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原则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原则

【摘要】: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时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二)前瞻性原则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生命力,与时俱进,并能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支撑。(四)人格化原则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贯穿人格化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技巧的人”,突出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启迪思维,学会学习。

(一)技术性原则

高等教育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它与中等高等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虽然同为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技术型人才是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对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有较宽广的技能理论基础,能应用智力技能完成任务;技能型人才则是以掌握经验技术为主,主要依靠动作技能进行工作。因此,高等教育院校所设的专业课程除了要按其岗位群选择一些应用型人才缺乏的技术性专业课程外,还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要能承担在自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其实训设备及操作技术也必须能够代表现代生产前沿的高新技术。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时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前瞻性原则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生命力,与时俱进,并能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支撑。不可否认,高等教育院校面对动态市场经济和变化着的职业世界,为了更好地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必须采取多形式、多学制、多层次、多规格的灵活办学形式设置一些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短线”专业,动态地培养社会紧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从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类别、数量和质量上来分析,必须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长线”专业。这类专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符合竞争性经济特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在比较长的,甚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和发展。这类专业可能投入多,但通过较长的办学积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创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完全可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或“骨干龙头”专业,而“骨干龙头”专业的亮点恰恰是这些特色课程。

(三)示范性原则(www.chuimin.cn)

要有独特的课程建设理念和超前的课程建设意识;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定位准确;在人才培养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上有新颖性,体现以人为本和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课程体系、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具有科学性,尤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及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产学合作教育,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获得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

(四)人格化原则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贯穿人格化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技巧的人”,突出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启迪思维,学会学习。第二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智慧的人”,突出智慧与方法的学习,其核心是发展个体的创造力。第三个层次着眼于培养“道德的人”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个体人格生成与塑造,即“化智慧为德行”。根据上述要求的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实践证明,只有当人的创造、智慧水平与德行相统一时,每个人的潜能才会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