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歌像小册子一样,是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宗教改革派和天主教徒都利用这一新的媒体形式传播信息,攻击敌人。利用新媒体技术迅速广泛地传播思想使教会进退两难。一些教会官员还担心,对路德作出回应只会使他的极端思想传播得更广。威胁把路德逐出教会的教皇发布诏书说,诏书的目的是“阻止这种恶性瘟疫的蔓延,不让其进一步传播”。......
2023-11-19
这样的理论如何应用到现代人身上呢?我们和其他的灵长类动物不同,已不再聚群而居,四处游荡,也不每天一连几个小时在朋友的头发里捉虱子。然而,促使灵长类动物大脑进化的群体和使它们密切相连的梳毛行为在现代社会中的对等例子比比皆是。邓巴分析了类人猿的大脑体积和群体规模后得出结论说,鉴于人类新大脑皮层的体积,人类群体的平均规模应是148 人,四舍五入为150 人。这个被称为“邓巴数字”(Dunbar number)的数字在人类社会中确实似乎经常得到印证:狩猎-采集部落的平均人数是这个数字;古代近东最早的农业定居点的平均人数是这个数字;1086年英国进行了一次土地人口调查,提出的清册《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中记录的许多村落的人数也是这么多。
更重要的是,邓巴认为,要做到每一个成员都认识所有其他成员,这个数字是一个群体人数的极限。群体再大的话,其中有些人对其他人来说就会是陌生人。因此,最多只能和这么多人建立相互的人际关系:你和他们熟悉到如有需要他们会来帮忙、他们若有需要你也会去帮忙的程度。采用公社生活形式的基督教哈特派教徒(Hutterites)社区的人数只要超过150 人就分出去另过,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他们说如果人数再多,维持秩序就需要警察了;但低于150 人的话,只靠群体压力即可维持秩序,因为大家彼此都互相认识。邓巴数字也是军队一连人的标准数字,一连人通常有120 到180 人。同一连的战友彼此相熟,打起仗来就特别有战斗力。
事实上,脸书的大多数用户的朋友数目也是介乎120 和130 之间。当然,有些脸书用户收集的网上“朋友”比这多得多。但是,那样的朋友很可能只是一般的联系人,而非真正的朋友。邓巴的研究表明,在这150人的关系网中,大部分人在实际生活中有5 个知心朋友(类似一个梳毛同盟的成员),外加10 个紧密朋友。同样,在脸书网站上(表现为经常性的评论和信息)的互动也是集中于密友的核心小组里,男性用户平均有7位这类朋友,女性用户有10位。这个核心小组就等同于梳毛同盟。
但对人类来说,“梳毛”已不再限于肢体的活动。在史前的某个时刻,人类不再彼此动手梳毛,而是开始使用另一种梳毛方法,那就是说话,具体来说是交流关于他们的社交群体中其他成员的“社会信息”,也就是流言蜚语。和动手梳毛一样,花时间和某人聊天是建立或加强社会纽带的一种办法。它也向其他人表示着这种纽带的存在。但说话比起动手梳毛来有三大优势:在小组内群聊可以同时给不止一个人梳毛;可以在梳毛的同时干别的事,例如吃东西,找食物,或休息;表现为交流传言的言辞梳毛使人们能够了解社交圈子内自己没有直接目击的事情。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可以借此判断某人是否值得信任。通过选择性地传达信息,可以操纵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看法。人们也可以通过评价某人所传的关于别人的信息是否准确来判断该人是否值得信任。流言蜚语是异常丰富的社会情报来源,无论是关于传话的人还是关于流言涉及的人。而正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为了加工这样的信息,所以我们才对交流此类信息如此乐此不疲。(www.chuimin.cn)
这样喋喋不休地交谈对群体的成员和整个群体都有好处。个人可以更及时地了解群体内不断变化的联盟;把准确或有用的信息传给他人,可以帮助确立自己作为可信的盟友或合适的配偶的地位;整个群体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哪些人占别人便宜,不肯分享资源,或以其他的方式违反规矩。交流社会信息确保即使没有目睹恶劣行为的人也会很快听说,犯错的人就会受到嘲笑和孤立的惩罚。在现仍存在的狩猎-采集社会里,似乎就使用这样的玩笑嘲谑来压制内部竞争,鼓励协商一致,以维护游动群体内的平等。若是群体的一个成员试图对别人指手画脚,或无理地要求得到食物或其他资源,伙伴们就会温和地戏弄或嘲讽他,表示大家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流言像梳毛一样,是至为重要的社会黏合剂。
邓巴甚至提出,人类发展语言的动力是要交流社会信息,不是为了通知别人哪里可以找到食物,或协调狩猎活动,因为使用语言能高效地维系社会纽带,进而扩大群体规模(也能提高群体安全)。他说:“语言之所以得到发展,最可信的原因是要借语言建立社会纽带,其基本用途是交流有关社会团体内各种关系的信息。”无论交流社会信息是否真的是语言发展的驱动力,看起来它确实是语言的主要用途:根据观察研究,交流社会信息的谈话约占人类自发交谈的三分之二。说别人的闲话经常被视为不光彩的事,是浪费时间,是造谣传谣。但是,与社交圈子内的其他成员分享信息看来是人性的一个中心特点。
有关社交媒体简史: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的文章
新闻叙事歌像小册子一样,是比较新的媒体形式。宗教改革派和天主教徒都利用这一新的媒体形式传播信息,攻击敌人。利用新媒体技术迅速广泛地传播思想使教会进退两难。一些教会官员还担心,对路德作出回应只会使他的极端思想传播得更广。威胁把路德逐出教会的教皇发布诏书说,诏书的目的是“阻止这种恶性瘟疫的蔓延,不让其进一步传播”。......
2023-11-19
到1788年底,出版了1500 多种小册子,1789年头四个月选举三级代表期间又新出版了2600 种。与此同时,一位皇家审查官发表小册子,声称国家有权用审查制度来维持治安。当时在法国旅行的英国作家阿瑟·扬1789年6月逛了一次“小册子店”后说:“每小时都有新出版。今天出版了13 本,昨天是16本,上周出版了92 本。”政府规定,除了经许可的报纸,其他出版物除非得到三级代表大会的直接授权,否则不得报道大会的情况。......
2023-11-19
在这个地区,书写似乎是从使用黏土制成的小筹码计算粮食、绵羊、牲畜这类农产品交易的做法发展而来。首个通用书写形式就此面世。但埃及的情况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信是用楔形文字写在巴掌大的小黏土板上的。也许这说明了他们为什么对字母的发明反应冷淡,尽管早在公元前3000年,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字的书写中都开始使用字母来表示名字和外国字。......
2023-11-19
罗马帝国解体后,西欧书面材料的流传急剧减少。修道院里设有专门的抄写室,叫缮写室,书就是在那里制作的。这一切使得书籍制作十分昂贵,除修道院外,只有贵族或皇家才买得起书。12世纪时,阿拉伯人把中国人的一项发明引进了欧洲,这就是纸。结果,大学取代修道院,成为书籍生产和抄录的中心。但抄录的工作昂贵而又困难,因此欧洲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通常极为有限。为了加快对书籍的手工抄录,13世纪发展起来一种叫“pecia”的办法。......
2023-11-19
1 便士报纸出现后,为了使人们每天买报,报纸必须能吸引读者,提供及时消息或独家新闻的竞争因此而激烈起来。报纸的报道开始更多地取材于记者的个人观察和采访,不再靠登载文件。但它指出,《晚讯报》和《太阳报》各有4 名记者“专职就本地发生的每一个事件获取最早、最充分、最准确的情报;4 名记者中的2 名早上3 点钟起床去法院旁听……其他二人负责收集全城的准确消息”。......
2023-11-19
宗教改革初期,表达对路德观点的支持是很危险的,无论是通过布道、朗读小册子,还是唱讥讽教皇的叙事歌的方式。他在《给萨克森大公的信》中明确表示,他认为卡尔施塔特和闵采尔是危险的革命党,尽管他们是受了他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启发。小册子的确为广泛传播路德的观点提供了媒介,但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拥护宗教改革的原因包括好几个因素,有路德思想的口头和书面形式的传播,也有世俗当局不愿被教会呼来喝去的情绪。......
2023-11-19
很快,人们给哈林顿起了个绰号叫女王的“顽皮教子”,因为他的俏皮话十分大胆,如:叛国者绝不会成事,为什么呢?哈林顿利用女王对自己的宠爱,对女王手下官员和教士的腐败进行含蓄的攻击,甚至批评女王的父亲动辄把自己的妻子斩首的行为。诗的签名是“陛下顽皮的教子”。他大声谴责毒害社会的“粪便”,特别是当时对他的叔父进行的政治攻击。......
2023-11-19
所以国王对议会报告的传播熟视无睹。根据对当时情况的一份叙述,一个新闻信札写家雇用了5 个抄写员,每人每星期二抄写16 封信,每星期四抄写13 封信,每星期六抄写15 封信,以满足100 多个订户的不同需求。订购新闻信札十分昂贵,这也许是政府没有试图控制它们的原因。伦敦书店的书架上也有新闻信札的手稿供人购买。有时,新闻信札的写家利用收信人之间的社交联系作为传播手段。......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