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能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二)“必需、够用”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
2023-11-19
(一)技术性原则
高等教育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它与中等高等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相比,虽然同为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两者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技术型人才是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对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有较宽广的技能理论基础,能应用智力技能完成任务;技能型人才则是以掌握经验技术为主,主要依靠动作技能进行工作。因此,高等教育院校所设的专业课程除了要按其岗位群选择一些应用型人才缺乏的技术性专业课程外,还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要能承担在自己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内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其实训设备及操作技术也必须能够代表现代生产前沿的高新技术。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专业课程时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前瞻性原则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具有生命力,与时俱进,并能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支撑。不可否认,高等教育院校面对动态的市场经济和变化着的职业世界,为了更好地直接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必须采取多形式、多学制、多层次、多规格的灵活办学形式设置一些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短线”专业,动态地培养社会紧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从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类别、数量和质量上来分析,必须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长线”专业。这类专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符合竞争性经济特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能在比较长的,甚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存在和发展。这类专业可能投入多,但通过较长的办学积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创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完全可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或“骨干龙头”专业,而“骨干龙头”专业的亮点恰恰是这些特色课程。
(三)示范性原则(www.chuimin.cn)
要有独特的课程建设理念和超前的课程建设意识;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定位准确;在人才培养的途径、手段和方式方法上有新颖性,体现以人为本和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课程体系、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具有科学性,尤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及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产学合作教育,使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获得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
(四)人格化原则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应贯穿人格化教育,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技巧的人”,突出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启迪思维,学会学习。第二个层次着眼于培养“智慧的人”,突出智慧与方法的学习,其核心是发展个体的创造力。第三个层次着眼于培养“道德的人”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个体人格生成与塑造,即“化智慧为德行”。根据上述要求的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实践证明,只有当人的创造、智慧水平与德行相统一时,每个人的潜能才会更好地发挥。
有关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章
(一)以能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二)“必需、够用”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
2023-11-19
通过聘任制、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使校领导、院系主任们所承受的压力自上而下地传递到各个教师;通过挂牌上课,则把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自下而上地传递给教师,完善“压力—动力—活力”的压力传递机制,始于压力而终于活力,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2023-11-19
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内容。第7学期安排学生到区内外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突出社会实践课的地位,这是对单一的校内课程模式进行的一项重大的改进。学生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挂钩,通过安排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有效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由系部组织教师评定成绩,报教务处登记备案。......
2023-11-19
如何对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整体、系统性的优化,如何对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如何通过课程整合在减少公共基础课程学时的情况下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握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度,如何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有效地为专业服务、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改革探索还很少。......
2023-11-19
高等教育如果继续作为普通本科教育的补充必将日渐式微,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人才结构性供需矛盾将更加激化。高等教育处于腹背夹击的境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
2023-11-19
解决招生与就业“两张皮”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以职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化解“计划入口”与“市场出口”之间的矛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模式为指导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一般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包括基本工具课程、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实践课程等五个核心课程板块。专业核心课程是面向学生就业“出口”、以社会职业岗位为目标的课程群。......
2023-11-19
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确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需要的课程教学新理念。因此,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其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脱离“学科本位”,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和位置,从传授某一学科知识变为培养某种职业能力。......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