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8大管理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8大管理原则

【摘要】:领导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

(一)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既指组织外部的消费者、购物者、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也指组织内部的生产、服务和活动中接受前一个过程输出的部门、岗位或个人。顾客是组织存在的基础,顾客的要求应放在组织的第一位。最终的顾客是使用产品的群体,对产品质量感受最深,其期望和需求对于组织意义重大。对潜在的顾客亦不容忽视,如果条件成熟,他们会成为组织的一大批现实的顾客。市场是变化的,顾客是动态的,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组织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顾客不断发展的需求和期望,争取超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处于领先的地位。

实施本原则可使组织了解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可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联系,确保有关的目标和指标;可以提高顾客对组织的忠诚度;能使组织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做出快速而灵活的反应,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全面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中得到沟通,确保组织的各项目标;有计划地、系统地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并针对测量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在重点关注顾客的前提下,确保兼顾其他相关方的利益,使组织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二) 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即最高管理者是“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领导者要想指挥好和控制好一个组织,必须做好确定方向、策划未来、激励员工、协调活动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等工作。领导者的领导作用、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所有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在领导方式上,领导者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在领导者创造的比较宽松、和谐和有序的环境下,全体员工能够理解组织的目标并动员起来去实现这些目标。所有的活动能依据领导者规定的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准则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加以评价、协调和实施。领导者可以对组织的未来勾画出一个清晰的远景,并细化为各项可测量的目标和指标,在组织内进行沟通,让全体员工都能了解组织的奋斗方向,从而建立起一支职责明确、积极性高、组织严密、稳定的员工队伍。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确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做好发展规划,为组织勾画一个清晰的远景并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让全体员工都了解组织的奋斗方向;确定组织机构的部门、岗位设置以及各部门职能分工和各岗位人员职责;在整个组织及各级、各有关职能部门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提倡公开和诚恳的交流和沟通,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定期对组织的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发现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决定改进管理的措施。

(三)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组织的质量管理有赖于各级人员的全员参与,组织应对员工进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意识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此外,员工还应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胜任工作,实现对质量管理的充分参与。

实施本原则可使全体员工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努力工作,实现承诺,树立起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为实现组织的方针和战略作出贡献。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鼓励员工参与组织方针、目标的制定,从而使所制定的方针、目标更具合理性;应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层次,让员工看到更贴近自己的目标,激励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以此评价员工的业绩;在本职工作中,应让员工有一定的自主权并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四) 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获得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并使组织的总体业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其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随后加以实施和管理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来达到顾客满意。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采取过程方法,对跨职能部门的活动进行流程管理,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通过有效使用资源,使组织具有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的能力;由于对过程的各要素进行了管理和控制,可获得可预测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特别是直接与产品实现有关的过程;针对每一个过程,确定这个过程的活动组成和相互关系;针对每一个活动,根据这个活动应满足的管理要求 (如质量标准要求),确定活动的职责分工、准则方法、形成记录;对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改进的机会,并采取措施,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实现持续的改进,以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五) 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www.chuimin.cn)

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就是要把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大系统,对组成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系统方法可包括系统分析系统工程系统管理三大环节。它通过系统地分析有关的数据、资料或客观事实来确定要达到的优化目标;然后通过系统工程,设计或策划为达到目标而应采取的各种资料和步骤,以及应配置的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案;最后在实施中通过系统管理而取得有效性和高效率。

实施本原则可使各过程彼此协调一致,能最好地取得所期望的结果;可增强把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过程的能力。由于体系、产品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组织能向重要的相关方提供对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信任。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一个以过程方法为主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管理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使这些过程相互协调;控制并协调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的运行,并规定其运行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审,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体系,提高组织的业绩。

(六)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该是企业一个永恒的目标。

进行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没有改进就不可能提高。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通过不断寻求改进机会,采取适当的改进方式,重点改进产品的特性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的途径可以是日常渐进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突破性的改进项目。

坚持持续改进,可提高组织对改进机会快速而灵活的反应能力,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可通过战略和业务规划,把各项持续改进集中起来,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业务计划。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不断地制定新的发展目标,从而持续地提升组织管理体系的业绩;按照规定的准则和方法,对管理体系、过程、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注意发现其中存在的不符合并及时加以纠正;对监视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需要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或再次发生;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评审,评审管理体系在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持续加以改进。

(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以防止决策失误。通过合理运用统计技术,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通过对质量信息和资料的科学分析,确保信息和资料的足够准确和可靠,基于对事实的分析、过去的经验和直观判断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实施本原则可增强通过实际来验证过去决策的正确性的能力,可增强对各种意见和决策进行评审、质疑和更改的能力,发扬民主决策的作风,使决策更切合实际。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收集与目标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并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通过鉴别,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确保数据和信息能为使用者得到和利用;根据对事实的分析、过去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

(八)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供方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能否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与利益,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施本原则可增强供需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通过与供方建立合作关系可以降低成本,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化,并通过与供方的合作增强对市场变化联合做出灵活和快速的反应,创造竞争优势。

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识别并选择重要供方,考虑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创造一个通畅和公开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联合改进活动;与重要供方共享专门技术、信息和资源,激发、鼓励和承认供方的改进及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