事的、民情的,组合成一幅幅金戈铁马、旌旗猎猎的生动画面。无声地诉说着“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那个岁月里的故事。
迷雾一样的通安,迷雾一样的盘盘营,迷雾一样的历史。
(李进军)
有关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乡村旅游的文章
关键就是,在中国文明的价值系统中,语言和文字的地位恰好相反。从古史起源上,中国的文字从来就不是语言的衍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商人到周人,又都明确赋予了文字不只超越语言,而且超越有限人间现世的地位。如果说有文化价值上的本质论的话,在中国,文字才是本质。从历史角度应该予以补充解释的是:中国早就存在一套非表音文字,并不意味着就必然不会,不能再创造出另外不一样的表音符号系统。......
2023-08-28
第一部女性名人传记《列女传》8卷,汉刘向撰。《列女传》屡经传写,到了宋代已经不是原来的本子了,分篇也各有不同。书后有《续列女传》1卷,相传是东汉班昭所增加,《续传》又收列女20人。《列女传》的成书有其重要意义。所以,《列女传》在中国古代妇女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023-12-03
在秦都咸阳遗址被改道后的渭河侵蚀而损毁的情况下,西汉长安城遗址成为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完整古都大遗址。然而,西汉长安城又是一座谜一般的城市。近年的测量结果显示,汉长安城周长25700米,北城墙7200米,西城墙4900米,南城墙7600米,东城墙6000米。汉长安城的西城墙是四面城墙中最短的。据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汉长安城西城墙长4900米。......
2023-11-29
位于下坪的碉堡处于古驿道的西侧,用于监视县城和宣恩方向,确保通往施州的驿道畅通,位于后坪的碉堡俯瞰酉水河,地处黑神庙旁边,用于监视县城和龙山方向,确保通往湖南永顺府的驿道畅通。经过仙佛寺村的两条古驿道,一条通施南府,另一条连接湖南龙山。......
2023-10-19
汉长安城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为西汉都城遗址。图7 汉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未央宫,又称西宫,位于城西南角。未央宫城内的建筑,以位居中央的前殿为主体。据推测,可能是后宫椒房殿遗址,即皇后的住所。遗址位于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长安城南郊,西汉仪礼性建筑群遗址,以明堂、辟雍和王莽九庙遗址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遗址在汉长安城南安门外大道西侧,与明堂、辟雍对应。......
2024-01-28
“戈”为何能成为古代第一兵器汉语中与战争有关的字词多含“戈”,字有武、战、伐、戍等;词有枕戈待旦、止兵息戈、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反戈一击等。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有带柄兵器,可用于钩、啄、割等。原来,“戈”成为古代第一兵器的主要原因与当时盛行的作战方式有关。车战为主的先秦战争中,戈的优势是其他武器所无法比的,所以被列为当时的第一兵器。......
2024-05-18
中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称号,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形式不同,各自独立,两者没有承袭关系。这就是三令与五申的内容,是教育将士应该在战阵中和军事行动中明确的作战守则。古代军中旗帜很多,这些旗帜颜色各异,大小形状不同,图案、装饰繁多,各标志一定的意义。符牌中的重要角色,莫过于古代的兵符。......
2024-01-19
(一)进剿山越提高台州军事重要性今天的浙江省域在先秦时期属于越国之地,其居民的成分大致由东越民族和江南汉人组成。[20]在这类军事行动中,台州由于它的地理因素,就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亦不难推知临海郡城的建设是独具只眼,完美利用地利的。这一传说体现了造城过程的艰难曲折。......
2023-0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