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内东经地区的描写-山海经

海内东经地区的描写-山海经

【摘要】:海内东北陬以南者。译文海内从东北角往南的国家地区、山川、河流、物产记述如下。译文大燕位于海内区域的东北角。另一种说法认为四国在海内设置的郡,不能称其为郡县,因为处在流沙中。也有说法认为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修筑的琅邪台,用来观望东海。译文琅邪台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的东面。另一种说法认为湘水最终注入了东南方的西泽。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译 文

海内从东北角往南的国家地区、山川、河流、物产记述如下。

钜燕在东北陬

注 释

①钜燕:即大燕,指燕国。钜,巨大。

译 文

大燕位于海内区域的东北角。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㬇,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注 释

①埻(dūn)、端、玺、㬇(huàn):皆为古国名。

译 文

在流沙中建立的国家有埻、端、玺、㬇,它们都位于昆仑山的东南面。另一种说法认为四国在海内设置的郡,不能称其为郡县,因为处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注 释

①大夏:西域古国之一,地理位置大约在今阿富汗北部。竖沙:即宿沙,西域古国之一。居繇:即居延,西域古国之一,位于额济纳河流域以及居延海一带。月支(zhī):西域古国名。秦汉之际常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后遭匈奴攻击。前往迁至伊犁河上游的一支成为大月支。没有西迁的一支进入祁连山游牧,并与羌族杂居,称为小月支。

译 文

在流沙之外建立的国家有大夏国、竖沙国、居繇国、月支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注 释

①白玉山:古山名。因盛产白玉而得名。

译 文

西胡人的白玉山就位于大夏国的东面,苍梧位于白玉山的西南面,这些都位于流沙的西面,昆仑山的东南面。昆仑山位于西胡人所在地的西面。以上这些都在大地的西北方。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注 释

①鼓:鼓动,敲击。

译 文

雷泽里面有一位雷神,他长着龙的身子,人的脑袋,只要敲击自己的肚子,便会雷声阵阵。雷泽位于吴地的西边。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译 文

都州在大海中。另一种说法将之称为郁州。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注 释

①琅邪(láng yá)台:本是一座山,高耸突起,形似高台,被称为琅邪台。也有说法认为指春秋时越王勾践修筑的琅邪台,用来观望东海。

译 文

琅邪台位于渤海与海岸之间,在琅邪的东面。琅邪台北面有一座山。另一种说法认为琅邪台在大海中间。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译 文

韩雁在大海中,位于都州的南边。

始鸠在海中,韩雁南。

译 文

始鸠在大海中,位于韩雁的南边。

会稽山在大楚南

注 释

①会稽山(kuài jí):山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

译 文

会稽山位于大楚国的南边。

岷三江:首大江出汶山,北江出曼山,南江出高山。高山在城都西。入海在长州南

注 释

①汶(mén)山:即岷山。

②曼山:即崌山。

③高山:即崃山。

④城都:即四川成都。

⑤长州:即今江苏苏州。

译 文

从岷山发源的三条江水,首先是长江发源于汶山,再者是白江发源于曼山,还有南江发源于高山。高山位于城都的西面。三条江水都注入大海,注入大海的地点就在长州的南面。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馀暨南

注 释

①浙江:即钱塘江。三天子都:即三天子鄣山。

②馀暨:春秋时期越国古城名。位于今浙江萧山附近。

译 文

浙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三天子都山位于蛮地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注入大海的地点就在馀暨的南面。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注 释

①彭泽:古代大泽名。

译 文

庐江也发源于三天子都山,之后注入长江,汇入长江的地方就在彭泽的西面。另一种说法认为汇入长江的地点在天子鄣。

淮水出馀山,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入海,淮浦北

注 释

①朝阳:古县名。位于今河南邓州一带。

②淮浦:古县名。位于今江苏涟水一带。

译 文

淮水发源于馀山发源,馀山坐落于朝阳的东面,义乡的西面。淮水最终注入大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淮浦的北面。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注 释

①湘水:即湘江。

译 文

湘水发源于帝舜所葬之地的东南角,然后向西环绕流去。 湘水最终注入洞庭湖下游。另一种说法认为湘水最终注入了东南方的西泽。

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颁葬于阳,九嫔葬阴,四蛇卫之。

译 文

汉水发源于鲋鱼山,帝颛顼就葬在鲋鱼山的南面,他的九个嫔妃则葬在鲋鱼山的北面,有四条巨蛇守卫着它。

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耳西。

注 释

①濛水:即岷江支流大渡河。

译 文

濛水发源于汉阳的西面,最终注入长江,汇入长江的地点位于聂阳的西面。(www.chuimin.cn)

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华阳北。

译 文

温水发源于崆峒山,崆峒山坐落于临汾南面,温水最终注入黄河,汇入黄河的地点位于华阳的北面。

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一曰缑氏。

注 释

①颍水:淮河的支流之一,位于今安徽省西北部及河南省东部。

译 文

颍水发源于少室山,少室山就坐落于雍氏的南面,颍水最终注入西鄢北边的淮水。另一种说法认为少室山是位于缑氏的南面。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南,入淮极西北。一曰淮在期思北

注 释

①期思:古县名。位于今河南淮滨一带。

译 文

汝水发源于天息山,天息山坐落于梁勉乡的西南,汝水最终注入淮极西北边的淮水。另一种说法认为汝水注入淮水的地点位于期思的北面。

泾水出长城北山,山在郁郅、长垣北,北入渭。戏北。

译 文

泾水发源于长城的北山,北山坐落于郁郅和长垣的北面,泾水最后流入渭水,泾水注入渭水的地点位于戏的北面。

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

注 释

①华阴:即今之陕西华阴。

译 文

渭水发源于鸟鼠同穴山,之后向东流淌注入黄河,注入黄河的地点位于华阴的北面。

白水出蜀,而东南注江,入江州城下

注 释

①江州城:古城名。即今之重庆市区。

译 文

白水发源于蜀地,之后向东南流淌注入长江,白水汇入长江的地点位于江州城下。

沅水山出象郡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注 释

①镡城:古县名。位于今湖南靖州一带。

译 文

沅水发源于象郡镡城的西面,之后向东流淌注入长江,注入长江的地方位于下隽的西面,最后汇入洞庭湖中。

赣水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

译 文

赣水发源于聂都东面的山上,之后向东北流淌注入长江,注入长江的地方位于彭泽的西面。

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

译 文

泗水发源于鲁地的东北方,之后向南流,再向西南流淌经过湖陵的西面,而后转向东南方向最终注入东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淮阴的北面。

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

译 文

郁水发源于象郡,之后向西南流淌注入南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须陵的东南面。

肄水出临晋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

注 释

①肄水:即溱水。今北江的源头之一。

译 文

肄水发源于临晋武的西南方,之后向东南流淌注入大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番禺的西面。

潢水出桂阳西北山,东南注肄水,入敦浦西。

注 释

①潢水:又叫桂水,即今之连江

译 文

潢水发源于桂阳西北的山上,之后向东南流淌注入肄水,注入肄水的地点位于敦浦的西面。

洛水出洛西山,东北注河,入成皋之西

注 释

①成皋:古县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一带。

译 文

洛水发源于上洛西边的山上,之后向东北流淌注入黄河,汇入黄河的地点位于成皋的西边。

汾水出上窳北,而西南注河,入皮氏南

注 释

①皮氏:古县名。位于今山西河津一带。

译 文

汾水发源于上窳的北面,之后向西南流淌注入黄河,汇入黄河的地点位于皮氏的南面。

沁水出井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

译 文

沁水发源于井陉山的东面,之后向东南流淌注入黄河,汇入黄河的地点位于怀县的东南面。

济水出共山南东丘,绝钜鹿泽,注渤海,入齐琅槐东北

注 释

①绝:截断,拦截。

②齐:周朝诸侯国。琅槐:古县名,位于今山东广饶一带。

译 文

济水发源于共山南面的东丘,流过钜鹿泽,最终注入渤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齐地琅槐的东北面。

潦水出卫皋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

注 释

①潦阳:即辽阳

译 文

潦水发源于卫皋的东面,之后向东南流淌注入渤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潦阳。

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注 释

①阳曲:古县名,位于今陕西定襄一带。

②章武:古县名,位于今河北黄骅一带。

译 文

虖沱水发源于晋阳城的南面,之后向西流至阳曲的北面,而后向东流淌注入渤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章武的北面。

漳水出山阳东,东注渤海,入章武南。

注 释

①山阳: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

译 文

漳水发源于山阳的东面,之后向东流淌注入渤海,注入大海的地点位于章武的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