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

【摘要】: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是生产和教学结合的途径、渠道、方式。由于产学结合比较复杂,因而,组织形式呈多样化状态。每种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概括起来,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在院内基地开展产学结合院办企业既是生产经营单位,又是产学结合基地;既可以由高校自建基地,又可以校企共建基地。

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是生产和教学结合的途径、渠道、方式。由于产学结合比较复杂,因而,组织形式呈多样化状态。从空间上分,有院外基地、院内基地和高等教育办学集团中的产学结合,有按专业或者分年级、分班组开展的产学结合;从时间上分,有先“学”后“产”、边“学”边“产”、“产”后又“学”。每种组织形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概括起来,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院内基地开展产学结合

院办企业既是生产经营单位,又是产学结合基地;既可以由高校自建基地,又可以校企共建基地。与院外基地相比,院内基地虽然生产设备暂时相对差一点儿,但是,便于高校制订并实施产学结合的计划,加强对产学结合的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因素管理,妥善解决产学结合中生产与教学的矛盾。院内基地能够在院级领导的统一安排下,有关处室紧密配合,以教学为目的,以生产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教学,实现有序、高效的产学结合,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创造物质财富,达到育人、富校的双重目标。

(二)在院外基地进行产学结合(www.chuimin.cn)

院外基地指企业、行业的第一生产现场,是“产”与“学”最直接的结合方式,它不仅能带给学生最直观、最真实的体验感受,也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艺流程,掌握实践技能,迅速社会化。但校外基地也存在着不少现实问题:企业生产与教学安排不合拍;上岗机会少,实训流于形式;企业自身运作较难,基地不稳定;企业精力投入少,对学生的操作指导过于粗放等。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认真选择院外基地,基本条件是“八有”:一有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相对应的先进生产设备;二有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完整设施;三有符合市场需求、适宜学生承担的生产任务;四有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任兼高等教育师的技术骨干;五有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并对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给予大力支持;六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备学生顶岗的承受能力;七有落实到生产技术岗位的产学结合实施方案;八有交通条件和餐宿条件。

(三)在高等教育办学集团实现产学结合

社会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曾被黄炎培先生称之为“高等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这一属性的外化就是社会化,表现之一就是开放式办学。高等教育办学集团就是开放式办学的产物,它突破一所高校的局限,进行多所高校的联合,甚至与附近的普通高校共同组成科技园、大学城等。这样,实现优势互补,扩大教育资源,就能在产学结合中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联合制订产学结合的长远规划,联合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联合占有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就能不断加大产学结合中的科技含量,使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使高等教育现代生产与现代教学的结合达到新水平,使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