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年教育改革历程中,我们学校积极遵循“青浦数改实验小组”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认真学习现代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学校以翁志勋、杨义通为首以及历任学校领导李新祥、刘明等坚持这良好的学习制度,使我们大多数教师一踏进实验中学时,就自觉努力学习中西方教育理论、市教育改革现状和“青浦数改经验”,逐步树立不断改革的理念,初步形成比较先进的教育改革观,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观和青浦人民满意的质量观。......
2023-11-19
这是“套筒式”课程结构中的最外围,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环境课程。为此,在实施环境课程时。我们认为其特色是打破学科(进行相关的多学课的互相渗透或有机的统整)、班级(其实施范围可以为一个教学班级、两个教学班级甚至是N个教学班级)、传统课堂(已冲破习惯的校内课堂,走向校外与社会密切集合)和常规的单位教学时间(一般是半天或根据需要可以化为N个半天)。所以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十分注意学生学习的综合性与社会性,十分注意确保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兴趣爱好与引发和促进其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和谐的发展。为此,我们把该类教学活动称为综合活动课。
但是,我们清晰地意识到,综合活动课是一种前无经验的全新的教学形态,我们尽可能在实践与理论两方面来寻找该教学形态自身应有的规律。通过研究、实践、思考,发现我校在调查学生德育现状报告中,提出“三个板块”的德育活动政策,即准备活动的阶段、高潮活动和延伸(或后续)活动。这给我们启发,这“三个阶段”策略同样适合综合活动课,同样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应用行动研究法,对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学生进行尝试,由于理论、理念对路,方法合适、对头,因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综合活动案例1 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的综合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其内容丰富多彩,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切忌空泛死板教条化,力求切合学生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认为,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爱家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初三毕业班学生,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分流,是跨入人生的第一步,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现实意义。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开展了“历史的重任·青年的使命”主题综合活动。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班的学生了解青浦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英雄和杰出人物的生动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和为青浦的发展刻苦拼搏的斗争精神,作为下一代的初三学生要继承他们的理想,奋勇向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明确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沿着前人的足迹,创出自己的理想和业绩来。
为了搞好本次系列活动,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备活动阶段
(一)选题
向全班同学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启发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热爱青浦是分不开的,热爱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就是热爱家乡,也就是为青浦建设添砖加瓦,也就是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在我们青浦的历史上,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了许多英雄和杰出人物,他们为青浦的建设、青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是青浦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力量的一分子,他们的精神是革命的精神,是斗争的精神,正是他们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之魂。基于这样的启发教育,班委干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好几个选题中确定了“历史的重任·青年的使命”的主题。
(二)组织分工
班委会议确定了“历史的重任·青年的使命”的主题,大家就明白了,要通过对青浦发展史上的各个阶段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和奋斗精神的了解,感染当代青年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义务、使命。所以,首先要做的事是去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那就是去调查访问。确定由七位班干部各带一小组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点做社会调查和访问。不同的历史阶段分为:五四以前、辛亥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等。
不同的地点: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民政局、老干部局及各地革命陈列室等。
(三)调查
分工以后,由各小组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收集有关的材料,并做适当的整理。
(四)资料整理
对各小组进行考察、调查、访问收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计有《塘湾起义与上海小刀会》《太平军攻克青浦记》《顾复生小传》《夏瑞芳其人》《史量才》《青浦抗战诗抄》《田锋其人》《当代青年楷模——余金辉》《顾泠沅和他的数学教改实验小组》等三十二篇。
5.墙报展览
将以上整理出来的材料和有关图片、照片以墙报或黑板报的形式由宣传组负责向同学展示。
二、高潮活动
这一活动,实质上就是举行主题班会活动,使整个活动推向高潮,通过主题班会,起到点题、深化主题的目的,同时,又使学生有机会抒发自己的情感,联系自己的学业和面临的人生第一次抉择,畅谈自己的抱负和奋斗理想。
主题班会的大致流程:
1.主持人点题发言,引出主题。
2.各小组派代表介绍青浦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形式有讲故事、演讲、诗朗诵、图片讲解、知识竞猜等。
3.通过提问、发言、讨论等形式,归纳出这些先进人物、杰出人物、英雄人物言行中的精神实质和灵魂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
4.联系当代青年有哪些使命,职责和义务,我又该如何?由班长作主题发言。
5.由班主任作总结发言。大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职责和义务,但承担责任的思想和意志与信念是一样的。我们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为此,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6.主题班会在聂耳的《毕业歌》声中结束。
三、后续活动
搞活动是为了提高认识,积累知识,促进成长,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搞形式。因此,活动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可以说,许多收获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谈”出来的。所以,主题班会结束之后,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发现收获还真不少,有知识上的收获、能力上的提升、思想情感上的启迪,活动能力上的提高等,不一而足。
我们认识到,通过本次综合活动,师生都有不少收获。教师方面,起先总感到,初三毕业班,学习非常紧迫,这样的大型活动,时间跨度长,有三四周之久,花那么大的精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事实上不仅没有影响,反而有很大的收获。原先感到学生也许不会有兴趣而事实上学生很感兴趣。再有,教师总感到学生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有好几个小组,老师不可能每组都带队实地调查,而事实是学生自行研究也能满载而归。
对学生来讲,综合活动既增长了历史知识,又接受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情感得到了培养和升华,既提高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受益匪浅。
(本案例由张连斌设计、实践和成文)
综合活动案例2在一个大主题下,以年级或班级(或中队)为教学单位的综合活动
初二年级“成长足迹的思索”的教育主题
十四岁意味着从少年跨入青年,十四岁意味着从幼稚走向成熟。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少年的特点,二(9)中队开展了“在队旗下成长”的综合活动。一方面,引导队员在少先队生活的回顾中,去寻找自己前进道路中所走过的光荣足迹和个人成长中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珍珠,发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队员们努力实践少先队的三句名言,为红领巾增添新的荣誉,为星星火炬再添光彩的热情,争做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守纪律的新时代少年;鼓舞队员们展望美好的未来,带着理想和希望,走完金色的少年之路,向着人生的第二个里程碑——共青团组织迈进。另一方面,为了培养队员们多方面的能力,促进队员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成为建设祖国合格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筹备与动员
1.召开队干部会议,拟定活动宗旨,确立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
2.发动全体队员,明确活动目的,积极投入活动。
3.具体落实各阶段活动的内容、要求、任务。每个队员充分做好活动准备工作(撰写队生活回顾文章、编排队活动小品、收集材料、整理自己在队生活中所取得的成果)。
4.营造活动氛围,渲染教育环境(围绕“在队旗下成长”的主题、布置教室、出专题黑板报等)。
二、活动的开展
(一)开展以“在队旗下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重温入队誓言——声情并茂的演讲比赛
教室里庄严肃穆,队员们一个接着一个走上讲台:“那是我们终生难忘的一天,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走进了庄严肃穆的会场……”“鲜艳的红领巾在我们胸前飘荡,我们举起右手呼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就是二(9)中队正在以“重温入队誓言”为题进行演讲比赛。声情并茂的演讲,把队员们带回到金色的童年,大家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情不自禁地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心里充满了无限的自豪。
比赛方法:每个队员根据自己的演讲稿先在小队中进行演讲,然后每个小队选拔出1—2名队员参加中队演讲比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若干。
2.难忘的队活动——生动活泼的小品表演
时光虽已悄然流逝,但一次次意义深刻的队活动却给队员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教室里队员们围坐成半圆形,进行着磨炼意志、增长知识的“寻根拉练”活动,增进友谊、互帮互助的“手拉手”活动及丰富多彩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队活动,队员们正以小品的形式再现出来。表演者全身心投入,其他队员专心致志地观看,时而流下激动的泪水,时而发出兴奋的笑声,这一出出生动活泼、感人肺腑的小品,不仅仅是对以往活动艺术化的再现,而且是使原队活动的主题在艺术加工中得到升华,队员们也从中再次受到教育。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
3.留给中队的纪念——丰硕成果的展示
多年来,队员们在园丁们的辛勤培育下,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茁壮成长,硕果累累。教室里的三角橱窗中,放满了队员们取得的成果,有奖章、奖状、获奖证书、获奖作品、表扬信、照片、在“手拉手”活动中远方朋友的来信,还有图文并茂的小队报、小队队标等。获奖的队员一一作介绍,同时还作了技能现场展示:挥毫疾书、作画、弹唱、打字、手工制作等。在展示中队员们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也看到了他人的闪光点,扬己之长,补己之短。但成绩只是代表过去,今后的路程更长,队员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争取更大的荣誉,为自己成长的史册中再添光辉的一页。
4.团旗在召唤——群情激昂的团知识竞赛
伴随着14岁的步伐,共青团的旗帜已在前面飘扬。成为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是每个队员的向往。二(9)中队已有六位队员通过推优入团,戴着红领巾跨入了共青团的大门。其他队员都积极向团组织靠拢,他们参加了少年团校,写了入团申请书,学习团章,了解团知识。教室里,团知识竞赛在激烈地进行着:“团徽的内容是什么?”“是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太阳的光芒。”“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哪里隆重开幕?”……队员们群情激昂,争先恐后。通过竞赛队员们对共青团组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团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为推优入团创造了条件。
(二)召开“在队旗下成长”的中队主题会
在前一阶段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拓展与深化,召开“在队旗下成长”中队主题会,把综合活动推向高潮。
三、巩固与延伸
1.每位队员写综合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
2.在中队里深入开展“手拉手”活动(“一帮一”“一对红”“互帮互助”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
3.坚持雏鹰假日服务小队活动,评选优秀服务队并进行表彰。
4.继续搞好推优入团工作,激发队员们积极主动争优,向着人生的第二个里程碑——共青团组织迈进。
5.继续收集、整理、拓展材料,建立队史。
(本案例由钟自琴设计、实践和成文)
综合活动案例3 以学校为教学单位的综合活动
全体学生“认识交通”
对综合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拓展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则是这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交通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命脉,它又折射出特定时空环境下现代社会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因此,认识交通是学生认识社会的基本课题之一。这一课题涉及面广,几乎每个人天天都会相遇的。将它作为学习课题,可以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既能学到书本上没有或暂时还没有的新知识点,又能通过不断观察、思考逐步学会认识社会现实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目的阐说
“认识交通”是一项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这一课题框架内,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自身对现代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性。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活的必要保障。了解我国交通建设成就和公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认识国情的基本途径之一。据调查,现在的城镇学生,即使是初中学生,对现代交通的认识还是比较狭窄的,他们头脑中的交通概念,无非是人来车往,至多还对时而闻说的交通损害事故表示惊骇。鉴此,将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问题作为学习课题,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建立广域性的视角,去认识外面的世界,并在认识实践中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似可实现上述目标。
日趋发达的公路交通是市郊现代化的一个突出标志。让学生了解公路建设对开发城镇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收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实现公路化的事实作为学习时事政治和乡土地理、乡土历史的生动教材,通过体会城镇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成就,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这是这项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
现代交通在追求快速化的同时必须强调其安全性。通路规格、车辆密度与人的安全意识是制约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人的因素更为重要。交通现代化应有必不可少的法规体系作保障,其中对使用交通工具的人以及行人都有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定。让学生透过关于交通事故肇因的分析,认识缺乏交通安全自觉性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这也是这项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
交通现代化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所达到的水平,而现实交通发展又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这项活动的又一个重要目的是,使交通安全方面法制教育的起点从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升到学生主动参与维护社会交通安全的实际行动。对社会来说,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且也是一支开展公民教育的生力军。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自主意识与自主参与能力的提高,也往往需要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通过主动干预、主动服务找到实现的途径。
二、主题建构
以对当前城镇公路交通现状的多方面考察为主线,围绕交通与经济、与社会、与人的关系建立各项专题性的系列活动的架构。
(一)公路交通现场观测
这一专题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公路运输的繁忙景象,一方面增强他们对城镇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亲身感受,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真实感情;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对各种观测结果进行思考,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对解决问题提出积极性建议,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增强他们学做社会主人的自觉意识。这一专题包括如下几项具体活动:
1.车流量观测。统计单位时间内道路来往及道口直向、左向、右向驶出(入)的车辆数,了解能用哪些数量指标来描述交通繁忙的景象,思考道口交通信号灯的驶停间隔时间是否最有利于车辆各向行驶的畅通。
2.通过某段道路的汽车的运输效用观测。统计单位时间内载客(货)与空驶的车辆数,思考可用怎样的数量指标来表明这种状况,以及这种现象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3.道路行驶的违章行为观测。这里所说的违章行为主要指车辆或行人在道口“闯红灯”,自行车逆向骑行,助动车、自行车在快速道抢行等。
(二)公民的交通法规意识
这一专题主要通过发动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考察、服务,一方面增加他们对当前公民交通法规意识水平的感性认识,推动他们根据亲身实践的体验感受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性,继而促进他们在校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学生主动参与的交通整治活动中,增强他们动手、动口等多种活动能力,并由此促进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形成。这一专题包括如下几项具体活动:
1.自行车突击检查。检查对象是某一天进入学校的所有师生员工的自行车。检查项目有车辆制动系统与车铃的性能和牌照示挂,前者是交通安全所需,后者关涉依法纳税。检查完毕后,对不合要求的车主发出整改建议书,同时对制动失灵的自行车提供加固刹车部件服务。
2.公民交通安全意识的调查。调查对象在学生家长、亲友、邻居中选取;调查内容分为知识与态度,包括道路行走、骑车常规及被调查者对此所持立场;调查方式有直接询问与侧面了解,包括用交通信号图示测试对符号意义的了解等。
3.考察公共交通车辆上的违章现象。学生从个人以往的乘车经验或再次实地体验中,围绕车辆行车安全与公共道德两个方面学会审视部分公民在基础素质上的缺失,并通过由人及己的反省进一步认识交通现代化乃至整个社会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必须有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相匹配。
4.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学生运用文艺演出、图文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在街道、居民新村、学校等场所开展宣传活动,或者通过编制宣传品向亲友散发的方式传播交通安全知识。这一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参与提高公民交通法规意识的宣传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公路交通与城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一专题主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各单位、各部门,通过了解交通建设在振兴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迄今所取得的成就,体验城镇人民在公路兴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奉献精神,并且在思考怎样反映这些成就与精神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将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这一专题包括以下两项具体活动:
1.城镇公路建设与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的调查。调查项目一是研究青浦公路建设与公交线路发展的历史,思考用哪些数量指标和形象化手段反映这一发展的过程和现在的成就;二是调查青浦为早日摆脱交通落后局面,积极兴建高等级公路的举措,包括各行各业、各界人士捐资筑路和公路规划线内居民以大局为重迁家让路的感人事迹等。
2.国道沿线十里行。走访公路沿线的工厂企业、集镇居民点、菜篮子工程基地、游乐景点等地,通过今昔对比了解公路开通给当地工农业生产、旅游事业、群众生活带来交通便捷的有利条件,领会速度、效率这些现代意识的时代意义。
(四)交通安全的守护者(www.chuimin.cn)
这一专题以“走近交警”为主题展开活动。学生通过了解交通民警的职责任务、执勤表现,体悟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并通过交警对酿成交通事故的违章行为的分析与事故处置过程的介绍,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懂得突遭交通事故时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将本课题全部活动分成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实施阶段的每项活动大致按做什么、谁去做、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提出要求。
设计原则:为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各专题活动中的自主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独立主持一个活动环节的全过程;为使这一综合学习活动能有效有序地逐步展开,教师对每一专题活动的指导主要集中在事先策划与事后总结上。
(一)准备阶段
1.学校成立综合活动指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项活动的开展。这个小组打破年级组、教研组的界限,在行政负责人的统筹下,由相关教师组成。
2.学生思想发动。首先向参与这一课题学习的全体学生宣讲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行动设想、考核办法等内容,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意识。然后以“说说交通”为题,要求学生做次小作文练习,借此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一课题前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科前提介入。针对“主题建构”所列4个专题10项活动,有关学科的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时为上述活动提供本学科或未列入现行教学计划之内的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并作好学科协同的必要沟通。
4.联系各项活动所涉社会单位。阐明学校意图、求助内容,相商大致时间及具体安排。
(二)实施阶段
1.车流量观测
(1)学生自由结合组成三五人一组为采访小组,向有关部门或人员了解交通管理方面的知识,将采访结果条理化,使之能与其他小组交流。
(2)先进行试观察,思考怎样将车辆来往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使之能具体反映出公路交通繁忙的景象。
(3)由数理等学科教师向学生提供或组织学生复习有关流量、百分率、统计图表制作等知识。
(4)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尝试依据如下几个维度建立关于车流量的观测指标:时间、车辆种类、行驶方向。如1小时内通过道路某处的车流量,1小时内道口某处左向驶出车流量等。
(5)进行正式观测,根据各观测点的汇总数据绘制成图表,以反映每个观测点一天内各个时段车流量的变化情况,供进一步分析和今后学习函数概念时应用。表格(见表2-2)是我校在观摩时使用的观测记录汇总表。
表2-2 道路车流量观测记录汇总表(样张)
续 表
(6)在纵横道路交叉点的各个道口分别测定交通信号灯各次变更期间遇红灯停驶汽车的辆数,比较两个方向上停车数的差异,探讨有无减少停驶总量的改进办法并向交警部门请教。
2.汽车装载情况观测
(1)空车流量观测。
(2)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空驶率(即一个时段内某方向驶过的空载车辆数与所有同类型同向车辆数之比)概念,并用以实地观测。
(3)学生根据观测统计结果,尝试以各类车辆的空驶率分析某段公路的运输效用,并就如何减少空驶车辆、提高运输效用展开广泛讨论。
(4)教师引导学生将讨论中心观点写成小论文,并请有关业务部门给予指导,随后开展论文交流评选,以激励学生的创造性。
3.道路上的违章行为观测
(1)空车流量观测。
(2)学生自己组织学习、研究道路行驶的交通法规,收集相关宣传资料,加深对法规的理解、掌握。
(3)学生结合自己骑自行车与行路的经验,对这两方面最为常见的一些违章行为开展讨论,然后从中概括出便于观测的行为特征,并研究判定标准。
(4)教师指导学生安排观察力量,一个观察组集中观察一种违章行为,选择早晚道路交通高峰时间进行现场观测。
(5)根据观测结果,对各类违章行为进行比较分析,通过集体讨论提出关于交通秩序整治重点的建议,并进行交流和向传媒投稿。
4.自行车检查
(1)在参与本课题学习的班级中,确定一个班级承担自行车突击检查任务,单独进行活动准备。
(2)全班进行一次起草整改建议书的应用文训练,要求文中包含车铃、刹车、牌照三项检查内容。经过交流讨论,在语文教师指导下,以班级名义拟就正式文本。
(3)根据各人擅长,全班学生分成自行车检查、小修服务、建议书送达几个小组,分别制订行动方案。
(4)随机确定检查日期,对进入校园的本校师生员工自行车进行三项内容普查。
(5)学生讨论如何根据检查结果向全校提供一份总结报告。报告将对检车总数,查出问题的车辆所占比例、车主的组室或班级分布,整改要求及服务结果等作出汇报,并就师生骑行自行车的法规意识进行评论。
5.公民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1)空车流量观测。
(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设计调查提纲,内容主要包括:询问被调查者,请他述说所知的道路交通规则;准备几个情境问题,测试被调查者的态度;制作若干交通信号示图,测试被调查者的认知水平。
(3)部分学生先作测试调查,然后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介绍实施过程与工作体验,并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修正原方案。
(4)开展正式调查,约定每个学生最少调查人数。
(5)教师指导学生汇总调查结果,按被调查人数的职业、身份、年龄分别统计其对交通规则、交通信号的认知率,并尝试据此分析各部分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水平,谈论提高公民素质的必要性。
6.公交车辆内的违章现象考察
(1)各学生小组派代表共同采访公交单位,学习公交客运规则,了解严禁与限制携带物品的种类与数量,并将来访情况向全体学生报告。
(2)以“我看车厢内的违章现象”为题,在学生中开展一场辨别、分析社会不良行为的讨论。
(3)学生分小组集体乘车进行实地观察,直接了解吸烟及危害安全行车现象等社会痼疾的存在程度。
(4)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及观察所得事实整理成文,在适当场合发布,并引导学生围绕“我该怎么办”这一题目进行一项自我教育。
7.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1)以班级、年级直至学校层层选拔的方式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奖励优胜者。竞赛内容除安全常识外,应增加需要运用交通法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项目。
(2)发动学生人人推荐交通安全方面的文艺节目、宣传资料和有文艺宣传特长的积极分子,通过会演选取质量较高的节目与内容对外展示演出。
(3)以“给熟人的一封信”的统一形式,组织每个学生参加交通安全宣传作文比赛。信的内容要求包含一定篇幅的法规条文,介绍写信人学习后的思想收获,就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问题对收信人善意地提出批评或建议,表达共创遵纪守法文明新风的愿望。信发出后及时收集收信人的反馈信息。
8.公路建设与公交发展情况调查
(1)邀请公路建设部门和公交管理部门人员来校介绍改革开放以来青浦公路建设与公交发展历史。
(2)学生整理上述报告提供的资料,再从其他途径收集信息,以便相互补充、校核,力求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可靠数据。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讨如何运用数据说明现实,即根据经过核准的数据,绘制表示公路建设和公共交通迅速发展的多种图表,以这种直观形象的形式,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本质。要求这些图表能提供各个等级公路的里程数、公路分布密度(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上公路的长度)、人均占有公路的长度、公交线路条数与各条线路长度等指标,并作出适当的年份划分,以反映发展的阶段性。
(4)学生依据收集素材,学习绘制:做一份区域范围公路交通地图,要求使用不同粗细或不同色彩的线条,标出公路等级、已建或拟建;一份区域范围公交线路示意图,要求标出线路起始点与主要交汇点的地名。
(5)根据上述报告所介绍的青浦人民在兴建公路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动人事迹,再结合实地访问,学生学习撰写一篇通讯报道,反映全区上下大办公路交通的精神风貌。
(6)综合上述学习收获,布置一个小型的调查成果展示。
9.公路沿线的社会考察
(1)考察之前,围绕“便捷的公路交通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一问题,在学生中组织一次漫谈式交流,以引导学生把握考察的主旨。
(2)考察单位的选择一宜就近、二宜尽可能多样化,并按接洽定妥的单位数确定考察小组划分,让学生自由选择,再根据人数多寡作适当平衡。提倡考察与步行观光、采访与身体锻炼相结合。
(3)在考察过程中可以将观看、探询、思考几种方式相结合,从过去、今天、将来三方面进行了解。学生要学做现场笔记,随时积累所得资料与记录自己的即时感受。
(4)在考察后的汇报活动中,教师应设法启发学生一方面以亲身感受的事实深入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青浦建设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另一方面从交通发展带来的效益中省悟,当前城镇舍得大笔投资公路建设,确是在思想观念上的重大转变,体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改革来说有多么重要,并从最初浅的认识层面上开始思考速度观念、效率意识将怎样成为人的基本素质。
(5)在考察、讨论的基础上,每一学生认真总结自己所见所闻所思,完成一篇考察心得。
10.走近交警
(1)协同一些参与相关专题活动的班级,走访交警部门,向他们介绍“认识交通”这项综合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企求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2)组织本专题学生去交警部门,了解交警的职责任务与对突发交通事故接警、处警的工作程序,听取他们对重大事故案例的分析,参观道路交通监控设备。
(3)邀请交警来校,讲解交通事故的防范知识和遭遇事故的现场常识,借此提高学生对事故苗子的自我警觉和面临事故的处置能力。
(4)组织学生考察交通要道执勤民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求他们结合平时传媒关于交警敬业、勤业精神的报道,进一步体会面对烈日风雨、噪声废气和马路上不时冒出的违章者、肇事者,交通民警是如何安之若素、忠于职守的。
(5)以“献给交通安全的守护神”为题,组织学生人人都写一封慰问信,在警民联欢活动中献上一份心意。
(三)总结阶段
1.考核评价。学生对各自在活动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回顾、自我总结,着重于知识能力上的收获与思想认识上的提高。随后在小组内汇报学习体会,并根据各人在活动中最突出的长处或优点由集体作出评语或评价。要强调评价应着眼于发展,力求用最恰如其分的一句话凸显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由师生结合,从活动过程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等层面,对每一学生作综合评价,并用上述四方面的等第表征各人的学习成就。
2.交流表彰。学生总结的活动收获。在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直至年级之间进行横向交流,对活动积极分子和取得较好成就的学生在适当范围内予以表彰。交流表彰的重点对象应是那些平时学习一般或表现较差,而在这次活动中有突出进步的学生,以此为众多缺乏自信的后进学生提供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
3.资料汇编。各专题组指定专人收集整理每次活动的计划方案、运行记录、数据图表、学生作业等材料,待活动结束时汇总整理,再分门别类编订成册。这既能作为同课题下轮活动或其他课题综合学习活动的参考资料,又可为综合活动课程的题材积累研究提供素材。
4.课题再评价。本课题实施前确定的主题构思、目标定位与框架设计是否合适、可行,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作出最后结论。活动结束后的再评价就是对实践的全面回顾总结。评价的依据应是学生在认识交通过程中究竟产生了哪些积极变化,所有预定的活动内容对于促成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最终的评价报告实际上应成为一份关于综合活动课程研究的实证报告。
四、操作备注
(一)任务与时间安排
由于活动内容面广量大,本课题适宜在一个年级或几个年级实施。一个班级一般领受1至2个专题活动任务,在各自申报的基础上由综合活动指导小组统一安排。本班负责的活动项目一般都可以邀请(或接受)其他各班派出的学生代表一起参与,以消除固定的班建制给人际交往带来的隔阂,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些受派学生起着沟通各项活动的联络、密切相关活动的协调配合、促进兄弟班级之间相互支持等作用。教师除班主任参与本班活动外,其他任课教师原则上都安排到非任课班级,以期在更广的范围内建立师生关系。
由于活动项目多,需要用去较多的教学时间;而且为了在全校形成一定的环境气氛,全部活动的时间不宜拖延过长。因此在学期的安排教学计划时需早作考虑,将部分活动课时相对集中,本课题的全部活动时间宜控制在两周之内。
(二)积极争取校外力量配合
综合活动涉及众多社会单位,在联系时可发动学生争取家长协助,或请家长另荐更合适的单位。在活动实施前的准备阶段,由校方召集联席会议,邀请所有涉及单位参加,会上明确各单位应予帮助或配合的具体要求,通过统筹协调,落实各项活动。本课题有些活动需要家庭配合,在实施前各班应召开家长会,介绍学校意图与协助要求,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三)设立专人负责协调活动过程
实施阶段的日程安排必须保证不影响或少影响校内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的活动集中进行,有的活动交叉开展,不使其有冲突或遗漏。为此除事先精心编排时间表外,还需设立专人按各项活动的进度,以及针对社会单位可能会有的原定安排的临时变更,负责调整各项活动的程序。
(四)关于本课题尚可开拓的学习领域说明
大力发展公路交通无疑需要兴建更多的公路,这与保护农业耕地存在一定的矛盾;公路交通发达所带来的噪声与废气污染,又会使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便捷的公路交通还使一些惯于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公路沿线案发率上升及破案难度的提高,成为社会治安必须尽快解决的新问题;交通并不只指公路,就城镇地区来说还有江河湖泊内的水路,因此“认识交通”这一课题尚有一些还未触及的方面。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青年学生来说,将目光投向更广的领域,从而更多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永远具有无限的吸引力。然而这一课题的价值,在欠缺丰富的知识经验准备的初中学生面前,还是属于潜在的。(摘自1997年本校《综合活动案例选编》)
有关“活动”的力量: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三十年教育改革之路的文章
在三十年教育改革历程中,我们学校积极遵循“青浦数改实验小组”的优良传统,十分重视认真学习现代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学校以翁志勋、杨义通为首以及历任学校领导李新祥、刘明等坚持这良好的学习制度,使我们大多数教师一踏进实验中学时,就自觉努力学习中西方教育理论、市教育改革现状和“青浦数改经验”,逐步树立不断改革的理念,初步形成比较先进的教育改革观,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观和青浦人民满意的质量观。......
2023-11-19
(一)“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概念1.对“活动”“发展”的理性认识“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2023-11-19
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认识和非常赞同让学生有效学习的四条教学原理,我们认识到这是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初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本学科特色的改革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说明我们学校教师通过学习理论、数改经验,已初步掌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科研方法。在每学期九节课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2023-11-19
(二)校本课程——丰厚了学生成长发展的经历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培育在基础型课程中的落实,更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在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科研处以《拓宽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为课题,进行了科技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的探索。学校为她们申请了专利,实际上也让学生明白了,专利、发明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人人都有可能。......
2023-11-19
青浦数改经验与我们长期教育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改革课题、改革措施,在科学预设的基础上,再进行严密的科学研究,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选择合适有效的研究方法,这是保证课题或措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又如青浦数改小组自然实验法,开展为期三年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心理效应实验,证实这两个实验因子是数学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能性为现实等。戴老师利用教研组会议等机会,听取“共同体”人员的看法。......
2023-11-19
但是,毕竟“活动—发展”教育模式是一个前无样板的新生事物,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进行不断小结反思,因此在实施“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在思想、实践上形成新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2023-11-19
数改实验小组先在本县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中寻找教学的关键时期,后发现学龄前、小学中年级和中学低年级是我们基础教学的三个学习关键时期,因顾泠沅教授当时负责中学数学教学的,所以把70%的时间、精力投向初中阶段,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有力地改变了青浦初中的落后面貌,而且高中质量也获得较大的提高。紧接着,顾泠沅组织教师对全县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普查。......
2023-11-19
(一)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以“活动—发展”教育模式的实施,其最终目标之一是使受教育者——学生能多、快、好、省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应把握活动量的“度”,以防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这种认知的选择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顾泠沅数改实验小组研究与实施的课堂教学活动策略,完美地证实了这一点。......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