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教育课程管理的人才培养研究成果

高等教育课程管理的人才培养研究成果

【摘要】:高等教育课程管理要以人为本,动态展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经引起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课程管理应导入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遵循系统的动态原理,体现时代特色,通过以下“四化”,优化课程管理:第一,规范化。有效的课程管理必须在不同意见之间进行协调,对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指高等教育课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面向社会,依靠社会。

课程管理(本书指的是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管理)作为一种活动,是指对学校内和课程有关的一切活动进行的管理。良好的学校课程管理有利于保障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有效进行,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特色。高等教育课程管理要以人为本,动态展开。

(一)人、事、物三者统筹,以人为中心——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管理学的认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称为“人本管理”。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霍桑实验,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达到高峰,其影响力至今不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经引起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刻变革。

“教育之所以重要,归根到底还在于人的重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管理必须始终抓住“人”这个教育实践的主体因素。因此,进行教育管理活动必须要树立人本观念,管理者应当坚持“人的因素第一”的观点,主张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是管理资源的核心和精华,以正确认识、掌握和弘扬复杂而具体的人性为基调,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充分实现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潜能。

(二)以人为本,动态展开——高等教育课程管理的时代选择

课程管理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其运行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这“三流”来实现的,“三流”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了系统的动态平衡状态,其中,“人”在系统中始终占据主导位置。高等教育课程管理应导入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遵循系统的动态原理,体现时代特色,通过以下“四化”,优化课程管理:(www.chuimin.cn)

第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是从旧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样一个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充分弹性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二,弹性化。学校课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变量的活动,它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和环境变量的影响,而且,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学校课程管理者应尊重人的变化。

第三,民主化。有效的课程管理必须在不同意见之间进行协调,对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有较全面的认识。

第四,社会化。指高等教育课程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必须具有开放性,面向社会,依靠社会。高等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其课程管理的这一特点尤显重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教育课程管理的主体社会化。另一方面,课程管理的资源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