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收集和提供论据,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受教育者。WTO表示一种智慧张力,即一种依靠创造力驱动的经济。在WTO的理念和精神上,智慧的表征—自主、独立、求实、怀疑、批判等得到了必要的张扬,这也为知识创新的孕育提供了准备。高等教育毕竟是教育而不是训练,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分清主次,突出创新。......
2023-11-19
课程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是高等教育教育活动的重要行为,是学校质量与水平、能力与活力的体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学术技术水平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更新,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科书加教师讲授模式已被学生主体理念、素质能力训练、学习资源配置、职业就业导向、消费教育服务等新的课程概念与课程形式所取代,需求选择的变化促使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从根本上进行一次革命性重构。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既不能盲目攀比“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等重点高校,也不能简单效仿其他副省级城市大学、省会城市大学等同类型高校。按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跟北大、清华竞争,从学生人口就竞争不过他们,从学生出口自然也没办法竞争。必须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乃至于专业选修课等的课程设置、学时投入,摈弃因人设课;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习课本,不唯课本,不唯专业,除了让学生在课堂里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更多地使学生到实践中、到社会上定期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锻炼;进一步深化分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出得去、用得上、干得好、受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上打破自我封闭,彰显学校的自身特点和价值追求。
技能是练出来的,并不是纯粹的学出来的,这是很经验,也是规律。教材上提供的方法技巧或经验理论,若不与实际结合起来,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课程的教学设置必须突出实际练习教学环节,必须将实际练习与理论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如此,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目前大多数高等教育教学中,理论课时安排多,实践课时安排少,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理论教学,甚至很多学校还没有转变观念,认为只要理论教学做得好,学生就能够掌握好推销技能。因此,面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破解和实现实践教学的创新,科学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请进来”制度
高等教育教育,需要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来考虑课程建设问题。由于高等教育以专业为依托培养人才的特点,使得各类高等院校尽管已经在专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是专业变更的历史传承性,仍使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需求。
业内专家走进课堂传授职业技能课。聘请的业内专家主要承担本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技能课和实训课,让业内专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递职业活动的经验,立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任课教师以物业管理行业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物业管理应重服务还是重管理,小区车辆丢失由谁赔偿,如何与业主沟通等为课题,组织学生分组准备,以辩论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点评;还如由任课教师设计出物业管理企业模拟招投标和竞标演练程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事先做好准备,提供招投标方案,经任课教师审阅后,然后进行公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招投标模拟现场演练,由教师和企业经理组成评委,对学生设计的标书做出评价。上述教学方法,主题鲜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业内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物业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邀请物业行业的专家以及其他职业学院的专家教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和掌握物业行业发展状况,为其就业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基础。
(二)“走出去”制度
要解决专业变更缓慢所带来的不适应性,就需要在课程建设上打破学科的制约,在课程命名和内容选择上,更倾向于现实问题的反映与解决。任课教师要能够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时刻关注因社会发展而形成的需求变化,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实现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使他们的学习更贴近现实。
兼高等教育师带学生到企业进行观摩教学。兼高等教育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观摩教学,将课堂教学内容搬到公司现场进行。如职业技能课教师结合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及养护、楼宇二次供水系统、楼宇消防自动报警及灭火系统、特种设备—电梯的结构及安全自救、解困程序等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物业公司进行实地观摩演练和操作学习;园林绿化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花木公司,实地进行树木及花草品种的识别等教学活动,观摩教学结束时,兼高等教育师要求学生写出认知体会,回校后组织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开展课堂讨论交流这种教学形式真实生动。
建立暑期学制。积极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让企业参与到学生实践经验的培训中来,利用寒暑假把学生送到企业去习,让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过程,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为一些求学欲很强、有自己特殊发展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为了根本改变大学生实习难、实践弱化的问题,高等教育要依靠自身的优势和渠道,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外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发挥和巩固高等学校和行业部门既有的联系,倡导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他们通过联合的方式,建立持久的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要考虑区域性分布和学科的布局,使之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需要。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三)产学结合制度
加强实践环节能力培养。试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试验技术、试验设计、试验方法和独立从事试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试验研究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相对滞后,好多实验人多设备少,不是学生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实习环节基本上属于参观性质的活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方面学生层次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人员配备存在弊端,设计环节的实际收效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积木式的技术拼凑,很少有创新。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综合性和先进性,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践训练机会,实训基地要模拟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一致的职业环境,在高度仿真的企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行实训基地的开放式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能,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学校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吸收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化产学合作,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探索订单式培养、前店后厂、连锁办学等多样化的办学模式,要与周边地区的行业/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建设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配套性、共享性的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增强办学活力。(www.chuimin.cn)
(四)课程评价制度
改革高等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应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打破以书面考试评价方式、书面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水平为主的传统评价,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在工作现场的考核比重,课程质量的评价应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采用符合能力本位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形成以口头与书面问答、技能测试、课程实践、大作业、毕业实践、实习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指向性和实效性配合课程体系创新,要构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一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应尽量来自不同的利益主体,反映更多人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这不仅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高校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二是课程评价对象的多元化。课程资源建设所确定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条件、课程管理等方面。只有随时对这些课程要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才能保证课程质量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三是课程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高校课程分为不同的类型,具有专业性、学术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在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中,必须将这些特性贯穿并体现于评价指标中,对于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四是课程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根据评价目的采用目标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应答评价模式等多种评价模式。
(五)考试制度
学分制不仅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充分学习自由的办学理念。要发挥学分制在人才培养问题上所具有的优点和作用,不仅要解决好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建构,学分如何积累和互换,课程、学时、学分如何组织等教学管理的技术问题,更应在制度上解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问题,充分扩展他们的个人发展空间。耶鲁主张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很多考卷的题目也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严密分析、从不同视角看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考试形式改革的思路是:改革过去所有课程期末考试都以试卷为主,以卷面成绩决定课程成绩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的单一考核形式,职业技能等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和考核形式。
1.职业技能课程考试实行平时成绩+卷面成绩+项目作业成绩
职业技能课程如物业管理事务等课程,平时成绩占20%,卷面考试成绩占40%,项目作业成绩占40%,这种课程成绩评价形式,突出了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职业技能课程成绩评价中的地位:
2.综合实训课程考核以学生项目作业成绩积分
综合实训课程考核通过填写不同等级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管理应用文写作,物业管理识图,物业管理法规知识竞赛,物业企业费用构成及成本核算,物业英语口语竞赛等不同项目作业完成的情况综合评分。
3.职业相关能力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如园林绿化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在园林花木公司实地认识28种花草和50种树木,并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就视为本门课程成绩合格。公关礼仪和演讲与口才课程,采取现场演练的形式进行考核,由任课教师和以内专家当场评分。
4.校外实训实习活动按成绩计入学分
物业管理专业实行学分制,为了促使学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实习活动,本专业实行学生两次暑期校外顶岗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分别以实训实习报告成绩计入学分,确保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活动中得到锻炼。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课程评价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收集和提供论据,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受教育者。WTO表示一种智慧张力,即一种依靠创造力驱动的经济。在WTO的理念和精神上,智慧的表征—自主、独立、求实、怀疑、批判等得到了必要的张扬,这也为知识创新的孕育提供了准备。高等教育毕竟是教育而不是训练,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分清主次,突出创新。......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
2023-11-19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要在学科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等。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来体现。从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立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
2023-11-19
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是指各高校具体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不同种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设置。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在稳定专业设置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滞后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波动性、即时性存在较大的矛盾。......
2023-11-19
普通教育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处于中心位置,因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一特殊教育途径完成的。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而教学过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来进行的。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的教与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3-11-19
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评价教师。......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