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原则

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原则

【摘要】:(一)以能为本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二)“必需、够用”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

(一)以能为本原则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标志性特色,公共基础课程也必须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我国旧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过分偏重知识学习,能力训练时间短,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就业回报率不高。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这方面缺陷更加明显——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加之教学方式以讲授和演示为主,培养学生能力无法落到实处,高等教育特色成为无源之水。以能为本,就是要认真分析研究专业岗位能力结构,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改革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把基本能力和职业技能放在课程考核要求的首位,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二)“必需、够用”原则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课程效率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开设一定的基础课是必要的。传统学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总是与知识课程开设相关。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儿童,是基础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要设置基础课程,并将课程设置与素质提高简单画等号,如果缺少某门课程,甚至是减少一些课时,就是忽视某种素质的培养。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等教育基础课程越来越多,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高等教育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效率低下。现阶段的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和专业需求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重视提高教学效率。(www.chuimin.cn)

(三)就业导向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等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保持高等教育生命力的需要。高等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面对“第一线”的岗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就要求人才岗位适应性强,即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上岗工作,无须岗前培训或只需要很短的过渡适应期。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就要求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与专业工作岗位需求有很高的匹配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主要是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较少考虑岗位需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理论上不如本科生,技能上不如技工生,处在一个尴尬境地。就业导向,就是要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专业岗位的人才素质结构,大胆改革公共基础课程的体系和内容,删除与岗位素质无关的内容,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强化与专业素质相关的内容,淡化学科知识体系,使公共基础课程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最终为提高高等教育学生的就业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