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评价教师。......
2023-11-19
大学教授应该既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又名副其实。但是,门槛较低,称谓不专一,大量的非学术岗位工作人员也使用着教授头衔。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如今不管是谁,只要能在北大谋一个教书的位置,就能评上教授。而在七八十年以前,连鲁迅、梁漱溟这样的大学者在北大也只能被聘为讲师”。门槛低必然使学术贬值。
(一)调整政策,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机制
经济欠发达地区想引进人才不易,要留住人才更难。国家应针对高等教育区域性、多样化的特点,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更加合理化的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边远地区高校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加大对高校的财力投入,应设立专项经费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补贴,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达到与省外高层次人才的待遇相对平衡,鼓励高层次人才向本地区汇聚、为本地区服务,在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上做文章,保证边远地区高校的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的稳定,使高等教育有其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上更加规范合理、和谐发展。从高等教育本身来讲,应进一步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在职称评审时应放宽政策限制,注重能力和业绩,打破资历和身份等界限,从而更有利于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尽量少留本校、本省毕业生,招聘有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既有利于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缘结构,走出“近亲繁殖”的恶性循环圈。
(二)完善相关制度,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机制(www.chuimin.cn)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完善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的制度,才能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保障,为此,第一,完善相关的制度,明确规定教师的责任、义务、责任等,为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并且可以对教师的自身行为提供约束,更能够体现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程度。第二,推动建设相关的教师文化,在大部分教师之间形成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处事方式等等,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同时,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程度,理解和体谅教师的辛苦,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第三,在实践中,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交流等各种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够形成一种团队力量,促进师资队伍中全体成员的自身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入终身教育机制,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师资培训体系
重点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健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拓展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教师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培养培训工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能力培训、国家精品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各种高级研修班,以及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工作,提高培训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杜绝学术的“关系化”,摈弃人才奖励的“奖官提拔”机制,为青年教师搭建实现其学术梦想的平台,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转型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评价制度体系。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转的方式,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推动师资队伍的协调发展,促进组织与个体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事业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评价教师。......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是指各高校具体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不同种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设置。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在稳定专业设置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滞后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波动性、即时性存在较大的矛盾。......
2023-11-19
高等教育课程管理要以人为本,动态展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经引起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课程管理应导入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遵循系统的动态原理,体现时代特色,通过以下“四化”,优化课程管理:第一,规范化。有效的课程管理必须在不同意见之间进行协调,对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指高等教育课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面向社会,依靠社会。......
2023-11-19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要在学科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等。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来体现。从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立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
2023-11-19
课程开发,通常的理解是指“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评价、改革学校教育活动的计划—课程—的持续性活动。”因此,课程开发是以一定的社会需要为背景,在相应的课程观的导引下进行的。指中、高等教育课程的衔接,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应考虑与高中阶段教育内容的衔接,以防内容重复和缺损,影响学生素质全面有效地提高。......
2023-11-19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大都选择独立主劳动力市场和从属主劳动力市场。(二)学校能级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校分层的理由主要有三个:学校差别的客观存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因此,按照学校能级理论,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将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划分。......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