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结合与合作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国关于合作教育的内涵有种种不同的界定。产学结合的高等教育使德国从废墟中崛起,使日本从低谷中起飞,使美国成为发达国家,也使世界其他各国更清醒地认识到产学结合的必要性。从宏观上讲,产学结合是企业发展和高校发展的共同需要。而产学结合是养成操作技能、积累生产经验的必由之路。因此,产学结合是高等教育发挥教育的两种功能—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必然选择。......
2023-11-19
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是生产和教学结合的途径、渠道、方式。由于产学结合比较复杂,因而,组织形式呈多样化状态。从空间上分,有院外基地、院内基地和高等教育办学集团中的产学结合,有按专业或者分年级、分班组开展的产学结合;从时间上分,有先“学”后“产”、边“学”边“产”、“产”后又“学”。每种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概括起来,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院内基地开展产学结合
院办企业既是生产经营单位,又是产学结合基地;既可以由高校自建基地,又可以校企共建基地。与院外基地相比,院内基地虽然生产设备暂时相对差一点儿,但是,便于高校制订并实施产学结合的计划,加强对产学结合的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因素管理,妥善解决产学结合中生产与教学的矛盾。院内基地能够在院级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有关处室紧密配合,以教学为目的,以生产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教学,实现有序、高效的产学结合,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创造物质财富,达到育人、富校的双重目标。
(二)在院外基地进行产学结合(www.chuimin.cn)
院外基地指企业、行业的第一生产现场,是“产”与“学”最直接的结合方式,它不仅能带给学生最直观、最真实的体验感受,也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艺流程,掌握实践技能,迅速社会化。但校外基地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企业生产与教学安排不合拍;上岗机会少,实训流于形式;企业自身运作较难,基地不稳定;企业精力投入少,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过于粗放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认真选择院外基地,基本条件是“八有”:一有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相对应的先进生产设备;二有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完整设施;三有符合市场需求、适宜学生承担的生产任务;四有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任兼高等教育师的技术骨干;五有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并对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给予大力支持;六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备学生顶岗的承受能力;七有落实到生产技术岗位的产学结合实施方案;八有交通条件和餐宿条件。
(三)在高等教育办学集团实现产学结合
社会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曾被黄炎培先生称之为“高等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这一属性的外化就是社会化,表现之一就是开放式办学。高等教育办学集团就是开放式办学的产物,它突破一所高校的局限,进行多所高校的联合,甚至与附近的普通高校共同组成科技园、大学城等。这样,实现优势互补,扩大教育资源,就能在产学结合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联合制订产学结合的长远规划,联合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联合占有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就能不断加大产学结合中的科技含量,使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使高等教育现代生产与现代教学的结合达到新水平,使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做出新贡献。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产学结合与合作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国关于合作教育的内涵有种种不同的界定。产学结合的高等教育使德国从废墟中崛起,使日本从低谷中起飞,使美国成为发达国家,也使世界其他各国更清醒地认识到产学结合的必要性。从宏观上讲,产学结合是企业发展和高校发展的共同需要。而产学结合是养成操作技能、积累生产经验的必由之路。因此,产学结合是高等教育发挥教育的两种功能—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必然选择。......
2023-11-19
(一)技术学基础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与技术学的交叉学科,产学结合作为高等教育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得到了技术学理论的有力支持。产学结合中,“产”指生产劳动,“学”指科学、技术,把“产”和“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科”“技”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教育学基础主体参与型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的一个重大改革动向。产学合作正是基于让主体主动参与的前提之下提出并迅速发展起来的。......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是指各高校具体专业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不同种类高校和学科专业的数量、布局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等设置。高校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学生在稳定专业设置情况下学到的知识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专业设置的稳定性、滞后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波动性、即时性存在较大的矛盾。......
2023-11-19
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要在学科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等。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来体现。从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立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