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其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自发需求、兴趣,把学生的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就是儿童中心论。把“做中学”,也就是说把学生学的活动完全局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且视为全部课程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儿童中心论”学派批评传统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过程的中心论据,但矫枉过正,往往使自己走向另一个极端。......
2023-11-19
2007年4月12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人事处、基教处和青浦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培育学校研修文化,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会前,我校教师向来自全市各区县课改基地学校的校长和市、区、县教育局领导展示体现“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公开课,接受领导、专家、同行的检验。
课例1:《清塘荷韵》
执教:周秀芳(7年级 语文)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荷的美好风姿,感受荷的顽强生命,领悟作者借荷抒情、以荷明志的写作意图。
2.品味本文朴实凝练、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1.说到“荷”,宋朝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诗可谓妇孺皆知:(可齐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本文也引用了这首诗——第8节。齐读其中几句:“幼时读旧诗……岂不大快人意哉!”这里,“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一句是什么意思?
——燕园清塘里荷花盛开的美景不亚于西湖。
大家去西湖观赏过这样的胜景吗?不妨让我们伴着轻柔的音乐来观赏感受一番这清塘荷韵。(放图片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2.如果说摄影师用镜头摄下了荷的美丽,那么作者则用文字记下了荷的风姿。请大家用心查找圈划能证实“把西湖美景搬过来”的有关语句。
——第8节中(色浓、瓣多、姿美)
可读一读描写荷花姿态的一句:“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联系到《爱莲说》中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感受荷的优美高洁。敲打“睥睨”一词,可联系已学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加深理解的含义,可让学生在书上写一写这个词。
——第11节中,敲打“塞”“擎”两字的精妙生动。(“塞”:叶密花多。“擎”:有力茁壮、充满活力生机),这种繁盛的景象用这一节中的一个成语,叫作——“洋洋大观”。
——第9节中,请学生出声读一读整段文字,想一想、说一说作者一天几次徘徊塘边,是置身在怎样一种氛围里。
(氛围宁静、柔和、轻盈、美好、如诗如画、令人沉醉),请个别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可敲打“绿肥”:荷叶翠绿茂盛,“红肥”:荷花硕大浓艳。“漂”:花落水面轻盈美好)
3.作者当初怎么会想到种荷?
——齐读第2节。用一句话概括缘由。(只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希望环境宜人、优美。)
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当然是满足了。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收获吗?
——第7节,领悟到生命的强大。(齐读第一句)哪几个词能凸显生命的强大,请圈划。(“极其惊人、拓展蔓延、无法抗御”)
那么,大家是否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呢?
——第7节“一夜、几十支、十几天、遮蔽、整个”
“第6节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看到这么多的绿叶华盖,作者等了多久?——四年!
所以,这“清塘荷韵”既指它水面上的美丽风姿,也指它水面下的顽强坚韧。你在这方面有什么联想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张海迪、霍金……)
4.这一塘清荷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季荷”。为什么要这样赐名?
看第8节,如何理解“感激”?(这是朋友对他品行、成就、为人的极大褒奖。)
能否举例说明?(调动积累,提前布置预习,上网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比如:帮青年学生看行李、不记仇、不报复)
他是借荷抒情、以荷明志。
板书:
(二)教学反思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名篇。字里行间透着感人的平和、真切、脉脉深情。
他从撒下莲子落笔,叙写了四年的漫长等待,终于等来了荷叶满塘、荷花争艳的繁盛景象,以此来讴歌生命力的顽强、坚韧、勃发向上。
面对文本,我们老师不难读懂季老笔下的荷花是张扬生命的强者,是彻悟生命的智者,更是季老师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他借物喻人、以荷明志,彰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认识和难能可贵的昂扬的人生态度。然而,这篇意味深长、充满禅意的美文放置在初三年级的教材中,不能不说是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考虑到初三孩子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体会荷的美好风姿,感受荷的顽强生命,领悟作者借荷抒情、以荷明志的写作意图。2.品味本文朴实凝练、自然清新的语言特色。
这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有三块:1.体会荷的美好风姿,2.领悟荷的顽强生命,3.品味朋友赐名“季荷”的缘由。之所以作这样安排,是希望无论理解内容还是锻炼思维都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既环环相扣又逐步深入地螺旋上升。毕竟初三学生的认知理解思维等能力还尚肤浅稚嫩,故而我觉得这样设计安排相对比较妥帖、科学。
下面就我和学生立足文本一起感受和体会荷的美好风姿的几个片断,来简单阐述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1.唤醒熟悉的生活体验来引导
教学过程中,学生讲到“塞”字的妙处时,我让他们联想生活中塞车时的情形,借学生最熟悉的画面来理解清塘中红花绿叶茂密拥挤的繁盛喜人景象,感受季老用词的生动妥帖。
2.联系熟知的阅读积累来启发
“睥睨”一词对初三学生来说,无论其读音、含义、写法,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抓住学生发言的契机,让他们齐读注解来理解含义、借助书写来加深印象、并由“睨”字唤醒记忆,联系上学期已学的《卖油翁》中的相关知识来更好地理解新知、巩固旧识。
教学中,还有另两处也在唤醒学生的阅读积累。一处是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目的是借学生熟知的经典名句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季老笔下荷花风姿的清雅、端庄。另一处是体会荷的“绿肥红瘦”时,我提到了李清照的“绿肥红瘦”。引导学生比较领悟两个“肥”字的不同含义。学生讲出“肥”是“饱满、丰厚”之意,我十分欣喜。
3.捕捉文本的关键信息来点拨
作为执教者,在备课过程中,我感到第9节的解读品味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这一节文字着重表现的是荷的空灵气质,最见意境,而要初三孩子参悟意境,无疑太难。故而相比其他地方,这一节的解读更需要老师智慧点拨。在备课时,这一段也的确是我预设最费时、调整最费心之处。
我先让学生出声散读,借鉴朗读沉浸文本,边读边思“季老这么忙碌,何以一天多次在这流连”。因此这时的朗读,不只是表面的读通读顺,而是要读出字里行间潜藏着的思想情感、深刻意蕴,是借读来悟。之后,我尊重学生的意愿,给了少许互相交流的时间。因为我带的两个班都不是小班,每班有56人。所以平时常常提醒自己要关注群体、关注差异、关注更多学生。经常会采用同桌互说的方式鼓励合作学习、同伴互助互补。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在课堂氛围里,不孤单、不游离、不茫然。在这基础上,再请学生来谈各种的见解。
一学生说是荷的“气质”在吸引作者,这无疑是可贵的领悟。但要她进一步说清楚自己的认识感受,有困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留意这里的两句古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咀嚼作者说其“对仗不工”之缘由,一学生发言说:“沙鸟带声飞”不符合这种宁静的环境,我们会觉得这个学生是说“对”了,但没有说“好”,所以我提醒可否换一个更妥帖的词语,他马上改为“意境”来表达。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老师把握这样细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语表达,使他们不断走向精准、凝练。
这当中,我请一个学生朗读了最能表现美好意境的几句句子(我知道她的朗读是班上最有感染力的),让大家在聆听中再次感受文字所渲染的诗意氛围,同时提醒品味花瓣“漂”在水面上,该是荷花空灵气质多么生动的体现。然后又引导他们思考荷的“色香味”之含义,在这样的点拨启发下,他们渐渐感悟到这里意境之恬静、空灵、美好,季老置身其间,身心愉悦、情感满足、灵魂超然,难怪要一天几次徘徊塘边。
我觉得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需要老师作及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它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高涨饱满,也能在思维的深度广度上激发学生做更多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他们的解读走向清晰和深入,更加透彻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也在性情品格审美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以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三)专家点评
通过听课,得到三点体会:
1.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处理教学内容;
(2)注意教学环节的展开,使教学过程变成深层的过程;
(3)思考怎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使两纲教育在教学目标中显性化、有序化,在教学过程中无痕化。
2.结合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即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1)语文的阅读要关注整体的感知;
(2)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潜能,不断通过学生的已知感受未知;
(3)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现形式;
(4)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语言的转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3.怎么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1)从形式上看,实验中学语文课充分地关注了学生自我阅读、自我表达;
(2)在教学中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课例2:Reading:Pigs
执教:戴颖川(6年级 英语)
School:Shiyan Middle School
Teaching material:Passages from Shanghai Students'Post
Students:Class Five,Grade Six
Teacher:Dai Yingchuan
Date:12 April,2007
(一)教学过程
Teaching objectives:
1.To help the students get the general ideas of the three passages and know something more about pigs.
2.To develop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by word guessing and finding topic sentences.
3.Let the students appreciate the fun and interests of reading.
Teaching aids: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1)Lead-in:
Sing an English song:“Mcdonald”
(2)Pre-task preparation:
Say something about pigs.
(3)While-task procedure:
Passage A.
Pigs can't sweat(出汗),so pigs cool themselves in water or mud during hot weather.They also use mud to protect their skin from hot sunlight.Besides,pigs use mud to protect themselves against flies.
They look muddy and dirty.In fact,pigs are one of the cleanest animals.If they can choose,they prefer to cool themselves down in fresh water.In the wild,pigs often build their toilets away from their sleeping and eating places.
1.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cool”.
2.Read Passage A.
3.Giv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4.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fresh and toilet”.
Passage B Friendly pigs
Pigs are friendly to each other.When they are 3 weeks old,young pigs begin to play with each other.
Before giving birth,the mother pig collects branches and soft things to build a nest.After giving birth,she will stay with her babies for a long time.She even sings to her children!
1.Read passage B.
2.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pigs friendly to each other?
When do young pigs begin to play with each other?
How do mother pigs take care of her children?
What is the second paragraph about?
1.Mother pigs get ready for her nest before giving birth.
2.Mother pigs often sing to her children.
3.Mother pigs show great love to her children.
Passage:C
Pigs are the fourth cleverest animals.With such brains,pigs can learn quickly.
Like dogs,they can be trained to learn tricks.Pigs can walk on tightropes(走钢丝)and jump through hoops(圈).They have a long memory and remember many things and they can solve problems.
Unlike dogs,pigs compete cleverly with others.To avoid(躲避)fighting,a pig will wait until nobody is around to eat up the hidden food.
How clever pigs are!
1.Arrange the passage in the correct order.
2.Find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of the paragraphs.
3.Giv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4.Post-task activity
Discussion:What can we learn from pigs?
5.Homework
Pigs in folk tales
Pigs have lived all over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and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folk tales about them.
In ancient Egypt,people believed that pigs were unclean and used them as sacrifices(供品)to the moon.In ancient Malaysia,people believed pigs supported(支撑)the earth and also caused earthquakes.
In the 14th century when many Europeans died in the Black Death,people tried hard to find ways to stop the disease.One of them was to put a pig next to the dying person.Irish people also believed in the healing powers(治病能力)of pigs.In Southern Ireland people thought pigs could see the wind and cure(治愈)illness.If a sick man walked three times around a pig,his illness would be gone!
In some parts of America,farmers once observed their pigs to tell if it was going ti rain.If their pigs picked up sticks and walked around with them in their mouths,then it would rain soon!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which are underlined.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many folk tales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二)教学反思
今年我校成立了英语学科项目组,我们英语项目组本学期研究的专题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六年级研究的专题是:初中学生英语课堂阅读兴趣的培养。
本学堂教学内容是三篇有关“猪”的课外阅读文章,旨在通过阅读训练,唤起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同时,简单地让学生接触一些猜词和找出重要句子,为今后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技巧做准备。在初中起始年段六年级上英语的课外阅读,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课在初中八、九年级或者是高中阶段进行,所以上课前,心理一直是忐忑不安的。课后回顾,觉得本堂课的设计有几个特点:
1.材料选择趣味化。今年是猪年,课堂上阅读的三篇材料选自于《上海学生英文报》。有创意,课程资源的拓展意识强,能利用网上材料、报纸杂志作为载体加以运用。并对所选的三篇阅读文章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在初中的起始年段六年级进行英语的拓展、探究活动是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2.训练活动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从篇章的呈现顺序到练习设计,采用了多种活动形式,Passage A让学生猜词,Passage B主要是回答问题,Passage C让学生找重要的句子及给出文章的标题。其间还穿插了Jigsaw Reading,通过Jigsaw Reading让学生对Passage C排序。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容量很大,高质量的输入,把英语中的读和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过程递进化。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铺垫,环环递进。如Passage A让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Passage B让学生互相问答,上完Passage C,让学生Say something about pigs。还有老师把Passage B的第二段的中心设计成了三个选项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为学生在Passage C的二、三段找出主题句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设计坡度很好,让学生增长了知识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阅读能力渗透化。主要训练学生根据词性、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以及找出主题句、归纳文章中心的能力,为今后培养学生的阅读猜测能力以及归纳能力打下了基础。
5.师生关系和谐化。任教六年级5班的英语课将近4个月,虽时间较短,但是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师以饱满的热情驾驭着课堂,学生以高涨的激情展示着课堂。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魅力的课堂。只有创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当然以下的几个方面有待于改进:
1.原本把《上海学生英文报》的三篇阅读材料加以改编,为了激发六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把文章中出现的单词用图片进行了替代。但是带来的弊端是文章改得过于简单,英语原汁原味的东西就减少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欣赏文本中优美的语句,体现文本中的意境。
2.这堂课主要落实了英语中读和说的能力。其实也可落实写的能力,如上课一开始让学生Say something about pigs。学生很有创意地讲出了许多的形容词以及有趣的句子,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小结让学生成文,这样才是真正地做到了英语的学以致用。
3.这堂英语阅读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应该说这一目标很好地达成了。整堂课学生活动的参与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在起始年段六年级进行英语阅读能力的渗透为时过早,没必要让六年级的学生去找主题句。对Passage C第二、三段的处理可改为:我们应该向猪学习些什么?这样的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可能会更具体、更形象,也更能理解。
上完这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专家们的点评、指导使自己打开眼界、豁然开朗,自己迷惑的地方变得清晰了,自己不如的部分变得了解了,对英语阅读课题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专家评点
1.优点:
青浦区实验中学校本研修搞得很务实,“二期课改”的理念深入课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深厚;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课堂驾驭能力强,这是大量实践积累的效果。阅读课本来就很难上,阅读教学在六年级上更不容易,更何况是课外报刊的阅读,在务实基础型课程上开展了拓展型课程,戴老师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学习。
教师身上体现了三方面的热情:对学生的热情、对英语专业的热情和对教师职业的热情。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善;关注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和交流,课堂的实效性很高。
上课内容选材很好,容量很大,板书恰当,设计有坡度:从猜测生词,回答问题到分析topic sentence,培养了学生猜词、抓topic sentence的能力,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有很大的帮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商榷:
教材修改得太多,少了原汁原味。阅读教学整体性要强,形式要丰富,内容要充实。可以挑一段朗读一下,背诵一下,设计一些中心词,听说读写交织起来。作业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同一类型的文章,如狗的文章。这节课学究气过浓,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读,愿意读,阅读的目的就达到了。
课例3:微生物(一)
执教:计顺娟(8年级 生命科学)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青霉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学会观察青霉,酵母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霉和酵母菌,养成善于观察生命现象的习惯和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学习、感悟生命的奇妙,培养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精神,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观察青霉和酵母菌。
(2)教学难点: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3)教学技术与资源应用:用糖水、柑橘培养的真菌,有关实物资料,电脑及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料,显微镜和放大镜等。
3.教学过程(见表3-9)
表3-9 教学过程表
续 表(www.chuimin.cn)
学习单
1.酵母菌的观察提纲
①你找到酵母菌了吗?________。
②酵母菌的形态:________、_______(单cell或多cell)。
③酵母菌的颜色:________。
④你观察到带有芽体的酵母菌了吗?________。
2.青霉的观察提纲
①青霉的颜色:菌体________,孢子________。
②青霉的形态结构:菌体由________组成,菌丝内有________,因此它是________(单cell或多cell)的。
③你看到了吗?青霉有一特殊的结构:________。
④青霉含叶绿素吗?________。它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吗?________。
(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内容不多,但容量还是蛮大的。因为它们微小,显得很难入手,所以必须安排观察实验,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真菌这类神奇的生命及其生命现象。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无法删改,这样就显得容量大了,所以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关键还要让学生真正受益,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技能,这才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教师们觉得在网上很难寻找现存的课件和视频,但只要有心总能找到,要做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于是最终找到了关于真菌的录像。微观世界的教学如果没有视频资料效果就肯定好,因为视频非常生动形象,完全能弥补学生的观察条件、设备和时间的不足,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要说明的是:(1)关于腐生、寄生的概念。后面的教学内容会详细学习,这里只是为后面作铺垫的,所以只是口头传授没有板书出现,而且也不是本节重点。
(2)资料可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也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现在这些资料是我精心挑选的,有一定教育和参考价值的,所以提供给学生。
在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任务驱动下的校本研修过程中,今年的研究主题是以实验为手段的概念教学的研究,所以选了这么一节课。我认为概念教学不一定是狭义意义上的生物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这节课上出现的微生物、真菌、孢子、菌丝、芽体、单细胞个体、多细胞个体、分解、腐生、寄生都是概念,所以都必须让他们理解,那么实验是最好的手段,尽管只是简单的观察实验,但最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了这些概念。
不足是:(1)意外的发生。由于不是危险品,所以操作时我就胆子大些了,却没想到酵母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会喷到身上,但这样学生倒也不会忘记了,操作上一定要规范。
(2)一位学生说到酵母菌的形态时,可能绝对化了一点,确实他看到的是椭圆形的(平面的),有的确实是球形的,应该肯定他的发现。
(三)专家评点
1.优点:
抓住学生关注的、已了解的现象引入,学生兴趣有了,学习就不成负担。
传统的实验没有放弃,小插曲很好,虽然狼狈些,但学生终生难忘。
引导、指导中实验要点非常到位,学生操作成功率很高。对实验的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层次清晰,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活动广泛,问题层层深入,逐步解决。
学科知识学习中背后要给学生什么,目标中有体现,过程中有体现。引导学生学习时,细节特别到位,学生完成效果好。
2.商榷:
我们教给学生具体的生物类群后,还要给学生什么东西,因为课堂是有限的,比如芽体、青霉的两种方式为什么不一样,让他们去思考。适应性的强调,孢子轻,可广泛传播。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如不要碰发霉的橘皮,可引导他们,不适合探究的还是以讲清楚为好,如芽体。
课例4:“我们身边的化学变化”
执教:朱敏鸣(9年级 化学)
教材说明: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以学生学过的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入手,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
②通过对“除氧剂”的成分的探究,学会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化学问题的实验探究,认识学科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在讨论与交流中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②体验生活和化学紧密相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化学观。
2.任务分析
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学过的化学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和运用
3.教学过程(见图3-3)
图3-3 教学流程图
(1)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小组讨论配制三种“饮料”的方法;
(3)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知道设计的方法是根据反应现象来确定的;
(4)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变化的规律;
(5)提出问题,使学生对“除氧剂”的成分进行探究和讨论;
(6)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7)用物理方法进行验证;
(8)小结,布置作业。
4.实验设计说明
本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始终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配制“饮料”、归纳学过的化学变化、设计实验证明除氧剂的交流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运用,也提升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反思
“我们身边的化学变化”是一节于新课结束,总复习即将开始前的专题复习课。
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配制三种“饮料”开始进行主题研究,以设计得到“饮料”的方案为载体,让学生对常见的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对知识结构的巩固和提高,避免了对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通过对“除氧剂”的成分的研究,使学生在切实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物质的知识进行巩固,既能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又能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本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正确的化学观。
由于执教本节课时还没有系统的复习,因此有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还较慢,不够熟练,却能体现设计本节课的另一个意图:即对新课和复习课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专家评点
提高化学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学科教学研究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复习课中怎样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实验中学朱敏鸣老师的“我们身边的化学变化”一课作了很好的展示。该课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提出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问题“食品中常用‘除氧剂’成分的探究”,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学科知识去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完善了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在“温故”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去思考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中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的三维目标。
课例5:“20世纪的文化”
执教:姜丽芳(8年级 历史)
教材说明: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奥运会作为一种体育现象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世界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加深对现代文明的理解。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奥运会历史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出奥运会的宗旨,格言和精神,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体会“论由史出”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奥运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历程,同时又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从中感知人类向往和平的愿望,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美好前景。
②从中国的奥运历程,使得学生不仅看到中国体育事业的高度发展,也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
2.任务分析
重点和难点:奥运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20世纪人类的社会活动和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教学过程(见表3-10)
布置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查找有关奥运会历史的资料,同时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通过演示文稿呈现。
表3-10 教学过程表
续 表
(二)教学反思
“20世纪的文化”这节课,内容包罗万象,从奥运会到现代的文学,艺术,音乐,内容多而杂,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结合当前热点,通过奥运会发展的历程,使学生了解到,奥运会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它发展到今天,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世界各国交往、交流以及相互了解的舞台,又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团结、友谊、和平”这样一个共同的心声。课前,我希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引导,找到奥运会历史发展的渊源并用查找的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完成“中国奥运历程”,提高学生对史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的能力。课后我发现学生们基本完成教师的要求,尤其是,自己能在课外查找了大量有关奥运会的发展史料,并用自己所收集的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基本做到“论由史出,史论一致”。并在拓展的内容“中国奥运历程”这一专题上,以小组为单位,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拓展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通过媒体的方式和其他小组进行展开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但是,可能因为有好多听课教师在座,学生略显拘谨,交流和讨论没有平时放松和自在,尤其一开始在谈对毕加索的画《格尔尼卡》的时候,不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高地要求自己,使得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专家评点
“20世纪的文化”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清晰。三维关系把握较好,教师能以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围绕教学难点和重点,精心组织和优化教学内容。而且通过学生大量的课外和课内的活动,使得学生能更深层次地了解20世纪文化的深刻内涵。尤其是通过奥运会这一载体,结合当前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另外,在整节课中,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果良好。
课例6:电学复习——电路分析
执教:顾学军(9年级 物理)
教材说明: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部分电学基础知识;
②掌握判断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③初步理解分压和分流的电路特点,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查、分析简单的电路。
(2)过程与方法
①以“分析电路故障”活动来感受观察、猜想和实证的物理方法;
②对物理现象的分析和类比,明白分析串、并联电路的关键所在;
③运用学习任务单,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解释电路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从学习活动中体验“电路”物理规律产生的过程;
②从“分析电路故障”中懂得物理世界的实践问题的处理方法;
③从合作学习中养成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形成“和而不同,为而不争”的班级学风。
2.任务分析
重点和难点:电路故障分析。
3.教学流程(见图3-4):
图3-4 教学流程图
4.教学过程(见表3-11):
表3-11 教学过程表
物理课堂学习任务(操作)单
学校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年级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执教教师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上午/下午 第________节 地点________
1.串联电路的故障分析
(1)闭合电键,观察两灯发光情况。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猜想可能发生故障的原因。
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选择元件检查电路故障。(注:只有一个元件坏)
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过程中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现象判断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猜想到实验结论,你对自己组的操作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正确”或“有待改进”)
2.动态电路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分析
(1)正确画出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并用导线连接实物。
A.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B.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在连线过程中电键应该是________的。在电键闭合之前,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应处于阻值________。
(2)缓慢移动滑片,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记录:电流表示数变________,电压表示数变________。
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教师演示实验中滑片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在增大,而电压表示数减小的原因。
演示实验中的现象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上述实验还有什么想法?
(4)如果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位置互换,会出现什么现象?
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实验验证: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教师演示实验中滑片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有示数,但示数不变的原因。
学习任务(操作)单评价________ 评价人________
评价日期________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上是按照教学设计去上的,符合“二期课改”理念,从猜想到实验,始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并开动脑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实际上课时我有一个地方略作改动,即把“任务单”上第2题中的第(4)小题与第(5)小题顺序对换,这样,两个利用投影仪的演示实验可以先后进行,有利于教学的连贯,可由于紧张的缘故,忘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只是看着题目分析。一节课下来,总体上,我感到达到了预计的教学效果,课的结构设计,知识点的兼顾,难易度的递进,都把握得较好,师生的互动,以实验为主线开展的活动,都很有序。不足之处是:语言还不够精练;黑板上写下学生的不同猜想,后来没有对错误猜想明确否定;对电路分析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判断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和纠正,深入不够;电脑与投影仪的切换操作不太熟练等。通过这样的公开课,我付出很多,但得到更多,我的教学日趋成熟。
对我来说这节课上得是否成功已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磨课”过程中得到了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对我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更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
(三)专家评点
现代课堂教学中较难把握的是复习课教学,它既不同于新授课的以双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铺陈模式,又不同于其他有明确载体和平台的课型,如习题、实验、练习、讲评等课型。而难度更大的是综合复习课,本课“电学复习——电路分析”复习课正是如上所述的高难度的综合复习课。特别是“二期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复习教学,它必须能体现现代教学活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体验、享受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发展自我的目标。
本课在执教教师和实验中学物理组、区进修学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达到了上述研究课的要求。
1.复习课教学的设计指导思想有创新
以往复习教学活动着眼于“双基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落实,都是以知识和操练为目标指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产生“课堂疲乏症”,因为课上没有新鲜的学习材料刺激他们,而本堂复习课的设计是从“排除电路故障”出发,即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情景,提供新的物理学习背景,同时又对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应用上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思考探索在新的物理背景下的旧知识巩固与应用。
2.复习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以往复习教学内容无非是“重炒冷饭”,由老师帮助学生一起整理知识脉络,在记忆、背诵和解题的层面上反复操练,学生多有厌学的感觉。而本课对电学中的电路部分知识从自主学习角度予以重构和组合,并以实验案例为平台,反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进入新的视角来透视和体会物理学中的电路变化规律,使旧知识翻新,从方法论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学生复习知识内容的同时学会物理方法和操作。
本课的技术着眼点还在于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即思维与操作的整合,在处理故障的同时必须学会思考和知识的应用,这是一般复习课对教材处理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水平。
3.融合“课程复习作业单”的课堂教授系统
以往复习课只提供给学生训练的练习题或干脆就是解题操练。而本复习课专门设计了关于“电路复习”的“课程学习作业单”,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复习教学的创新技法,“课程学习作业单”实际上是为复习课有序展开而设计的学生一方使用的“学习平台”。通过复习作业单的实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个学习依据和类似科学家探究问题时操作的记录,它可以直接有效指导学生、思考、操作、讨论、评价、互动和交流,使课堂结构更为有序和有效。学习作业单突出了课堂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操作的关键点,为学生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铺垫材料和依据。学习作业单也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它的确切评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作风,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一般复习课的低层次目标——达到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
有关“活动”的力量: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三十年教育改革之路的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其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自发需求、兴趣,把学生的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就是儿童中心论。把“做中学”,也就是说把学生学的活动完全局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且视为全部课程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儿童中心论”学派批评传统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过程的中心论据,但矫枉过正,往往使自己走向另一个极端。......
2023-11-19
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三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运行方式应与时俱进,以不断回应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求,尤其对第二、第三类课程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以保证“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师生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促使“活动—发展”教育模式实践方式的丰富。......
2023-11-19
在长期的超常儿童教育实践中,已探索出不少富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许多经验模式。在此,主要介绍三合充实模式、多元菜单模式、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三类充实活动。(二)多元菜单模式多元菜单模式为阮儒理提出之模式,教育者可以依照理论、教学或课程设计以菜单组合的方式实施教育。教师对高能力儿童可以要求多些抽象的成果;对于不同风格的儿童也可以让其选择适合的表现形式。......
2023-07-02
(二)对树立“活动—发展”教育模式实施方式可变性理念的认识常言道,从微观上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片;从宏观上讲,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历史长河。......
2023-11-19
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多么重要。基于我国家庭观念重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信赖对象、终生伙伴,利用家长这一重要角色开展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有重要意义和可实现性。家长们不能等待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改革,孩子是等不起的。因此,尽早对孩子进行生涯发展引导,树立长期的人生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2023-10-29
健康是人们用来衡量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价值的重要尺度。休闲活动对于不同年龄者的身体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提高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状态,全面发展体能,促进体格健壮健美,并为终生健康打好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进程。......
2023-11-01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每一次召开家长会时,都会邀请心理学专家或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们提供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尤其是针对初三毕业生应考心理调试和填报志愿的讲座指导,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学生、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给予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建议。......
2023-10-29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3]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