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实施活动发展教育模式

实施活动发展教育模式

【摘要】: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三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运行方式应与时俱进,以不断回应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求,尤其对第二、第三类课程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以保证“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师生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促使“活动—发展”教育模式实践方式的丰富。

教育改革之初,也就是探索“活动—发展”教育模式初试阶段,我们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即把工作的重心比较多地聚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理念的提升上,因此,在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上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与案例。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三类课程的结构比例和运行方式应与时俱进,以不断回应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需求,尤其对第二、第三类课程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以保证“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所以,为提高教师实施活动课程的执教和指导能力,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学生实践活动方式多样化进行探索,确保学生良好的发展。

案例:《花》的故事

我们曾对语文、化学、劳动技术和音乐等学科进行综合合作课程的开发,其活动的方式:语文类活动课以赞美花为主题,化学活动课探究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作用,劳动技术课让学生制作盆栽鲜花,音乐课让学生歌唱鲜花,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比较广泛的领域内经历、体验有关花的知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我们认为,视听教材作为学习的一种新载体,介入了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渠道。如何充分利用《花》这一教材,实现“横向沟通,纵向成序”,使初中四个年级的学生通过《花》这一教材,拓宽对花的理解思路,加深对花理解的深度,丰富《花》这一教材的内容,成为我们语文教研组和其他学科组共同研讨的话题。

起初,我们根据第一类活动课的要求,初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结合画面,正确理解解说词中重要句子的作用,学会归纳解说词的段意;二、通过运用关键词句的表达,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后,教师们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本文的解说词特别优美,应该在课中有语言的学习;视听教材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载体,应该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过几次实践,教师们都认为,充分利用教材与外面的自然界互相结合,进行专题活动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于是,语文教研组与生物学科、地理学科、美术学科、劳技学科、音乐学科等充分合作,制定出初中四个年级分阶段、分侧重点的知识和能力序列结构,并制定出较为详细的学生搜集材料、栽培、制作、解说等操作步骤。

经过多次专题活动,我们一方面积累了第一类和第二类活动课宝贵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花的理解。学生到花店和田野相机和画笔记录各种无名小花,并搜集各种资料,查询这些无名小花的学名。经过一个阶段后,初一学生能够辨认20多种无名小花,而到了初三年级,学生能够辨认50多种无名小花的学名。同时,他们又在网上搜集各种奇异花卉,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在家中养了许多花卉,制作出了一系列的有关花的专题作品,如插花,举办花卉展览及花卉摄影和绘画作品展,进行有关花的诗歌朗诵会,交流花的知识,演唱赞颂花的歌曲,谈谈居室中花卉的放置如何更能体现生活中美感,理解花卉的各种用途等,在同学们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积累素养的同时,这系列活动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好评。(www.chuimin.cn)

真是我们种下了“花”,我们收获了果实。

在各教研组共同的合作和探索下,我们终于尝到深化活动课给学生和教师带来的甘甜,激发了教师进一步深化和实践三类活动课的热情。(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沈菁)

上面的案例告诉我们:

1.理念的变化可以促使“活动—发展”教育模式实施的方式变革,即学校教育再也不是圈在围墙内的学校教育,而是拆掉了有形或无形的“围墙”,从课堂走向家庭和社会。也就是说,我们三类课程的阵地,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从校内发展到校外。多样性的实施方式,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断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师生合作、教师间的合作促使“活动—发展”教育模式实践方式的丰富。在实践三类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注重知识点、能力点之间的相互贯通。从单一学科实践活动到多科的整合,设计活动时尽量做到“纵向成序,横向沟通”,从而达到提高活动课的效度,挖掘活动课程的深度,有效地达到丰富活动方式的目的。如“纵向成序”方面,我们逐步构建以关注生活、生命、自然、社会四个主题为系列的分年级研究型课题系列,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与发现,在教师引导之下以项目或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我们在七年级开设了课内指导与课外学生活动、探究相结合的民防教育课,该课虽以关注生命为主题,但融合了语、数、生等各科知识,在各科教师的配合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探究和创造,并达到不断发展自我的目的。其实施过程往往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问题发现阶段。通过设置情景,收集分析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第二,确定课题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之下确定课题,尝试着解决各种问题,运用创造技法进行小创造、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产生方案阶段。小组合作交流互助互动,产生新的设想。第四,实施完善阶段。设计、实验、制作、调整和完善成果。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