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课程管理(本书指的是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管理)作为一种活动,是指对学校内和课程有关的一切活动进行的管理。良好的学校课程管理有利于保障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有效进行,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特色。高等教育课程管理要以人为本,动态展开。
(一)人、事、物三者统筹,以人为中心——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认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称为“人本管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霍桑实验,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达到高峰,其影响力至今不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经引起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刻变革。
“教育之所以重要,归根到底还在于人的重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管理必须始终抓住“人”这个教育实践的主体因素。因此,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必须要树立人本观念,管理者应当坚持“人的因素第一”的观点,主张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是管理资源的核心和精华,以正确认识、掌握和弘扬复杂而具体的人性为基调,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充分实现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潜能。
(二)以人为本,动态展开——高等教育课程管理的时代选择
课程管理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其运行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这“三流”来实现的,“三流”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了系统的动态平衡状态,其中,“人”在系统中始终占据主导位置。高等教育课程管理应导入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遵循系统的动态原理,体现时代特色,通过以下“四化”,优化课程管理:(www.chuimin.cn)
第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是从旧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样一个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充分弹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二,弹性化。学校课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变量的活动,它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和环境变量的影响,而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学校课程管理者应尊重人的变化。
第三,民主化。有效的课程管理必须在不同意见之间进行协调,对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
第四,社会化。指高等教育课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面向社会,依靠社会。高等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其课程管理的这一特点尤显重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教育课程管理的主体社会化。另一方面,课程管理的资源社会化。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推动解决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必须从全国上下教育思想观念的革新转变开始,各种平台的创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学校领导层面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开始,然后通过自上而下的发动得以顺利实施。(三)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保障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改革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保障,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专业建设要在学科建设提供的基础之上,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口径,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等。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载体,是高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高等教育是否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程度如何,是要通过高校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人才来体现。从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学科方向的选择与确立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前提。......
2023-11-19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大都选择独立主劳动力市场和从属主劳动力市场。(二)学校能级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校分层的理由主要有三个:学校差别的客观存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因此,按照学校能级理论,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将不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的划分。......
2023-11-19
课程开发,通常的理解是指“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评价、改革学校教育活动的计划—课程—的持续性活动。”因此,课程开发是以一定的社会需要为背景,在相应的课程观的导引下进行的。指中、高等教育课程的衔接,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应考虑与高中阶段教育内容的衔接,以防内容重复和缺损,影响学生素质全面有效地提高。......
2023-11-19
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符合教学科研规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打破单一、僵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改变单纯以发表论文和获奖的数量评价教师。......
2023-11-19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课程评价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收集和提供论据,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价值的主体是人,是受教育者。WTO表示一种智慧张力,即一种依靠创造力驱动的经济。在WTO的理念和精神上,智慧的表征—自主、独立、求实、怀疑、批判等得到了必要的张扬,这也为知识创新的孕育提供了准备。高等教育毕竟是教育而不是训练,因此,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内容应分清主次,突出创新。......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