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匠心独运: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秘籍

匠心独运: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秘籍

【摘要】:但昭义的一双慧眼,不仅表现在对钢琴教学中带规律性、本质性东西的鉴别和把握上,同时也表现在对钢琴苗子的识才、选才和育才上。平心而论,李云迪在这次肖邦大赛中之所以能一帆风顺、勇夺桂冠,除了但先生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以及李云迪出类拔萃的个人才能这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外,笔者认为,李云迪的个性化魅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与常人相比,但昭义也许更富有远见卓识。他思想活跃、才智出众,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在我国钢琴教育界算得上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不满足于表面的东西和就事论事,也不拘泥于钢琴艺术的有限领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他在纷繁复杂的钢琴教学中表现出极强的分辨和判断能力,以及对未来走向非同寻常的前瞻性。正因为如此,较之常人,他的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开阔,很多问题往往别具慧眼,比别人看得更宽、更深、更远、更透。

但昭义的一双慧眼,不仅表现在对钢琴教学中带规律性、本质性东西的鉴别和把握上,同时也表现在对钢琴苗子的识才、选才和育才上。在最近一次的采访中他深有感触地说:“培养钢琴人才,首先是选好苗子,然后是精心耕耘。”如果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什么样的孩子能在钢琴学习道路上脱颖而出、真正成才?成才的概率有多高?如何去培养具有优良潜质的好苗子成才?这些都是钢琴教师应去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但昭义对选才的问题历来非常重视,他认为:钢琴人才除了必备的手的条件和基本的音乐素质外,最重要的是独具魅力的气质以及对音乐非凡的感悟能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些才是孩子们学习音乐(自然包括学习钢琴)至关重要的内在动力。而且,大凡具有这种素质的琴童一般后劲都较足,成才率也相对较高。从但昭义几个获奖的高足来看,也几乎都具备这样的特质。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别具慧眼的“伯乐”才能及时发现“千里马”,也只有那些有志于钢琴教育事业的“有心人”和“能工巧匠”,才能用他们的智慧和“神斧”去精心雕琢蕴藏在千千万万琴童中的那些可成大器之材。

对于先天就具备音乐表演艺术才华的少年儿童,但昭义总能及时发现并加以百般爱护和合理引导,而且,决不以老师的个人好恶去限制或压抑其个性的发展。李云迪是一个典型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个性化色彩的天才少年,从小就表现出超群的音乐天赋,虽然其手的条件并不十分理想,但对音乐却有极高的悟性,演奏颇具感染力,非常适合于搞音乐表演艺术。一段时间,李云迪的表演台风曾受到一些钢琴圈内人士的质疑和非议,认为其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用得过多,应尽量收敛一些为好。对此,但昭义并未轻易盲从,在对李云迪的演奏状态做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后,他一方面虚心听取了有关的合理化建议,对李云迪肢体语言使用的幅度和频率做了适当的调整,同时又对李云迪那种积极向上、与生俱来的表演意识给予充分肯定和保护。演奏中潇洒自信、敢于发挥、心理素质良好,这正是李云迪有别于其他孩子的一种特质,也正是表演艺术所需要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琴童的这些天性和特质一概加以抹杀或压抑,也许就没有李云迪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了。李云迪的个例如此,最终同样获得成功的陈萨、吴驰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在学琴之初,似乎并不被一些老师所看好,有的甚至被断定没有发展前途而遭到老师的婉拒。然而,正是这些初看似不可造就的琴童,一转到但昭义的手中,却都判若两人、进步神速,并一一成功、个个成才。这难道是偶然所得、侥幸取胜的吗?事实胜于雄辩,但昭义的高明和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慧眼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比一般人更早更清楚更坚定地看到可造就人才的潜质和可塑性,并能科学地对人才加以引导和完善,使之逐步走向成熟,乃至最终成才。

平心而论,李云迪在这次肖邦大赛中之所以能一帆风顺、勇夺桂冠,除了但先生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以及李云迪出类拔萃的个人才能这些必不可少的因素外,笔者认为,李云迪的个性化魅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媒体和专家、听众,都曾不约而同地把李云迪称为“钢琴王子”和“肖邦再现”,其中虽不免有些过誉之词,但也充分说明了李云迪在这次肖邦大赛中的“印象分”的确是相当高的。波兰某权威评论家对李云迪的出色表现曾有如下一段精彩的评述:“他在舞台上的表现让人倾心——他有高贵的姿势,无可挑剔的风度,还有那优雅和自然的举止。他的阐释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他的浪漫主义的感情表现得很明显,让人想起肖邦就是既以表达的深度,又以演奏的优美令人赞叹的沙龙骄子。”良好的风度和气质,再加上精湛的技艺,李云迪终于无可争议地征服了全体评委和现场的听众。李云迪和但先生的成功,也从侧面向我们表明,过去那种教条、刻板,过于注重程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有悖于现代钢琴艺术教育观念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接见但昭义和李云迪时曾非常明确地指出:“对特殊的艺术人才,要按艺术的规律,采取特殊的办法。”这真是一语中的。天赋越高的孩子,往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不争的现象和规律,搞艺术的孩子尤其如此。但昭义深知,要教好这类孩子,一是要珍惜和爱护他们的个性和天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创新精神。另外,则要视学生的个性、素质、条件、才能与性格倾向的不同而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各类学生的潜能,力求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激励学生始终保持对钢琴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强烈的表现欲望。(www.chuimin.cn)

钢琴教学,是一种充满无限生机和情趣,同时又十分讲究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严格遵守其中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展示每一个活动参与者的个性化色彩,使二者得以自然和谐的体现。但昭义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坚持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因此,他能做到十分准确地把握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衔接点,使学生在艰苦而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永远不失去纯真的情感、愉悦的体味和不懈的追求。

对于各类学生在智力、个性、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但昭义总能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并能拿出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案和多样化的手段措施,促进每个人潜能的充分释放,并一步步地去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他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揭示钢琴艺术中的规律和要旨,并以此去指导和规范教学。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类型学生和作品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但昭义都要认真加以分析和思索,尤其是那些有关事物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要素,更是从不放过。他善于从传统钢琴教学和前人成果的固有知识结构中去提取有益的科学成分,并能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核心之处,适时而又巧妙合理地将其结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此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

从钢琴教学的宗旨出发,教师仅仅教给学生演奏的原则、技巧、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从根本上建立并保持先进的演奏理念,培养综合驾驭和控制能力,以适应钢琴艺术的发展变化。为此,但昭义总是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刻苦钻研,尽量提前做好各阶段教学的知识储备,用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但昭义的学生不但成才率高,而且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他在钢琴教育的识才、选才和育才等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慧眼识才,准确选才,精心育才,匠心独运,这就是但昭义取得成功的“要诀”之一。