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聘任制、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使校领导、院系主任们所承受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递到各个教师;通过挂牌上课,则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自下而上地传递给教师,完善“压力—动力—活力”的压力传递机制,始于压力而终于活力,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2023-11-19
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塑造与培养人才,正是教育思想的总体反映。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质量不但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有关,还与教学条件、课程的教学内作、教学方法有关,抓住了课程的建设与地方学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
改革这个环节,就能带动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也就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加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端正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正因为此,几年来高等教育抓住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根本,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始终要求立足于特定行业,依托工科行业这块儿“自留地”来推动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解决特定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即是说,要将工科特色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主导方向,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强调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建设,课程建设的各项内容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www.chuimin.cn)
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其总体思路为:优化教学内容,要构建以解决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充实教学条件,要实现以工科特色为主线的教学条件的转变;促进教学过程与考核的科学化,要完善能充分体现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与考核体系;提升教师素质,要塑造具有工科知识背景的经管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要设计工科特色的经管实践教学环节。这5个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科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考核、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的统一体。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通过聘任制、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使校领导、院系主任们所承受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递到各个教师;通过挂牌上课,则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自下而上地传递给教师,完善“压力—动力—活力”的压力传递机制,始于压力而终于活力,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要在学科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等。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来体现。从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立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
2023-11-19
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是指各高校具体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不同种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设置。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在稳定专业设置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滞后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波动性、即时性存在较大的矛盾。......
2023-11-19
课程评价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收集和提供论据,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受教育者。WTO表示一种智慧张力,即一种依靠创造力驱动的经济。在WTO的理念和精神上,智慧的表征—自主、独立、求实、怀疑、批判等得到了必要的张扬,这也为知识创新的孕育提供了准备。高等教育毕竟是教育而不是训练,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分清主次,突出创新。......
2023-11-19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大都选择独立主劳动力市场和从属主劳动力市场。(二)学校能级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校分层的理由主要有三个:学校差别的客观存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因此,按照学校能级理论,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将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划分。......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