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我们把该类教学活动称为综合活动课。我们认为,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三毕业班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分流,是跨入人生的第一步,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活动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可以说,许多收获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谈”出来的。对学生来讲,综合活动既增长了历史知识,又接受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情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既提......
2023-11-19
“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全面提升办学品质成为我们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除了学校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就进一步得到突显。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一专多能,甚至是多专多能的专家。教师的品格意志、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深刻影响。因此,造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关键。我们必须着力成就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批成功型、专家型的教师乃至教育家。
(一)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着眼于为人师表之下的师能培养
从长远的观点思考,我校着手从两方面构建教师发展体系:一方面,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做充满爱心、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者。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人格榜样。另一方面,重视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以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教育素质提升工程,让教师成为学生素质提升的引路人。
1.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人格榜样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自觉担负起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学校以主题报告、学习先进教师事迹等形式,教育全校教职员工,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提升教职员工的职业境界。
(2)完善教师师德规范
不断完善教师师德规范,加强宣传与学习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守住教师职业底线。建立与健全学校教师师德规范制度和激励机制,教师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依规依法办事,教育学生要通情达理,令学生、家长信服。同时,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评定学校“师德标兵”活动,表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辛勤耕耘、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杰出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倡导良好育人氛围,提升育人的品质,让教师更好地实现生命的职业价值。
陈娟老师就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的突出代表,她关爱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得到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普遍好评,她的事迹被相关部门多次报道。
(3)健全师德监督机制
进一步健全学校师德监督机制。学校党支部,工会等组织充分发挥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严格考核管理,积极推进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全校前50%的教师给予奖励。逐步推出家长对学校、班主任、教师满意度的调查,并对满意度高的班主任和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德育处加强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对考评结果合格及优秀者给予分层奖励;教导处加强对各教研组及教师日常研修工作及教学工作的考评,同样对考评结果合格及优秀者给予分层奖励。
2.让教师成为学生素质提升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关键。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批专家型的教师乃至教育家。
重视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能力,以增强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实施教师教育素质提升工程。具体措施:
(1)推进校本培训工程
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既强化对学校教师的通识培训,又针对学科特点进行专项培训,既要进行理论培训,又要对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教学水平以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为实现有效教学给予必要的教学能力支撑。建立教师校本培训网络管理平台,就教师日常各类培训、研修、教学常规实践等资料上传并进行学分评定,每一学期依据学分进行奖励,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校本培训工作,提高培训的质效。
区进修学院一直都是我校师资培训倚靠的最重要的平台。“十二五”期间区进修学院的领导、专家曾多次来我校开设讲座,深受教师的欢迎。我校还被评为“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将有更大的自主权来安排校本研修学分。
此外,我校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丰富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校本培训,面向全体教师,特别关注新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业务进修和水平提升,继续立足“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所谓“抓两头”,一头是职初教师,另一头是骨干教师;促中间,就是以两头辐射全校教师。具体措施如下:
①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秉承我校“团队带教”的优良传统,以学科为单位,精选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踏实进行日常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带教本校以及来自区内兄弟学校的新教师,使得师徒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②集团化办学。我校作为青浦教育实验集团成员校之一,参与集团组织的一系列培训活动,如专家讲座、“我的新课堂实践”教学评比(论坛)、各学科教学资源评比等。
③校青年班主任实训基地。我校特聘区德育专家左丽华老师坐镇指导青年班主任工作,开展系列主题青年班主任培训,帮助青年班主任更快更好地成长。
④区级培训课程。“十二五”期间,我校有6位教师开设了6门区级培训课程,“十三五”新一轮区级课程申报,我校也有多位教师提交了申请。
⑤协同学习暨电子书包项目。我校作为青浦区四所第一批实验校之一,经过两年的实践,已将该项目在六、七、八年级全面实施,提升了我校教师的信息教学素养,同时构建起各个学科基于“新基础,新课程,新技术”理念上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⑥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设备。我校利用现有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设备,聘请公司相关培训师,为教师作三个阶段的培训,并以任务驱动(上传作业、教学评比、教学论坛、教学展示)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效果。
⑦轻学助手项目。我校作为首批轻学助手试点的11家单位之一,已经在2016年底完成相关教师的培训。并于2017年3月开始正式在六年级进行项目实施,要求教师能利用“轻学(教师)”APP,进行布置作业、教学微视频上传、课堂评语、随堂评价等活动。
⑧长三角共同体项目。我校与杭州高新学校、苏州振华学校组建了长三角共同体,为三所学校的教师提供了难得的跨省交流、互动提高的渠道。
⑨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2013年2月,我校与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浙江省台州中学、安徽省青阳县庙前初级中学、青浦区尚美中学成了第三批“千校网络”结对学校。经过一番线上、线下的协商和研讨后,达成了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交流共享携手并进”的共识,并开展了一系列新活动。
2004—2010年,我校校本课程初步实施体系化。不断开设特色化、多元化的拓展课程共计达52门。学校在全校教师的通设培训的基础上,在校本课程开设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对承担特色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性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并能胜任特色课程教学,几年来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4月,在我校召开的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我校承办的“上海市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讨会”上,得到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徐淀芳等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2)强化校本研修工作
深入项目驱动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将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将课程改革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问题的起点,以教育科研、行动研究和团队带教的方法,就每一个研究专题分阶段推进,实现理念到行为转化,形成专业引领加同伴互动的机制,达到项目组驱动跟教研组活动的统整,从而不断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和品质。同时,学校要建立起保障各学科校本研修的专用场所,保障各教研组、备课组的研修活动长期稳定的开展。
①青浦区实验中学校本研修网。我校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实现校本研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鼓励和激励教师将日常研修活动的过程性资料上传校园网,使教师的研修活动学有所获、查有所据,帮助教师更好地保存自己的研修资料。
②《学程手册》项目。《学程手册》已基本覆盖了我校语、数、英、物、化、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十三五”期间,全体学科教师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修订完善《学程手册》,使教师在该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学情,实现更为精准的教学,从而更好地获得专业方面的提升。
③区级学科研修基地。我校现有4个区级学科研修基地,分别是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修基地、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研修基地、中小学探究型课程研修基地、初中科学教学研修基地。各个研修基地为我校教师与区内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搭建了又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④“实验中学片”教育共同体项目。“实验中学片”教育公共体是由实验中学(东、西校区)、尚美中学、白鹤中学、复旦附中初中部等学校在协作发展基础上联合形成的教育团体,是一种新型的校际合作的横向与纵向双轨制教育发展平台,该平台为共同体内的教师搭建了协作发展的平台,其目的是在城乡区域范围内,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对话,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区域教师专业素养。
2013年4月初,由青浦区教育局会同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青浦区实验中学片”教育共同体联合承办了“聚焦课堂转型,提升教学品质”——青浦区教育共同体(实验片)现场研讨活动。这次活动中,青浦区教育共同体(实验片)各校校长作了“共探课堂教学转型,共谋学校发展提高”的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汇报活动中,由实验中学(东、西校区)、白鹤中学、尚美中学的六位青年教师分别展示了语、数、英学科同课异构的研究课,进行了“自主新课堂”改革的大胆尝试。像这样的“实验中学片”教育共同体联合活动已成为一种常态,各校一起探讨课堂教学转型的问题,不断提升各校的教学品质,我校的教师也从中得到很多有效的教益。这次活动,得到了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其经验在全区各校中全面推广。
⑤特级教师工作室。由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我校刘明校长主持的“刘明特级教师工作室”,现有14名成员,都来自我区初中物理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其中我校有4位。工作室定位于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公开课实践等,提升成员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培养一批区内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
⑥青年教师大比武。每学年开展不同主题的大比武,包括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媒体资源设计等。
⑦校教师社团。“十三五”伊始,我校成立了数十个教师社团,涵盖艺术、体育、生活等各个领域,为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3)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质效到位
学校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同时创设各种培训机会与专业发展机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助推。勇于承接区教育、教学各项督导检查工作,创建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承办各类市级现场会,提供教师展示的舞台,让教师在实践中获得提升(在前面“研究管理”一节中,已有“《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丰富学生学历经历的探索》展示交流活动”的有关介绍)。教师培养成效显著,如市“双名工程”成员共有7位;长三角名校长1位;参与国培计划教师35位;参与其他各类市级培训教师多达五百以上人次。
面向教师的学校制度建设可以使教师养成依规办事、依法做事的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保障了教师工作的质量。近几年,学校每年的毕业生在各类市、区高一级学校中的录取率都处于区领先水平,特别是2014年的PIAS测试中的科学项目A级水平,领先了全区水平6—15个百分点。学生各类竞赛获奖层次高,获奖人数多。
(4)形成教师奖励机制
鼓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创新方法,要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设岗定员评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育创新、业绩突出的教师强化培养,形成教师交流访学的制度,为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创造更多机会。要使有教育特长的教师不断成长和发展,要使其成为区、市乃至全国性的名优教师,努力营造教学专家乃至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以下图表(见图4-12、图4-13、表4-20、表4-21)从一个角度展示了全校教师在学校不断动员、激励下,取得的教师科研成果及其获得奖励的情况。
图4-12 实验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刊登层级(2007—2016年)
图4-13 实验中学教师教科研论文发表统计(2007—2016年)
表4-20 实验中学教师科研论文获奖统计(2007—2016年)
表4-21 实验中学学校、教师获得荣誉及奖励统计(2007—2016年)
续 表
为了倡导和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中去,自2005年开始,我校经职代会通过、颁布实施了《实验中学教科研成果奖条例》,并根据教师发展情况和学校教科研项目不断增设等情况的变化,反复修订完善,至今已有十三稿。强有力的奖励措施大大激发了教师们投入教科研的积极性。
(5)抓实项目推进,成就教师特色发展
“十一五”期间,区教育局批准立项的七个区级项目工作室中,我校就占了其中的两个:青浦区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研修项目工作室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室。我们充分利用工作室优质资源,把我校在新课程试点教学中的有效经验向全区辐射。
学校依托工作室的强有力支撑,随后建立了导师团,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大文科、大理科和艺体等六个校级项目工作室。整合全校力量,形成科研、教研、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联动的改革态势。以创建校本研修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项目工作室不断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一大批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教师每五年制定一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规划中包括了五年的中长期计划及逐年的发展进程,老师们依照着规划的方向努力践行。近年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除了区级名优教师外,市级名优教师不断涌现,如参与“双名工程”的刘明、班丽亚、戴颖川、陆欢、忻映霞、金惠红等教师,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基地成员计顺娟老师,参与市“农村学科教师培训者的培训项目”的朱敏鸣、项志红老师等。
“十二五”期间,四个区级学科研修基地,将我校作为基地学校,并由我校资深骨干教师担任基地学校主持人,包括忻映霞老师主持的初中数学学科,顾学军老师主持的物理学科,项志红老师主持的科学学科基地和董景森老师主持的探究课程研修基地,引领区域学科教师培训和学科教学改革,学科研修基地也增加了区内优秀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让教师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培育者
多年来,我们着眼于学校的高位发展,明确学校必须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而学校特色的建立能够为培养学生具有个性特点,将来为创新人才提供可靠保障。因此,我们站在优质品牌学校打造的高度,积极创建学校的各类特色,努力使之成为区、市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项目,为师生个性张扬、才华展示提供舞台和机会。
根据前文所述的2010年三类课程架构,我校共设置了限定拓展课程和非限定拓展课共52门,其中拓展性课程共有19门,探究性课程33门。学校全年各安排一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读书节等活动。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限定性学科课程。对于非限定性学科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个性特点等自由选择参加。每学期共设置50多种拓展性课程中,有“乒乓”“管乐”“国画”“机器人”“小发明”等。同时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需要,成立了“晨韵艺术团”“墨香书画社”“晨光摄影社”“杏窑陶艺社”等十多个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做到自己教有所长,有什么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要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就必须拥有一支与之相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特色鲜明的骨干教师队伍,引领特色化教育,才能培养全体学生个性凸显、人格健全、全面和谐、终身发展。
未来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需要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来构建,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所体现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在学生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教育者的个性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师。“成为你自己”,这不仅是镌刻在奥利匹克山石上的一句名言,更是每一个以塑造灵魂为职业的教师的矢志不渝的奋斗方向。于是,培养形成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成为我们义不容辞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引领、鼓励、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个性化教师群体
1.学校已有的发展优势
(1)学校的师资
东、西两校区共270多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255人,其中特级教师1名,特级校长1名,获得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49人,占专任教师的19.2%,中级职称103人,占专任教师的40.4%;获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硕士生)的教师20名,占专任教师的8%;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26人,占专任教师的49.4%,有7名教师为上海市“双名工程”教师,有17名教师获“青浦区第四届名优教师”称号,有30名教师获“区、校第五届名优教师”称号。
(2)学校的荣誉
在全体实验中学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共17项,其中能反映学校特色项目教育卓有成效的荣誉有: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上海市示范基地、华师大青少年数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
2.特色化师资队伍构成的有利条件
(1)近年来,我校连续不断招聘了几十名具有各类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使教师队伍的年龄、心理、文化等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年轻教师中党员比例明显增高,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共78人,其中党员就有41名,占52.6%,另有申请入党的进步青年多名。故而整个青年教师队伍作风优良,朝气蓬勃,工作干劲足,创新意识强,是学校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急先锋。
(2)在招聘新教师和引进各类教师过程中,我校特别有意识地向具有专长和特色,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师开启绿色通道,因而也储备了不少各方面有专长的特色化教师,随时能根据需要发挥作用。学校的特色课程越来越多,他们功不可没,许多校本课程,也是在不断开拓中形成,并具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
(3)在以往完成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带领兴趣小组活动等过程中,很多老师逐步学习、钻研并掌握了某方面某领域的学识和技能,具有了开设特色课程的能力,并渴望得到进一步深造。学校总能高度赏识他们的学习钻研精神,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得到业务上的提高,能胜任自己承担的特色课程的教学。
(4)学校领导层能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聘请学有专攻的各类专家、资深教师担任我校教师和学生技术、学术指导老师,用讲座、上课、座谈甚至手把手指导等方法引领指导,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5)学校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交流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同学们的视野越发开阔,获得的各种信息量越来越丰富,也学到了外部的先进经验和新理念、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欲望,学校教育与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时时得到更新。
3.强化教育科研品牌特色,引领学校各项特色
在学校“活动—发展”教育模式指引下,我们深入学校各类改革和实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推进课改为基础,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形成以科研促发展的学校教育科研特色,为学校全面走向一流提供教育智慧的保障。
在整体改革的基础上,学校在优质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并且找准定位,用特色改变学校的气质,用特色去实现学校“内涵式突破”,在特色发展创造的活力中实现超越,为一流品牌学校创立打下了扎实基础。在众多特色项目的争创中,学校教师个性化群体的创立至关重要,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4.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根据《青浦实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中学校的总目标所描绘的美好蓝图,学校致力于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着眼于为人师表之下的师能培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批专家型的教师乃至教育家,实现我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促进新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每学年开学伊始,我校便以最快速度了解刚入职的新教师各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他们的学科教学任务、思想政治面貌、性格特点和爱好专长等综合因素,为他们物色拜师结对的经验老师为导师,包括学科和班主任工作,以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带教引领的状态。暂不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新教师,也会尽量安排他们参与年级扁平化管理工作。所有新教师都有自己结对的指导教师,也同样享受学校传统的“团队带教”的“红利”。我们会让新教师最大可能地学习到指导老师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尽最大可能让新老师更多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培养起关爱学生的思想感情,承担起影响学生、帮助学生的神圣职责。
新教师们的第一个自己的教师节,除了师徒结对,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拜师仪式,更重要的是有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成果,有老教师谈当好一名教师的光荣、快乐和职责,以便让新教师们能分享学校带给他们荣耀,并由此生发出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跨出为人师表的坚定踏实的第一步。
学校根据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进步程度,放开胆子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放心让他们参与学校德育与教学的各项任务,设计“爱诚美志”系列教育的活动。编写与修订《学程手册》,不少新教师入职不久,就经受了上实践课、公开课、教学评比论坛发言等任务的锤炼,快速地缩短着自己的成长周期。(www.chuimin.cn)
我们也在着意提升新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提升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新教师真正成为创造性教育劳动的主体,学生成长和社会化过程的导体,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载体。同时转化新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学生发展、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能基本适应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敬业奉献,热爱学生,精通业务,较快适应教改的要求,完成教改任务。以便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新人辈出的师资队伍。
(2)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区、市级教学骨干、教学能手
一个经过长期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的、稳定的、先进的办学风格与优秀办学成果的学校,它具有独特性、先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特点。而要让以上各种特点不断发扬光大,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特别是一支青年教师组成的生力军。而我们实验中学,应该说,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这样一支朝气蓬勃、活力充沛、创意浓郁的队伍。
“十二五”以来,学校改革的重心又回归到了课堂教学的改革,从课堂教与学的时空上突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上加强,努力做到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鼓励学生挑战性学习,实现着教与学的转型。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成为这种教与学转型的先锋,大胆实践,摸索经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组青年教师钱海燕,在数学研修基地的有力支持下,通过课堂教学评比的形式脱颖而出,一路斩关夺隘,获得全国第七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一等奖,为市、区、校争了光。一批青年教师在市、区级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除了在教育教学上得到显著提高,我们也引导青年教师以充沛的精力投入教科研活动,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真谛,申报区、市级教研课题。历年来我校教科研成果斐然,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我校区、市级课题(包括重点课题)近50个,每年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30个,教师团队的教科研能力日益增强,而其中青年教师获得的成果超过总数的一半。
我们热情鼓励青年教师在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之外,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承担起拓展课、探索课的指导研究工作,创立特色社团。在众多特色项目中,青年教师担任着主角,如计算机搭建和电脑编程、校杏窑陶艺社、上海摄影特色学校,由青年教师担纲的科技、艺术、体育特色项目等都在市、区内有着重要影响。
青年教师群体不仅在学校渐渐成为核心力量,而且已有不少青年教师成长为区内有引领作用的生力军。青浦区第五届名优教师名单中,我校共有区示范教师12名,其中青年教师有8位,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而且分布在6个学科中。
(3)让中老年骨干教师发挥学科引领和指导作用
为了确保中老年骨干教师具备应有的素质,在更高层面上得到发展,我们勉励他们学习更多更高层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科研方法,提高总结、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指导、引领校内外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发展改革,真正成为校内外的学科“领军人物”。我校现有区兼职教研员及学科中心组成员16名,分布在众多学科。
如今,我校有四个学科(数学、物理、科学、探究)建立了区级学科研修基地;有多位教师开设了区级培训课程,其中有区学科带头人计顺娟老师的《观鸟》、庞利荣老师的《杠上运动》、项志红老师的《紧急救护与课堂教学实例》、杨大胜老师的《摄影技术》等。
我校既全力培养各科教师,促进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又面向区内兄弟学校输出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十来名,他们将我校的教学改革经验、学校管理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过程中,运用于新任职的学校的管理过程中。
(4)校本培训体系形成,每位教师全方位得到提升
校本培训,是所有教师快速成长的“秘诀”,在我们的校本培训体系中,我们既重视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又强调实践操作的改进,既关注对教师的通识培训,又强化对教师把握学科教学规律的培训,既有群体的整体推进的培训,又有个体的个别提高的培训,使每位教师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每位教师所接受的各种培训,可称作是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中进行的。
几十年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了学校快速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学校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高水平发展。
5.激励教师展示个性特长,全力打造学校各项特色
在整体改革的基础上,学校在优质完成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并且找准定位,用特色改变学校的气质,用特色去实现学校“内涵式突破”,在特色发展创造的活力中实现超越,为一流品牌学校创立打下扎实基础,在众多特色项目的争创中,学校教师个性化群体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1)学校科技特色全面形成。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科技教育为抓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点与面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方式推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学生各类科技创新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积极,如学校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实验室(防灾害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土壤与环境创新实验室、花卉与种植创新实验室、模型创新实验室等),学生在各类创新实验室中探索与发现、创造与发明,从而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一大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不断提升。
①创建“科学创新实验室”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坚持学校“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执行,进一步提高学校科学创新活动水平,加强对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与帮助下,我校决定开展“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创建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科技活动,丰富学校科协的活动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拟在原有的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与新建部分科学创新实验室,充分利用已定场所及师资,配备相关探究式课程资源及系列器材设备,更好提供培养青少年学生观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科学活动场所。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创建工作共包括在建和已建项目共6个,另有其他如航模、船模、车模“三模”实验室、“现代种植”实验园等均投入创建之中。
学校科学创新实验室以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建立具有相关活动设备、器材和工具,以本校学生为主要对象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争取面向学校周边青少年辐射,以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也将作为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阵地,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发挥应有的功能。
为了给“科学创新实验室”的老师们开展科创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学校领导与校内外的专家和指导老师们经过探讨和酝酿,制定了对青年教师进行科技培训的方案和计划,并召开相关教师动员大会,确定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有个性化教学特色的中青年教师为首批学员,并征求意见。接着每两周在创新实验室举行约一个半小时的培训,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将学校以前的对少数青年教师科技指导,扩大到青年教师的面上,提升为大多数理科教师或特长教师接受科技培训。
我校青年教师学科理论基础扎实,思想活跃,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工作积极主动,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能力,成效显著。学校决定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从提升青年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开始。
实验室主讲教师认真备课,参照创造学理论,联系国内外众多创造发明案例,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投影,讲述发明的意义、动机和动力、技法等;学习塑料盒的制作方法,指导教师学习设计、画线、裁锉、测量修正、胶粘等技术,并按评价标准评定成绩,以作示范参考;对进度快的学员开始电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学校为培养青年教师,让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实战比赛,经受意志的磨炼和考验,从外单位学到长处,取长补短,取得成绩能树立信心,有利于自己成长。创新实验室教师经常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技竞赛项目,跟他们合作研究课题的发现,收集分析背景资料,构思新设想,运用技术设计方案的结构,设计实验来发现和验证新方案,并指导青年教师学习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指导年轻教师学会使用工具、制作模型、测量数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需要,“科学创新实验室”又下设多个分支实验室:
A.防灾害科学创新实验室
防灾害科学创新实验室起始于2001年,是一间结合民防、探究、拓展等多项学科,服务于防灾害课堂教学的专门实验室。
实验室研究内容包括基本生命常识(认识生命,灾害与生命,爱护生命);灾害课题研究(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战争);自主课题尝试(体验感受,发现问题,调查背景,思考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创造技法,创造思维,灵感和设想,设计和实验,验证,撰文)等。
实验室拥有1名退休返聘教师与1名专职青年教师参与民防探究课的教学工作,5名青年教师参与拓展教学工作,校本教材已编写完成。
防灾害科学创新实验室创建以来,学校开展的以“灾害教育”为重点的那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爱生命的创新项目,对很多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有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教学中,通过发明制作和灾害模拟实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人生的责任和义务,产生求知和创新的愿望和动力。
B.科技创新项目实验室
实验室以本校退休返聘的发明专家张东明老师领衔,在张老师和其他专家引领和培训领导下,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教师整体科研意识增强,科技素养不断提高。在大批学生通过指导培养获得众多的教科研成果的同时,科技实验室的老师也得到了相应的收获。2013年,学校科技总辅导员麻妍劼老师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杨大胜老师获“文来杯”上海市师生科普生物·生态摄影与影视大赛优秀奖;张晶晶和张东明老师获“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争章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由于师生们的突出表现,学校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第四届赛复杯上海市科技创意活动优秀组织奖、区科技节优秀组织奖、上海市中小学健康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同时也再一次被评为区科技特色示范学校;2014年,学校获29届上海市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近几年,学生在科技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和发展,不少学生在实验室经历开放式研究和学习后脱颖而出,取得优秀成绩。先后在几十项市、区级乃至全国的创新项目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并申报专利。如2009年“智能防汽车超载装置”获第24届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造发明一等奖,该作品同时获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3年“高效晾衣架”获上海市创新大赛二等奖。同年,3名学生在18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名教师荣获二等奖,1名学生在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争章活动中荣获二等奖,1名学生在全国科学小院士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除此之外,另有100多名学生在市、区级各类创新大赛、地震科普知识竞赛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创造性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2013年6月,学生张逸凡凭借发明作品“高效晾衣架”参与了上海电视《少年“爱迪生”》节目的海选工作并成功入围,荣获“最佳创意奖”;2014年“植物LED光谱活动式培植架”获上海市创新大赛一等奖。
②机器人创新实验室
学校在2006年始筹建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最初我们以“机器人”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尝试教学,经过反复实践后,2010年由薛颖、张薇叶老师主持的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利用信息技术课开设“机器人”课堂教学,把“机器人”课程写入课表,面向全体七年级学生。
在“机器人”课堂教学课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挑战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增强了探求科学知识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互助合作,群策群力的学习方法也让他们得到人生启示。
我校现在七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在“机器人”活动教室开展“机器人”课堂教学活动,我们项目组自主编写了校本课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依托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机器人”技术。
通过“机器人”课堂教学,消除了学生对高新科技的畏惧,让学生对信息科技更加感兴趣。我们发现学生对待“机器人”的态度从“畏惧、疑惑到尝试去做,再到敢于参与,乐于主动参与”转变。有一些对“机器人”情有独钟的同学,他们参加了兴趣小组,他们就成为一支学生骨干队伍,并积极地参加各项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荣誉各1项,市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在教学与指导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也相应获得提高。《交互式评价系统在机器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被列为2013年市级信息化课题,《基于“机器人”课程的农村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课例研究》等多个区级重点课题分别得到立项并已结题。
③其他几种创新实验室
A.物理学生小实验创新实验室
在教材原有的学生实验基础上,设计、开发新的学生实验,通过学生的各项实验活动,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记录、分析、创新设计能力。
B.生命科学学生小实验创新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生小实验创新实验室的创建基础为生命科学实验室,目标是在原有的生命科学实验基础上,设计、开发新的学生小实验,通过学生的各项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记录、分析、创新设计能力。
C.“植物与环保”创新实验室
“植物与环保”创新实验室的创建基础为科学实验室与植物种植基地。目的是利用学校科学实验室、植物种植基地、区环境监测站的实验设施与设备,进行各种植物与环保类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资料的归纳与整理、创新与设计等能力。
(2)学校艺术特色精彩纷呈
长时间来,我们学校就是一个以“活动—发展”为教学特色的学校,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并积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发展艺术特色,促进了学校各类艺术特色不断形成,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
学校以创立艺术社团为抓手,不断培养艺术特色,学校成立了晨韵艺术团(校铜管乐、民乐、合唱、舞蹈队)、杏窑陶艺社、墨香书画社、晨光摄影社等社团,并为社团活动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强有力的支持,配备了各种高质量的软硬件设施,提供了各种优良条件。社团成为一批个性化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各类具有个性化特色和艺术潜质的学术人才的平台,也成了学生提升自身艺术素养的摇篮,展示自己艺术才华的舞台。
①杏窑陶艺社
2007年8月在青浦区教育局领导、校领导的支持、关心下,我校建立了设备齐全的陶艺专用教室并于同年开始在七年级全面开设陶艺课程,招聘陶艺专业教师。定期在六、七年级开设拓展性课程,并计入学分,同时聘请上海陶艺名师每周日选拔优秀学生以雕塑、绘画等方式培养陶艺专长,成立杏窑学生社团,并定期在寒暑假集中进行陶艺课题研究、创作。杏窑陶艺社自2008年起连续多年被评选为区民族文化培训陶艺项目。
利用新校舍的建设之便利,学校在2009年新置1.2立方管道煤气窑炉,并建设了设施完善的陶艺教室和陶艺工作区,总面积在100多平方米。陶艺创新实验室实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创新的快乐中得到教育和提高。2009年12月在新校区内召开了上海市陶艺家协会年会,并进行了上海陶艺家协会青浦创作基地及杏窑陶艺社揭牌仪式;在历年校园艺术节上特邀上海青年陶艺家谢艾格、陈光辉等老师为学生开设陶艺欣赏讲座,与陶艺家近距离接触;上海陶艺名师李道光老师带领三位专职陶艺老师开展每周一天的杏窑陶艺社活动,即区民族文化培训项目。活动专门对瓷板画、陶泥雕塑、龙泉青瓷的教学、技术等进行研究探索。
2012年张琳琳等老师编写了实验中学陶艺校本教材。2012年7月陶艺社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全国少儿雕塑大赛获金奖;2013年7月曾赞助并参加上海市首届陶艺师生大赛,并获奖;每年组织社团成员参加上海市学生单项比赛,陶艺曾获银奖等第奖;每年积极参加上海市、青浦区各类艺术展示活动;部分社团成员捐出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参加学校组织的六一义卖活动,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校园身患重病同学。
自2012年起在上海陶艺名师李道光老师的亲自指导下,由坚持多年陶艺教学与探索的陆欢老师统筹设计,张琳琳、陈玉洁、张胡荻三位专职陶艺老师的团队合作下,携实验中学在校及历届校友,进行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陶瓷大型创作活动。我们特邀梅山画院前院长朱新龙先生来校艺术指导,特邀城市雕塑家李博浩先生为学生作品进行艺术装裱规划。2013年初步完成了水浒108将的陶泥浮雕制作,2014年暑期进行西游记瓷板画制作,并组织邀请20多位实验校友回母校集体绘制。后续《三国演义》(青花)、《红楼梦》(龙泉青瓷浅浮雕)紧紧跟上,终于在历经艰难后全部制作出来,所有作品将各类陶艺不同特点与四大名著内容结合,可称为珠联璧合。制作完成后,我们根据这些中国四大名著内容做出的作品分别布置在六、七、八、九各年级教室外长廊的外墙上,蔚为壮观。让各年级师生每天感受到名著的熏陶,得到陶瓷技艺带来的艺术享受,当然,也为校园人文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②晨光摄影社
摄影科技活动课程已在实验中学开展了13年,课程是在学校办学宗旨的指导下,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实施的课程。课程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造性地构筑一个有乡土个性的科技文化平台。
作为“晨光摄影社”的领衔老师,杨大胜老师常常引领学生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了解青浦及其周边地区的本土文化,及生物、生态科学知识,进行摄影的主题创作,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科技艺术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005年三名学生携摄影作品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展出自己的作品获得好评。2010年至2012年,组织学生长途摄影采风6次;组织摄影夏令营、冬令营集训班6次;策划主办学生摄影作品展6次;辅导学生摄影作品8幅在上海世博会公众参与馆展出;辅导学生摄影作品15幅在《E时代中学校园周刊》上发表;指导摄影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在英特尔上海市黄鑫科技大赛上获科技实践活动三等奖;辅导学生科学幻想画在英特尔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上获5个三等奖;辅导学生摄影作品上百人次获市级、全国级奖。杨老师主持了生态摄影、影视项目,在项目考察中美丽的大莲湖湿地风景图片在“魅力上海”公众微信平台主办的“上海最美区县”评选中,入选青浦区美丽风景,为青浦获得“上海最美区县”第二名出了一份力。这使得我区优势旅游资源得到了广泛宣传,扩大了青浦区的影响,提高了我区的知名度。
2014年,实验中学创建成上海市摄影教学特色学校,学校的“晨光摄影社”2015年荣获上海市教委首批命名的上海市100个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的荣誉称号。
③晨韵艺术团
晨韵艺术团于2003年9月成立,目前规模有六、七、八、九4个年级梯队,总人数目前为(72、49、57、46)224人,乐团学生分布在十个不同声部。
乐团在多年的扎实的探索、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聘请来自上海市三大顶尖乐团的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歌剧院的演奏家作为声部教师。
2014年5月,著名指挥家、中国管乐专家、上海歌剧院国家一级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硕导林友声教授在听了几次乐团的比赛和日常训练后,欣然答应担任我校晨韵艺术团的特聘艺术指导,定期对乐团进行专业指导,把乐团引向了更加专业的道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青浦区大型的学生社团“晨韵艺术团”,曾先后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演出、比赛达数十场次之多。在2014年上海市特色乐队比赛中获二等奖,2015年第32届上海之春器乐专场比赛获银奖,同年上海市第九届非职业管乐团队展演获铜奖,2016年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西乐专场比赛二等奖,同年上海市第十届学生交响管乐团展演铜奖,“梦想的乐章”上海市青少年特色乐队展演二等奖。此外,还曾先后参加特奥会青浦火炬接力点演出活动,青浦区第五、六届学生艺术节开、闭幕式演出、国际青少年文化交流暨田野音乐会及开幕式演出等。2010—2017年,连续八届举办青浦区实验中学“实验之声广场音乐会”。
作为专业水准日益提高的我校“晨韵艺术团”,在众多的市、区级各类展示演出、比赛过程中,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以美育人”的理念在社会上赢得广泛认可。特别是2014年9月29日,我校“晨韵艺术团”举办的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上海专业音乐演播厅的首次演出,在社会各界产生重要影响,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为了这一天的演出更为精彩,来自七、八、九三个梯队的152位管乐队同学经历了整整一个暑假的辛勤排练。在顾曙萍老师和缪静蓉老师的带领下,在上海专家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在音乐班四位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此次共准备了16首曲子,由顾曙萍老师担任指挥。
精彩而完美的演出,赢得会场一阵阵掌声,也带给同学们无比的动力,带给学生家长无比的感动。实验中学全体师生用这样的音乐盛会,共同庆祝我们国庆节的到来。
(3)学校体育特色长期保持
长期以来,学校不断推进体育工作,重视全体学生日常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并坚持每天组织全校学生跑步1 000米,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既重视体育基础课的教学,又重视体育兴趣活动的开展。以每个学生发展为核心,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
①学校体育传统特色项目与荣誉
我校办学至今一直是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从1995年开始,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7年体育先进单位,2000年率先实行“体教结合”创办体育班,2002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贯彻《学校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3年又被评为上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2004年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浦区学校系统第一家),2005年荣获市中小学生暑假“人人运动,学会游泳”优秀组织奖,2006年申报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水上运动)。
②坚持体教结合,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我校作为市、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坚持并加强体教结合工作,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我校每年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在全区范围内招收了几十名体育特长生。2000年以来,集中编班(体育班),专门配备一位体育老师担任副班主任,体育班在历年军训中都是模范班,在各年级行为规范、道德情操、班风建设都是佼佼者。体育班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在市级乃至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校增光添彩(见表4-22)。
表4-22 体育班创办以来,特招生毕业去向表
③体育特色项目
目前,我校设有足球、田径、赛艇等特色项目,除了由庞利荣、陆海空、李忠等体育老师带队训练外,还特聘了校外乃至国外的经验教练来校,定期组织进行有序训练,效果显著。2012年,获上海市《新民晚报》杯足球赛甲队和乙队的第三、四名,三名同学获市民防运动会第一到第三名,一位同学获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60米第一名、100米跨栏赛第三名,一位同学获市十项系列赛乙组800米第二名,一位同学获第十五届中学生运动会1 500米第一名。其他获奖不胜枚举。
近几年的体育新教师招聘中,特别关注特色化人才的招募,有的新教师本身在上大学期间已经是某项目的国家级运动员,已经取得过较高的荣誉,招聘来以后,能直接或间接为我校开设的或正要开设的特色项目做出贡献。
除上述几个我校特色项目之外,我校不少体育项目的师资都很强,如篮球、乒乓、游泳等,都培养了不少体育优秀学生。
④体育课题研究
随着全校教师们的教科研热情的日益增高,体育教师们也不甘落后,论文、课题研究、项目指导经验总结等经常发表在市区级报刊,并获得教科研成果奖。
近年来,因为雾霾天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室外活动(包括体育课)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教师们新老结合、群策群力,进行“课堂策略性转移”的研究,利用学校教室及所有场馆,结合学生各学段的实际特点,开发适合室内场地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弥补学生体育运动量减弱的不足。为此他们还申报了《“大气环境”变化引发体育课堂策略性转移的教学研究》课题,进行相关研究,以党支部书记、原体育老师冯建忠老师为课题负责人,高廷波老师为课题报告执笔人的课题被评定为区级重点研究课题,获得了区教育局、体育局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构建我校特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优质的特色教育应该是一所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华,而且,既要在内容上有特色,还要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上有特色,既要有能胜任特色教学的个性化教师,还要有特色课程的设置,并且要有特色教材的编写、审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产生良好的特色教育效果。
当然,在学校的正确引导、激励之下,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师群体正在逐渐壮大,这支队伍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会使学校的特色教育精彩无比、效果更佳、前程似锦。
有关“活动”的力量: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三十年教育改革之路的文章
为此,我们把该类教学活动称为综合活动课。我们认为,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三毕业班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分流,是跨入人生的第一步,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活动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可以说,许多收获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谈”出来的。对学生来讲,综合活动既增长了历史知识,又接受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情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既提......
2023-11-19
在三十年教育改革历程中,我们学校积极遵循“青浦数改实验小组”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认真学习现代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学校以翁志勋、杨义通为首以及历任学校领导李新祥、刘明等坚持这良好的学习制度,使我们大多数教师一踏进实验中学时,就自觉努力学习中西方教育理论、市教育改革现状和“青浦数改经验”,逐步树立不断改革的理念,初步形成比较先进的教育改革观,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观和青浦人民满意的质量观。......
2023-11-19
青浦数改经验与我们长期教育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课题、改革措施,在科学预设的基础上,再进行严密的科学研究,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选择合适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保证课题或措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又如青浦数改小组自然实验法,开展为期三年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心理效应实验,证实这两个实验因子是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能性为现实等。戴老师利用教研组会议等机会,听取“共同体”人员的看法。......
2023-11-19
(一)“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概念1.对“活动”“发展”的理性认识“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2023-11-19
数改实验小组先在本县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中寻找教学的关键时期,后发现学龄前、小学中年级和中学低年级是我们基础教学的三个学习关键时期,因顾泠沅教授当时负责中学数学教学的,所以把70%的时间、精力投向初中阶段,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有力地改变了青浦初中的落后面貌,而且高中质量也获得较大的提高。紧接着,顾泠沅组织教师对全县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普查。......
2023-11-19
(一)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以“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实施,其最终目标之一是使受教育者——学生能多、快、好、省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应把握活动量的“度”,以防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这种认知的选择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顾泠沅数改实验小组研究与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完美地证实了这一点。......
2023-11-19
但是,毕竟“活动—发展”教育模式是一个前无样板的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进行不断小结反思,因此在实施“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在思想、实践上形成新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2023-11-19
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认识和非常赞同让学生有效学习的四条教学原理,我们认识到这是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初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本学科特色的改革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说明我们学校教师通过学习理论、数改经验,已初步掌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科研方法。在每学期九节课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