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端正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因为此,几年来高等教育抓住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积累了初步的经验。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
2023-11-19
(一)要开发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压力—动力—活力”的反应历程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实践。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靠一般的号召,或是靠对教师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的启发与教育,是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必须要有一定的外部压力,以激发内在的动力,促进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情感的焕发。不管是一所学校或是一个系、一个教研组,最直接承受外界压力的,往往是领导和学生。比如,在今后的人才竞争中,校长和系主任们将直接面对社会的人才质量挑战,学生将直接面对用人单位的就业选择。由于人才培养质量是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乃至学校工作各个方面综合效应的体现,因此,相对地说,教师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就不那么直接和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不单纯是一个学术水平的问题,更主要的在于如何开发与建立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使外界压力得以传递到各个细胞,即每个教师身上,以形成整个机体的协同运转。
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引入竞争机制,正是这种压力传递的良好媒介。过去,教研室的状况是,每年近几百上千的学生必修这门课程,现有的师资力量并不宽裕,谁也用不着担心自己的“饭碗”问题。一个教师教两个小班,教好教坏、学好学坏,是比较模糊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由院系领导与教研组主任,带头跨出教学工作聘任制的改革步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教学上的“平均主义”,采取并班、合班上大课的形式,由院系聘任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上教学第一线,体现竞争;对未受聘教师,则聘任担当实验室建设等其他教学工作;同时,通过教育思想学习、讨论,结合课程现状进行剖析,明确课程整体的建设与改革方案,组织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习题集编写、教学电视片拍摄等队伍,开始对课程建设与改革。
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竞争机制。由最初的聘任制开始,逐步发展为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择,并把聘任制与考核制、奖惩制相结合。通过聘任制、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使校领导、院系主任们所承受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递到各个教师;通过挂牌上课,则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自下而上地传递给教师,完善“压力—动力—活力”的压力传递机制,始于压力而终于活力,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二)要建立一个体现平等竞争与民主管理的机构,有计划地扶持重点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为了确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设计院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处理操作实际问题中,往往表现出经验越丰富、理论思维能力越衰退的现象,因而在实践中碰到一些问题,就只能全凭经验处理,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却反映了学校教学的一个严重缺陷:理论脱离实际,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满足于学生习题做得出、考试考得出。学校教学是以“算得出”为标准,凡是不能计算的,教学中都不讲授;学校中学的,都是算得出的,而工作中碰到的难题,都是算不出的。这不能不是学校教学的失败。在调查了解到课程意见后,必须由教研室以更新教学内容、编写新教材作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突破口,教研主任组织全体教师对教材的每个章节进行逐一解剖:这一章节要给学生什么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如果是传授知识,该怎样讲授?如果是培养能力,又该怎么培养?要使学生建立什么观点,掌握什么方法?然后重新编写。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也促进习题、实验、课程设计等各教学环节的改变与充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为了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妥善合理地分配院部统筹的课程建设基金,由院部教学经验丰富、课程改革与建设热心、能秉公办事的教师及教务处、设备处长等人员组成“课程建设委员会”,作为民主用权与民主评议的机构,作为院长的参谋,委员会没有专职编制和常设办事机构,委员会的任务在于进行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并把院部下达的课程建设基金,根据学校整体的建设与改革计划纲要,有计划、有选择地重点资助若干课程,为重点课程建设提供物质条件,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尽快发挥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形成一系列有利于巩固课程建设成果的课程质量评估制度,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即使在建设与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只能反映学校现阶段的先进水平,反映课程建设的阶段成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课程建设的要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必须长期不懈、持之以恒抓下去。为了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巩固课程建设成果的课程质量评估制度,明确进一步建设与改革的方向。
1.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标准,作为课程建设的目标
组织全体教师与干部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的同时,讨论并明确符合现代教育思想要求的课程建设的六条标准:
(1)有满足当代需要、体现少而精为原则的自编或选用教材。
(2)有经过精简更新、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3)有着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4)有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教师。
(5)有完整的教学文件。
(6)有比较先进、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设施。(www.chuimin.cn)
这六条标准不仅是评选院部优秀课程的标准,也适合于起点不同、水平不同的各类课程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各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自检尺度。
2.开展对院系的本科生教育工作状态的评估
确定每年开展一次对学校本科生教育工作状态的评估。对课程建设的状态评估,指的是在相同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各系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期望通过几次的状态评估,为目标评估,即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所取得的实效,创造必要的条件,积累开展课程评估的经验。
3.开展教学效果的民意测评
课程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又是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的,因此,倾听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映,是检验课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对所有课程的教学情况的民意测评。民意测评由教务处委托学生会组织进行,测评结果通过微机汇总后汇集教师所在系,对其中的优秀者,学校颁发教学优良奖。
民意测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讲解正确;内容少而精,能理论联系实际,适当介绍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内容有特色。
(2)教学方法。讲课条理清晰,概念准确,能启发诱导,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因材施教,利用适当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感到较有收获,思路得到开阔,在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得到训练。
(4)教学态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知识和进行能力培养过程中注意思想教育。教学负责,做好课外答疑,认真批改作业,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求学的学风。
4.开展课程质量评估
本着“客观、准确、可比、简易”的原则和宜粗不宜细的精神,根据工作状态评估所积累的材料和数据,由评估委员会设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课程质量评估指标。
(1)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着重考察能否从分析课程现状着手,立足面向企业为主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力,贯彻少而精原则,开展课程的建设与改革。A级课程的标准是:应有周密的课程建设与改革计划,措施落实,取得一定成效,在校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并获院内外教学研究或教改实践成果奖等。
(2)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着重考察课程内容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少而精、有完整的教学文件和配套的教学材料。A级课程的标准是:应有自编教材、公开出版、有一定特色并在校内外有较好影响,如获国家或部委优秀教材奖、发行量较大、同行评价较高等,教学文件、教学材料配套完整。
(3)教师水平与教学效果。着重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效果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A级课程的标准是:应有占该课程教师总数的70%以上的教师达到优良水平,即根据近两年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测评得分,与系主任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议得分的综合。整个课程质量评估,采取自评与院评估委员会的评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评估树立典型,扩大在课程建设中取得成效的影响,调动广大教师参加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为今后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端正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因为此,几年来高等教育抓住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积累了初步的经验。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
2023-11-19
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时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二)前瞻性原则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生命力,与时俱进,并能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支撑。(四)人格化原则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贯穿人格化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技巧的人”,突出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启迪思维,学会学习。......
2023-11-19
(一)以能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二)“必需、够用”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
2023-11-19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如何对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整体、系统性的优化,如何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如何通过课程整合在减少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的情况下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握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度,如何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有效地为专业服务、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改革探索还很少。......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解决招生与就业“两张皮”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以职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化解“计划入口”与“市场出口”之间的矛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模式为指导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包括基本工具课程、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等五个核心课程板块。专业核心课程是面向学生就业“出口”、以社会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课程群。......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