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欺骗行为与大脑体积的关系研究

欺骗行为与大脑体积的关系研究

【摘要】:曾经在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的体积和这些动物欺骗性行为的发生率之间作过对比研究,研究的结果为社会性大脑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研究表明,欺骗性行为发生的次数也与新大脑皮层的体积有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证明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体积较大的好处在于使它们能够对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和操纵。

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有一点特殊的地方,人类尤甚,那就是与其他动物比起来,它们的大脑相对于身体特别大,而且,多出来的脑容量主要用于容纳大脑一个特别的部分:新大脑皮层。它负责行使高等职能,如空间判断、感官感受和有意识的思想。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新大脑皮层占脑容量的30% 到40%,但在许多灵长类动物中,这个比例达到65%以上,人类是80%。这么大的新大脑皮层是做什么用的?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灵长类动物进化出较大的大脑是为了使它们能使用较为复杂的工具,或提高它们在寻找食物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砸开坚果或把白蚁从蚁穴中挖出来。这一理论的问题是,某些新大脑皮层相对较小的灵长类动物(如马达加斯加发现的一种叫“aye aye”的狐猴)表现出了这种“挖掘觅食”的行为,而其他一些新大脑皮层大得多的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却没有这种行为。许多新大脑皮层小得多的非灵长类动物,像乌鸦,也能解决复杂的问题。所以,新大脑皮层不可能是为了行使这样的功能。

另一个理论说,灵长类动物进化出较大的新大脑皮层是为了记住周围大片地区的地形,以便于找到食物。但事实证明,新大脑皮层的大小和灵长类动物觅食的范围或它们每天行走的平均距离没有必然联系。食果灵长类动物必须紧紧跟踪它们分散且难以持久的食物供应,但它们的新大脑皮层并不比食叶灵长类动物更大。显然,新大脑皮层的进化也不是为了确定所在环境的地形。

奇怪的是,新大脑皮层大得超乎比例的不仅是会使用工具或能解决复杂问题的灵长类动物,而是所有的灵长类动物。发展和维持大容量的大脑需要很大的付出。平均来说,成年人的大脑占整个身体的2%,消耗的能量却占总摄入量的20%。所以,灵长类动物进行的活动中一定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花费大量额外的脑力。

灵长类动物除了大容量的大脑,还有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社会性:它们群居,社会体系异常复杂。比如,它们会彼此结为同盟,并能有意地进行欺骗,这要求有能力对另一个同类对世界的看法作出假设。群居比独居更安全,因为有更多的眼睛发现捕猎者,有更多的手打退竞争者。但各个成员必须要兼顾自己的需要和群体的需要,不能只管自己。群体的成员必须彼此合作,了解并预见其他成员的需要,同时在群体内联盟不断变化的情况中建立并维持自己的立场。

灵长类动物通过称为互助梳毛的行为来维持这样的联盟,或是一对一互相梳理,或是分为叫作“同盟”的小组彼此梳理。在最简单的层面上,梳毛是从对方的皮毛中清除小虫,或寄生虫,或小土块。但灵长类动物花在梳毛上的时间远远超过了纯粹的卫生所需,某些灵长类动物醒着的时间有20%是花在梳毛上。它们之所以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梳毛能带来快感。皮毛被别人梳理会造成B-内啡肽的分泌,这是大脑生产的天然镇静剂,能降低心跳速度,减少抓搔这类表示紧张的行为,并带来放松的舒服感觉。享受了对方给自己梳毛后,作为报答,通常也会为对方梳毛。灵长类动物利用互助梳毛来和群体中几个其他成员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通过选择给谁梳毛,梳多久,以及允许谁在一旁观看,它们还可以发出社会性信号。(www.chuimin.cn)

花在梳毛上的时间是合算的投资,因为梳毛同盟的成员会以几种方式互相支持。它们会不事声张地把自己同盟中的一员从大群体的竞争对手身边引开,以化解紧张。如果梳毛同盟的一员受到大群体中某个成员的威胁,同盟的其他成员就会前来帮助。这样,只要有强大的盟友可依靠,个体就可以勇敢面对并挫败对手。大群体中如果有哪个成员觉得改换门庭将使自己在获取食物、交配伙伴,或别的资源方面得到更多的机会的话,就可能从一个同盟转投另一个同盟。各个梳毛同盟间成员经常流动,能帮助解决和预防冲突,把整个群体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降低了所有成员遭捕猎者猎杀的可能。

但是,追踪掌握群体内的各种关系和联盟的状况,当其他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估算若对一方伸出援手会带来何种风险和回报,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脑力。具体来说,灵长类动物需要对群体其他成员彼此之间的感觉,以及它们因此而产生的愿望和意图有所认识。群体越大,就越需要花费足够的脑力来掌握不断扩大的关系网。根据“社会性大脑”的理论,要维系较大因而也更安全的群体的完整,需要对社交关系网内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正是这种需要驱动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进化得越来越大。

这张图表显示了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的比例(相对于大脑其他部分的体积)和群体平均规模的相互联系,由罗宾·邓巴首先指出。[数据来自邓巴《新大脑皮层的体积对灵长类动物群体规模的制约》(Neocortex Size as a Constraint on Group Size in Primates.1992年)]

这一理论的依据是,各种灵长类动物中,新大脑皮层的大小(占总脑容量的百分比)和群体的规模有着惊人的相互联系。现任教于牛津大学的英国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1992年首先指出了这一点。比如,吼猴群体的平均规模是8 个成员,它们的新大脑皮层占总脑容量的65%。长鼻猴一群14 个,新大脑皮层占脑容量的67%;卷尾猴的相关数字是18 和70%;恒河猴是40 和72%;狒狒是51 和73%;黑猩猩是54 和76%。群体规模和新大脑皮层体积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联系,这一事实表示,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确实是行使社会功能的器官

曾经在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的体积和这些动物欺骗性行为的发生率之间作过对比研究,研究的结果为社会性大脑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比如,发现了美味食物的猴子会假装若无其事,以防猴群的其他成员前来分一杯羹。就要受到妈妈责罚的小狒狒会跳起来向远方张望,骗得其他狒狒担心可能有另一群狒狒正前来和它们争抢资源;妈妈的注意力转移了,小狒狒就逃脱了责罚。研究表明,欺骗性行为发生的次数也与新大脑皮层的体积有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证明灵长类动物新大脑皮层体积较大的好处在于使它们能够对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和操纵。人的大脑是社会性大脑,特别善于分析群体中朋友和对手不断变化的意图和倾向。我们的大脑就是为了建立社交关系网而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