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确立新理念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确立新理念

【摘要】: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确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需要的课程教学新理念。因此,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其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脱离“学科本位”,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和位置,从传授某一学科知识变为培养某种职业能力。

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确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需要的课程教学新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问题与展望》一书,在谈到高等教育时这样说:“在一个工作、就业和休闲的概念正在飞速变化的社会里,基础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社会需要的课题和技能,而不是传统学科领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集中在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三个方面。

(一)树立新的人才观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属性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即将过去一直以来以继承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的观念上来,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人才观问题也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新的人才观要求教育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注意培养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相结合的人才;2.注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要注意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新的人才观是在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对人才的科学分析和定位,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多样化的人才”,既包括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也包括技术型人才和技艺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特别强调学生要能够较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他人的关系,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学科本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离,具体表现为:第一,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认为它是不可打破的;第二,轻视实践教学环节,认为实践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验证手段,实践教学完全处于从属地位,甚至被忽略;第三,对学生的考查和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知识积累和考试成为最高和唯一的标准,学生的能力则被排除在外。(www.chuimin.cn)

“学科本位”思想对于以培养“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在确立基础课程教学的新理论的过程中,一些外国高等教育思想,如德国的双元制、CBE的“能力本位”及日本的“人格本位”等思想,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因此,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其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脱离“学科本位”,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和位置,从传授某一学科知识变为培养某种职业能力。

(三)树立新的质量观

发展高等教育要求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要把一直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知识质量观,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教育,其教育质量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是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宏观地说,就是要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作用;具体地说,便是能够胜任第一线相应岗位的工作。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高校教学会议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质量要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2.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勇于创业、踏实肯干,有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4.具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