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海青浦实验中学30年教育改革方法及成果

上海青浦实验中学30年教育改革方法及成果

【摘要】:青浦数改经验与我们长期教育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课题、改革措施,在科学预设的基础上,再进行严密的科学研究,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选择合适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保证课题或措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又如青浦数改小组自然实验法,开展为期三年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心理效应实验,证实这两个实验因子是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能性为现实等。戴老师利用教研组会议等机会,听取“共同体”人员的看法。

青浦数改经验与我们长期教育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课题、改革措施,在科学预设的基础上,再进行严密的科学研究,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选择合适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保证课题或措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如顾泠沅独创的经验筛选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从160多项数学教学经验中筛选出四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的希望。

又如青浦数改小组自然实验法,开展为期三年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心理效应实验,证实这两个实验因子是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能性为现实等。

所以说,在教育改革中选择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方法何其重要。在顾泠沅先生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课题改革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是“行动研究”法。下面以“语文老师的备课全程记录”案例为例。

案例:语文老师的备课全程记录

背景说明:戴青老师当时是一位有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刚从初三回到预备年级任教,该年级是新教材试点年级,按照教研组安排,老师每学期要上一节研究课。

过程:从接受任务伊始,戴老师就开始备课了。

戴老师一直参与学校语文教改工作,并对区的语文教改历史较为熟悉,尤其对四层次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较为了解,但戴老师认为,四层次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导的色彩还太浓,有意向想突破这一框架,可同时又怕对新教材把握不住。如何上课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戴老师心中无底,因此,“怎样的课才算好课”“怎样的教学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戴老师研究的问题。

戴老师的策略“摸着石子过河”,希望同事、教研员、专家一起探讨,在共同研究中寻找问题的症结。

戴老师的行动路线

1.选定课文。戴老师觉得选择课文应从自身感兴趣的文章入手,这样上课较为顺手,但转而一想,“我研究的目的是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如果把上研究课课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不正是体现了我的教学意图吗?”于是,戴老师向学生说明用意,学生兴趣高涨,经讨论,慎重地选定《诺言》一课作为师生共同实践的研究课。

2.钻研教材。戴老师对教材的研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弄清课文在整册教材、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确立其重点、难点,以及透过人物对话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查询作者班若莱耶夫的生平及相关作品,仔细体味其作品的风格及表现手法;比较同类文章如《一千张糖纸》,品味作者的匠心;寻找有关的教学参考、教学设计,借鉴思路。

3.学习理论。仔细研读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方案以及《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等书籍,体悟到新课程落实关键点是要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体验与价值通过适切的活动让其在一堂课中体现出来。

4.了解学生。从学生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和所喜爱的教学方式出发,确定通过诵读来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厘定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让学生体会理解信守诺言,讲究诚信的可贵之处。

6.切磋探询。戴老师利用教研组会议等机会,听取“共同体”人员的看法。例如有同事认为,这个教学目标过多地考虑了《诺言》一课的思想内涵,对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体现不够,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其自身的魅力。

7.反思修订。戴老师在听取了他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修订为: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个性;二是让学生感悟信守诺言,讲究诚信的可贵。

8.教学设计

(1)确定思路

戴老师依据新课程、学生及课文的特点,决定采用讨论法实施教学。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就课文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最后围绕一两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以此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容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其重点是通过朗读来感悟、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构思方案

①导入设计在学生快速阅读后引出:“假如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②讨论设计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根据思考题预习课文,为课堂教学小组讨论、交流作准备。

③赏析设计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的字、词、句,并说明理由。

④小结设计用名人名言结语,深化主题。

⑤作业设计写一篇200字左右讲诚信的片段。

9.深度会谈

共同体人员一起研究,先由老师说课,讲明意图和设计方案,然后由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意见,最后在三个方面达成共识。

(1)导入设计:改用Flash动画曾子杀猪》,这样更有新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设计:由问题转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圈套式的问题本质上还是灌输,问题应更多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真正地讨论起来、争论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来,才有可能转化为:(www.chuimin.cn)

话题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男孩,你会怎么想又怎么做呢?

话题2:为什么一个小男孩做一件差点被认为笑话的事情,而大人却如此重视并给他很高的评价,称他为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人”呢?

(3)赏析设计:让学生多形式地朗读,分角色创造性地朗读。

10.透视课堂

(1)公开教学

戴老师根据教案上课,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

(2)课堂实录,全息观察

“共同体”成员多角度进行量化和质化观察记录。

(3)反馈会议

戴老师与“共同体”其他教师一起进行评析,梳理出课堂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

①课堂提问琐碎;

②教师有的指导语言指向性不够明确;

③对学生的想法缺乏明确的鼓励和肯定;

④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

⑤学生讨论中的瞬间闪现的思维火花没有抓住;

⑥教师的手势模糊、语气不民主,造成学生情绪紧张;

⑦对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激情回应和鼓励。

11.教学再设计

(1)进一步研读课改方案,理清思路,找准方向。

(2)重新厘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种朗读中品味语言特点,懂得信守诺言,讲究诚信是人的最重要品质。

(3)调整教学方案:在导入后,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大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然后提出第一个话题,更显水到渠成;对话题的追问要更明确,第一个话题改为:“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他不离开的依据是什么?”引领学生找出重点字、句进行朗读,品味、感悟、理解课文,同时对学生的朗读及时进行点评、指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出讲诚信的可贵。

第二个话题之后增加与学生共同赏析和探讨的时间,增设学生自我设疑、质疑、解疑的环节,并设计一个课前作业,查寻有关诚信的正反例子,在课中交流,这样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利于教会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人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活动的主人。

12.二次实践后的反思总结

戴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进行第二次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写出整个备课过程的反思总结。

13.课堂实录、教案、反思,总结存档

正如华师大教授叶澜先生所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上述课例研修过程中,执教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中不断地反思,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在变化,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文道统一。

注:“四层次五环节”的教学即:“整体感知,选点读析,扩展迁移,评价运用”四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伴随着这一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归纳为五个环节:“读、思、议、习、评”。“读”:读有目标,读后质疑;“思”:温故探新,尝试释疑;“议”:多向交流,互补调节;“习”:学而习之,知能并进;“评”:评价归纳,校正强化。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更应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