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优秀,幼当勉学苏老泉①,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成⑩,众称异。彼颖悟,人称奇。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8岁就能吟诗。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也是以他多年的努力学习为基础的。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刘晏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刘晏10岁那年,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大张鼓乐,让教坊中的艺人进行表演。......
2024-09-21
从国道247线与309线交汇的甘沟驿十字,再一路向东22公里,穿过张家岘口,即到达大沟深处杏花村·新坪村新张家社。
村内张家堡子是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岁贡张嗣功(字敏斋)的故居,原立于大路旁的德教碑,称“吏部侯铨训导岁进士张老夫子先生”。当年,乡邻老君坡“陇右三苏”,即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苏耀泉、光绪三十年甲辰科进士苏源泉、宣统二年己酉科拔贡苏绍泉,求学此门下时,借宿该堡内。
石碑是以苏耀泉为首的百名进士、举人、贡生为老师所立。
据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进士刘庆笃、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恩科补行庚子科举人张济川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编纂的《会宁县志续编》记载:“张嗣功,字敏斋,东乡张家岘人,岁贡生,设帐里门,毅然以奖进士类为己任。会、静、隆、海四县(包括现西吉县)士子多出其门。邑进士苏耀泉、苏源泉皆亲炙弟子也。幼从族兄少朴公读,获益颇多,故父事其兄,弗敢懈。邑令贤之,以乡饮大宾选,却弗受。不慕荣利,有古儒者风。”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故居选址蕴含了自然而然、顺其自然、因势而为、顺势而建、大道至简等多重哲理,显露出堡主人随遇而安、顺势而为、心平气和、心胸豁达的人生智慧。故居原为一个小山咀,东、南、西三面环沟,据说张氏先人取“金线吊葫芦”之意,在小山咀上依山势大小画个圆圈,确定圆边为堡墙位置,于是张氏族人组织筑墙,就地取土,小山咀不见了,一个椭圆形堡子就垒起来了。
而今,我们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堡子选址是一个极具智慧的杰作。
堡子占地面积约4.5亩,周长188米,高9米,墙体底厚4.5米,东、西、南三面堡的墙底与沟底距离20~60米不等,唯有大门朝北,直通大路,堡墙东、西、南、北各角有炮台,西北角有一处高房,堡墙内原布置有正院和二院,东主南门,既有房子,又有窑洞。
同治乱世年间,土匪对此堡抢劫,由于堡内势单力薄,加之原堡墙不高,匪贼越墙而入,一把火使堡内财产及房屋化为灰烬,所幸无人员伤亡。此后张家对堡子加固维修,增加高度,重修房舍。
1936年红军过境路过此堡,男丁外出,堡中仅有女眷及长工数人,红军扣门与堡内对话,堡内答应供给食物和水,于是红军没有进入院内,院内女眷及长工赶制烙饼放入篮子从堡墙大门吊下供红军食用,又用大铁锅烧开水提供饮用。但由于红军人员众多,开水烧不及,便直接取用窖水。红军离去时开了条据,但此后丢失,红军与堡子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www.chuimin.cn)
大沟镇新坪村新张社鸟瞰图
张嗣功先生旧居
张嗣功先生旧居正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土改时,张家人搬出,堡子作为西坪乡政府的办公地点,内设乡政府、银行、粮管所、医院等机构,还有本地另姓无屋人家入住。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东迁大沟,堡子无人居住,一直荒废,1988年张氏后代念宗亲祖德,搬进堡内,居住至今。
堡子历经百年岁月雕琢,轮廓依然完整,依山就势,没有成规,自然天成的风格犹在,其古朴而雄浑,内敛而沧桑,彰显主人张老夫子胸襟宽阔,格局博大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进入院子,半圆形堡墙,开阔而包容,毫无压抑之感,满院阳光明亮而温柔,显露出古代读书人偏爱的闲情逸致,恰如张老夫子碑文所述“闻者延企,薰者善良”,一位仙风道骨,超然脱俗的老夫子飘然而来。
(李进军)
有关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乡村旅游的文章
天资优秀,幼当勉学苏老泉①,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成⑩,众称异。彼颖悟,人称奇。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8岁就能吟诗。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也是以他多年的努力学习为基础的。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刘晏十分勤学,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刘晏10岁那年,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大张鼓乐,让教坊中的艺人进行表演。......
2024-09-21
六一泉在孤山之南,一名竹阁,一名勤公讲堂。苏轼《六一泉铭》: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又因二人都是欧阳修的门生,刚挖出此泉时恰好收到欧阳修辞世的讣告,于是大哭一场,然后为此泉取名“六一泉”,如此仿佛又见到欧阳修之面了。惠勤上人的弟子砌了一间石屋以保护泉眼,并在石屋壁上刻下了铭文。就这样,六一泉淹没于两个观名之间,约有二百年。......
2023-10-09
慈溪自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以后,渊源学风铸就了罕见的进士之乡。经考证,慈溪唐代有进士3名,五代十国有进士1名。宋代慈溪进士达162名,武举7名,其中著名的有舒亶、姚掌、杨简、姚颖、桂万荣、黄震、方山京。元代尽管当时的民族歧视相当严重,慈城也出了2名进士,乡举5名,最为突出的有桂彦良等。......
2023-11-15
除了贩毒,坤沙还走私宝石,贩运军火。而这次事件也让缅甸政府深感疑惧,决心铲除这颗“毒瘤”。在坤沙被缅甸政府监禁后,张苏泉一方面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同时积极营救坤沙。坤沙被释放后,起初被要求居留在仰光,不准离开。......
2023-12-05
11.“嘉靖四进士”赋诗麦积山麦积山瑞应寺大殿前廊及东崖入口处保存有数块明代嘉靖年间的石碑,碑上镌刻有十余首文人游览麦积山后写的诗歌,对麦积山的险、峻、雄、奇进行了生动描绘,四位作者都是明嘉靖年间的进士和就职于秦州的地方官员,他们对自己主政的这方土地充满着感情,反映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山水文化的认同和归属,也由于他们的重视,明代中叶的麦积山石窟也获得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2023-12-05
故静宁进士,最终落实为明代2名,清代12名,共14位。进士张文源所居页河子,是静宁一块“飞地”,志有明载,故他的籍贯为“平凉府静宁州”。静宁历史沿革,“康熙州志”开篇即有明确记载,本土学者赵宗理先生有过更为明晰的阐述与考证。到了清代,静宁科举大有起色,迎来了慕氏父子接踵题名金榜的开门红。静宁所居“座次”,基本属于“先进行列”,尤其在平凉府稳坐龙头老大的交椅,足以使自尊心较强的静宁人有骄傲的理由。......
2023-09-27
塘南泉漳尚有一座桥名“大安”的古桥存世。桥位于泉漳街西侧小河上,河通漳溪,此桥虽小,却是原来从泉漳经陆路去姚家埭、南河漾、李家桥直至塘栖的必经之桥。桥面由二块三组大条石铺成,桥长11米左右,桥宽1.3米。《唐栖志》记载泉漳一带桥梁西塔漾姚家埭村委西北面西河港自然村原来还有一座张家小桥,该桥位于西塔漾落北西河港自然村中间,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古石桥因年久失修,已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拆建成一座水泥拱桥。......
2023-11-22
苏轼,中国北宋文豪。苏元老,字子廷,是苏轼的族孙。因为苏元老为学有功,所以苏轼非常喜欢他,苏辙也曾夸奖过他。作为长辈,苏轼非常关心后代的成长,特别是对族孙苏元老更加关爱。在这封家书里,他劝诫苏元老要多读书,勤学习。苏轼虽然长了侄孙苏元老两辈,但在这封写给侄孙的信中,他说话的口吻仍然非常平易亲切,一点也没有长辈的权势与威严。......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